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为: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应受到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也应逐渐渗透和运用基本的阅读策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使其具有初步的英语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普遍注重听、说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读、写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不容忽视。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是巩固和积累词汇量的好方法,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还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扩充英语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生有着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困难
  1、缺乏足够的词汇量
  词汇的扩充是阅读理解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预示着阅读能力的高低。据调查,90%有阅读困难的学生都有词汇缺乏的问题。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小,虽然读了,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往往使小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恐惧心理,造成心理紧张,而越紧张就越难读懂。
  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
  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如:不会抓文章段落大意,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当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缺乏信心,变得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
  3、不良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脑袋摆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进而影响阅读效果。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和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英语教师能灵活巧妙地渗透、运用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帮助小学生有效地学习和阅读英语故事或短文,将会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阅读前朗读拓展促阅读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应在学生阅读前,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朗读语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即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作铺垫。
  2、阅读过程中技巧与方法的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觉得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能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上。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渠道
  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许多调查表明,语篇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并习得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
其他文献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学生一起成长。但是在实施随班就读过程中,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班就读学生中轻度听障学生因听力障碍,语言学习渐渐跟不上,考上高一级的大学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很多学生选择学习美术专业来实现自己的求学梦。当然,绘画对视觉的要求很高,听障学生恰好视觉能力补偿了听觉
期刊
一、坚持实施六项司法内容公开的基本原则。实现司法公开,就要通过司法流程公开平台的建设,对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过程依法向相关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有效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拓宽司法公开的渠道,提高司法的民主水平,规范各种司法行为,真正促进司法公正。因此,公安和检察机关首先要做到立案的公开。案件一旦正式立案,就要把立案的条件、立案的流程以及诉讼费用的标准和风险提示等信息完整、快速、有效地向社会
期刊
高考分数线公布之后,百位名人在微博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如果你考不进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是的,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不仅需要欣赏别人,也需要学会做自己的伯乐,欣赏自己。  马云正是因为做了自己的伯乐,才成为一位商业巨贾。少年马云经历三次高考,甚至考出数学19分的成绩,最终也未能如愿进入名牌大学。可是,他一直坚持赏识自己,激励自己,在
期刊
幼儿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据统计,多年来人类体质健康问题爆发呈现低龄化倾向,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免疫力低和肥胖的问题。来自幼儿园一线的教师说:“不爱运动是新一代孩子的共同特点,现在的孩子,从小没有好的身体基础,在幼儿园,他们不喜欢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养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不爱运动呢?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一、家居环
期刊
50后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被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和一些省(如湖北、江苏)的省编语文教材收入七年级语文课本。莫怀戚虽然于2014年英年早逝,但他因《散步》被收入中学教材而永远留在许多代人的心中。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
期刊
“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青铜葵花》教给我们的。  《青铜葵花》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位少年青铜和葵花,一次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经历风风雨雨,度过了重重难关。但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招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城市。  葵花是一个诚实、善良、纯真、可爱的小
期刊
一、要处理好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能目标明确,高效完成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把每一篇课文与单元其他课文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文阅读,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为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我都会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与导读,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中涉及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崛起最重要的催化剂。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困局  1、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严重匮乏  科技创新氛围的缺乏,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原因。一是历史、文化、政治影响。封建专制思想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中庸之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二是墨守成规的学术传统的约束。中国自古以来
期刊
一、雾里看花,抓住知识的本质  接到讲课任务之后,简单询问同级部的黄老师,决定讲小数的性质。其实这个内容课本上只是简单的一页内容,一个实例0.5=0.50就揭示小数的性质。说实话内心当中作为老师的我也很难接受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对学生而言接受结论很简单,用小数的性质只做题绝对没有任何难度。总感觉就是用结论扣帽子,谁也能达到这种正确率。但是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小数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到底为什么
期刊
当前《祝福》教学,“理情节”“找眼睛”“析环境”是普遍的文本解读策略,但这最终只会让学生停留在阶级批判论的认知上,容易造成标签化误读倾向。这与“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与余毒”的教材解读定位有所偏颇。而文中的多种空间释读,恰好能弥补这些遗憾,并能还原经典所该有的文学内涵。  一、“道路”相遇形成张力情节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道路”式空间意象参与小说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