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二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我们要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
关键词:途径 注重 基础 研究 收集 辅导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体现在高二地理复习中,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教无定法”,我觉得高二的复习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教材串讲
综合科目的考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精湛的本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一专多能、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文科教师应有的职业敏感性,及时关注目标形势发展变化,关注社会热点。
2、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二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3、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4、试题研究。
综合能力测试对老师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文科教师应有的职业敏感性,及时关注目标形势发展变化,关注社会热点。准确把握大纲和考试方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而对试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高考试题作深入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高考试卷中试题的形式、分值的比例、试题的切入点、考点的分布、图表的设置以及试题答案的组织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信息收集。
每年到了高考临近阶段,各种高考信息接踵而来,既有来自各类专家报告的,也有来自各类媒体的(包括电视、杂志、书本),这些信息大多贯上最新、权威、独家专访之类话语,令广大师生无从选择。在几年实践中,我认为最有效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最新的报刊杂志,如《中学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高中生地理》、《地理教学》、《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考试报》等,这些报纸杂志发行量大、资料新颖,往往把握时代脉搏比较准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6、精练有效。
对同一地理问题的多角度审视引发的不同联想,是一题多问的思维本源。丰富的合理的联想,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类比、转化、图表结合等地理思想运用的必然,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必由之路。精选习题,精讲巧练是不沉于题海的有效之舟。很多课的复习均采用 “以练带讲”的形式,但是,“以练带讲”必然会有较多的重复、超纲、超现行教材的内容,而且难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复习效率也比较低。当然,适当的“练”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略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忽视解题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就会影响考生的应考能力和高考成绩。平时的练习或试题,不要随意剪贴,少用成套的试题,最好结合新高考备考的复习思路,从模块化的角度去精选例题、练习或试题。讲评练习或试题时,不能只对答案,不要只看到卷面上的试题学生做对了没有,应该分析学生在这个模块内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掌握了没有,并指明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或普遍,可顺便将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化复习(以讲评的方式复习相关的模块),并在下次的练习或考试中再次组织相关试题进行强化,或换个角度进行练习或测试。
7、滚“雪球式”式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我们把前后知识都进行联系,在考试中,我们不管是否已复习,都夹杂其他知识,这样使得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也不断的复习旧知识。
关键词:途径 注重 基础 研究 收集 辅导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体现在高二地理复习中,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教无定法”,我觉得高二的复习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教材串讲
综合科目的考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精湛的本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一专多能、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文科教师应有的职业敏感性,及时关注目标形势发展变化,关注社会热点。
2、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二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3、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4、试题研究。
综合能力测试对老师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文科教师应有的职业敏感性,及时关注目标形势发展变化,关注社会热点。准确把握大纲和考试方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而对试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高考试题作深入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高考试卷中试题的形式、分值的比例、试题的切入点、考点的分布、图表的设置以及试题答案的组织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信息收集。
每年到了高考临近阶段,各种高考信息接踵而来,既有来自各类专家报告的,也有来自各类媒体的(包括电视、杂志、书本),这些信息大多贯上最新、权威、独家专访之类话语,令广大师生无从选择。在几年实践中,我认为最有效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最新的报刊杂志,如《中学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高中生地理》、《地理教学》、《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考试报》等,这些报纸杂志发行量大、资料新颖,往往把握时代脉搏比较准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6、精练有效。
对同一地理问题的多角度审视引发的不同联想,是一题多问的思维本源。丰富的合理的联想,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类比、转化、图表结合等地理思想运用的必然,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必由之路。精选习题,精讲巧练是不沉于题海的有效之舟。很多课的复习均采用 “以练带讲”的形式,但是,“以练带讲”必然会有较多的重复、超纲、超现行教材的内容,而且难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复习效率也比较低。当然,适当的“练”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略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忽视解题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就会影响考生的应考能力和高考成绩。平时的练习或试题,不要随意剪贴,少用成套的试题,最好结合新高考备考的复习思路,从模块化的角度去精选例题、练习或试题。讲评练习或试题时,不能只对答案,不要只看到卷面上的试题学生做对了没有,应该分析学生在这个模块内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掌握了没有,并指明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或普遍,可顺便将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化复习(以讲评的方式复习相关的模块),并在下次的练习或考试中再次组织相关试题进行强化,或换个角度进行练习或测试。
7、滚“雪球式”式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我们把前后知识都进行联系,在考试中,我们不管是否已复习,都夹杂其他知识,这样使得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也不断的复习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