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以意第绪语这种古老而风趣的语言,记录着波兰一座犹太人聚居的小镇彻尔姆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也记录着犹太民族的宗教和经典,描摹着波兰犹太人独特的生活习俗。辛格让犹太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场景成为其作品的灵魂,开创了十分耀眼的意第绪语写作风格,成为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犹太作家,并以“深植于波兰犹太人文化传统的热情洋溢的叙事技巧,生动地刻画出人类的普遍境遇”的写作风格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关键词: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 比喻技巧 修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被称为“60年代第一位从‘小我’来探讨‘大我’的作家”,他虽然身在美国,却一直把写作的范围固定于波兰那一小块犹太人聚集区域彻尔姆城里,一直关注着犹太人的传统文化和犹太人的历史,并试图在他的小说里重建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尽管早已对英语熟练运用,但辛格仍然坚持用犹太古老的意第绪语创作,他以这种古老而风趣的语言,记录一座波兰里的犹太人聚焦的小镇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也记录着犹太民族的宗教和经典,描摹着波兰犹太人独特的生活习俗。辛格让犹太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场景成为其作品的灵魂,开创了十分耀眼的意第绪语写作风格,成为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犹太作家,并因为“深植于波兰犹太人文化传统的热情洋溢的叙事技巧,生动地刻画出人类的普遍境遇”的寫作风格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著名的犹太学者、文学批评家欧文·豪在评价辛格的作品里指出:“(辛格)是最有才华的意第绪语作家之一,因为他能很好地掌握意第绪成语,在作品中广泛使用修辞,行文的节奏让人应接不暇,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他叙事艺术非凡。”因为在辛格的叙事中表达出人类非凡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技巧,读者除了可以感受到他笔下别具风情的波兰犹太人的生活之外,更能抓住人心的就是辛格鲜明的语言。再加上辛格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了生动的修辞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有意蕴,更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本文试从辛格常用的修辞格——比喻入手,来分析辛格小说里的比喻技巧。
一 比喻的修辞特征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也是人类最普遍运用的一种语言技巧,比喻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无论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里,比喻这种手法都起着丰富人们的语言、促进人们对事物和道理的理解、达到最佳表现力的修辞效果。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定义为:“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由此可见,比喻的修辞特征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并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由此达到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目的。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构成了比喻修辞的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即喻意;三是将甲乙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的喻词。区别比喻修辞效果的高低也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联度的大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越密切,比喻的修辞效果越差,真正犀利的比喻是在毫无关联的两事物之间寻找到了相似点,从而使二者通过喻词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幽默生动的修辞效果。而能够将比喻这种常见的修辞格运用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方能显现出作家的语言功力,方能创造出独特的语句。作为犹太传统语言的守护者、犹太民间谣谚的收集者、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的辛格,正是具有高超语言天赋的作家,因此在辛格的小说里,不时出现的生动比喻使小说大大增辉,也使辛格的创作呈现出有别于其他美国作家的独特韵味。
二 辛格小说的比喻技巧
犹太民族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民族,他们聪慧机智,特别注重说话交谈时的技巧,也注重利用语言这种媒介发展人际关系,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作为犹太民族的一员,辛格是一个天生就掌握了讲故事技巧的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与故事相伴,并相信故事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具大力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辛格锻炼着自己的语言,汲取着本民族的语言精华,锤炼着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多年来,辛格只使用意第绪语写作,他生活在美国,精神却一直滞留于他30岁之前生活过的波兰犹太区里,所以坚持用意第绪语重建他的精神家园。在美国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意第绪语这种弱势语言能够出场,这既是一种语言上的突围,也是一种阅读意识的重建,是一个弱势群体用语言向强大的美国文化发出的呐喊之声。所以,没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是难以立身的。在这一点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辛格手里的利器,帮助他重建往日的生活,让英语世界的读者能够听到来自于异邦的原生态。
1 辛格笔下的比喻实例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是辛格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居住在破烂而肮脏的市场街上的哲学博士菲谢尔森。菲谢尔森博士毕业于苏黎士的某所大学,主攻斯宾诺沙的《伦理学》。因为太过迂腐,菲谢尔森博士无法适应社会而生活得非常窘迫,老年时不得不搬进了波兰市场街的一个小阁楼里。从阁楼的视角望去:“窃贼啊,妓女啊,赌徒啊,买卖贼赃的人啊,都在广场上荡来荡去,从上面望下去,这广场竟像是缀满了罂粟种籽的椒盐卷饼”,“烟雾从酒店的开着的门里飘出来,就像蒸汽从浴室里冒出来一样”。这里的叫卖声也特别有趣:卖碎壳蛋的黑多比用“皱皮肤”来称呼她的鸡蛋;“黄金,黄金,亚赛黄金哟!”是一个卖烂桔子的妇女尖声喊叫。
《弄妖术的人》讲的是住在乡下老城堡里的斯蒂芬·莱兹辛斯基伯爵的故事,传说他是波兰王族的后裔,还会妖术。莱兹辛斯基伯爵用妖术弄来一个女妖精,和他一起住在山洞里玩乐,女妖精因为嫉妒而杀死一个吉普赛女人,莱兹辛斯基伯爵因此被捕,他被捕时的情景是:“他们给他上了脚镣手拷,把他带到雅诺夫去。大车路过市场,引起了一场大乱。老爷坐在一堆干草上,绑得像头送去宰的牛似的。”接下来他的庄园也败落了:“墙塌了,地板烂了,谷仓里满是大大小小的耗子。就连树看上去也是病恹恹的,布满蜘蛛网,像绳子一样挂在树枝上”。 《戴比尔与魔鬼》这篇小说写得很怪异,小说描写了守寡的犹太女性戴比尔与贫穷的教师仆人阿各纳假扮而成的魔鬼之间的奇怪恋情,在这场怪异的情爱里,辛格的语言天赋得到了极致的发挥,辛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形容魔鬼的妻子的相貌:“纳玛像沥青般漆黑,充满愤怒。与她争执时,吐毒液,鼻孔喷出烟火。玛卡斯有水蛭般的脸孔,舌头接触过的人永远留下标记。”辛格形容死亡的气氛是:“那日的早晨如夜晚般漆黑,幼细的雪粉从阴暗的天空落下。炊烟无法自烟囱上扬,在屋顶散开如破布。白颈鸦粗野地呜叫。狗在吠。”
而在寓言般的短篇小说《彻尔姆的白雪》里,辛格所用的比喻完全是童话式的:“在一个灯火节的夜晚,傍晚时分,白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皑皑白雪宛如一块银白色的台布,将整个彻尔姆都覆盖住了。月亮出来了,闪着寒光;星星眨着眼睛,白雪像珍珠宝石一样迷离闪烁。”
《卢布林的魔术师》是辛格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的是魔术师雅夏的表演生涯。为表现雅夏擅长于各种杂技与软功,辛格这样写道:“他的脚趾头差不多同手指头一样一样的灵活。他能够用脚趾头夹着一支钢笔流利地签名。他还能用脚趾头剥豌豆,他能够朝任何方向弯曲他的身子——传说他长着可以伸缩的骨头和液体的关节。”雅夏在妻子的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妻子埃丝特形容他说:“像他这样复杂的人,她是没法完全了解的。他有神秘的魔力;他的秘密比新年里的石榴里的種子还多。”由于雅夏经常出门在外,所以小说里有大量的篇幅描写路上的风光,如:“在灿烂的月光下,田野里绿色的小麦的尖端闪烁着明亮的银色。露水像面粉似的从天上的一个筛子里落下来,田野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好像有看不见的谷子在倒进一个看不见的水磨里去似的。”
《童爱》是辛格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辛格的成长过程和与他的生命有过交叉的一些女性。辛格形容女仆泰克拉:“她的脸蛋像熟透了的苹果,全身洋溢着一种来自地球、太阳和整个宇宙的活力。”他形容与贵夫人西莉娅的约会情景是:“暮色降临了,这个冬日像一支蜡烛似的熄灭了,逝去了。”
2 辛格比喻的特征
比喻修辞格到了辛格这位具有高超的语言天赋的作家笔下,可以说有了很大的飞跃,常常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跨越感。辛格笔下的比喻的重要特征是,在喻体与本体之间有了更大的跨度,辛格不仅看到了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的一般联系,即颜色、形状、光泽、数量、速度等相似之处,更看到两事物之间的更深刻的关联,也就是其性质上的关联。因此,辛格能在更远的距离里、更大的差别下发现两事件的相通点,从而将比喻的含义深刻化。如在《弄妖术的人》里所使用的比喻:“老爷坐在一堆干草上,绑得像头送去宰的牛似的。”表面上看,是说老爷被绳索绑捆得太紧,而实质上,作者的用意在于说明老爷已从一个吆五喝六的伯爵,堕落成了一个任人宰割的普通人,老爷与送往屠宰场的牛之间的真正的相似点在于温顺的表现与任人宰割的命运,这个比喻预示着往日高高在上的斯蒂芬·莱兹辛斯基伯爵从今往后要经历一场命运的变故,他从一个猛虎变成了一头温顺的牛,正等待着人们对他的处置。
在比喻里暗含着一种哲学的韵味是辛格比喻手法的另一个特征,辛格的小说里常常出现一些思辨型的语言,似乎要讨论一些关于生命和自然界关系的重大命题。因此,在他的比喻句里,也会将这种哲学的意蕴包含进去。如在《市场街的斯宾诺莎》里,辛格通过从狭窄的阁楼顶上的视角,让菲谢尔森博士看到了市场街的外型特征是:“这广场竟像是缀满了罂粟种籽的椒盐卷饼”。这个比喻一方面是说市场街之脏乱,一方面还暗示着市场街是一个各色犯罪人员杂居之地。罂粟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外表美丽而内含毒素,而市场街这张卷饼里包裹着罂粟种子,就说明它具有包藏犯罪的特征。而表面上看去,这张大饼似乎是美味的,因为它是由美味的椒盐和有香味的罂粟种子所组成的,但真正品尝了之后,这个美味就会变成了有毒性的物质,也许会致人于死命。
幽默与快乐是辛格语言的重要特色,所以在辛格的比喻句里,也可以看到快乐和幽默的成分。如在《卢布林的魔术师》里,当这位随心所俗、擅长于寻花问柳的魔术师雅夏又可以走出家门,又可以和他的多名情妇寻欢时,他的心情是愉悦的,他所看到的风光也是令人愉快的:“露水像面粉似的从天上的一个筛子里落下来,田野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好像有看不见的谷子在倒进一个看不见的水磨里去似的”。在辛格出类拔萃的比喻之下,这田野上的情景色不但非常美丽,而且还透出一种神奇和迷惑的味道,令人神往。
正如辛格自己所说的那样:“文学作品一定要给人提供愉悦,反之,如若它不过是一堆去让人费神琢磨的废话,这样的作品将不再是文学”。因此,辛格的小说不但要提供给读者以情节上的快感,同时也要提供给读者以语言上的愉悦。而从辛格小说这些动人的比喻句之中,读者可以看到辛格语言的巨大张力,还有他对语言这种传播介质所抱有的极大的热情。在许多传统生活被日渐边缘化的现代社会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锋越来越激烈的美国社会之中,辛格仍然在使用古老的语言、古老的写作方法和古老的写作场景来诠释以往的生活画面,让具有浓郁的犹太宗教意味的生活保留在他的小说里,这本身就具有一种震撼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维之:《古犹太文化的文化史》,经济日报社,1997年版。
[2] 张倩红:《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杨彩霞:《20世纪美国文学与圣经传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长国:《守望心灵家园——寻找上帝的犹太人》,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石磊,女,1970—,吉林辽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长春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 比喻技巧 修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被称为“60年代第一位从‘小我’来探讨‘大我’的作家”,他虽然身在美国,却一直把写作的范围固定于波兰那一小块犹太人聚集区域彻尔姆城里,一直关注着犹太人的传统文化和犹太人的历史,并试图在他的小说里重建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尽管早已对英语熟练运用,但辛格仍然坚持用犹太古老的意第绪语创作,他以这种古老而风趣的语言,记录一座波兰里的犹太人聚焦的小镇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也记录着犹太民族的宗教和经典,描摹着波兰犹太人独特的生活习俗。辛格让犹太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场景成为其作品的灵魂,开创了十分耀眼的意第绪语写作风格,成为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犹太作家,并因为“深植于波兰犹太人文化传统的热情洋溢的叙事技巧,生动地刻画出人类的普遍境遇”的寫作风格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著名的犹太学者、文学批评家欧文·豪在评价辛格的作品里指出:“(辛格)是最有才华的意第绪语作家之一,因为他能很好地掌握意第绪成语,在作品中广泛使用修辞,行文的节奏让人应接不暇,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他叙事艺术非凡。”因为在辛格的叙事中表达出人类非凡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技巧,读者除了可以感受到他笔下别具风情的波兰犹太人的生活之外,更能抓住人心的就是辛格鲜明的语言。再加上辛格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了生动的修辞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有意蕴,更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本文试从辛格常用的修辞格——比喻入手,来分析辛格小说里的比喻技巧。
一 比喻的修辞特征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也是人类最普遍运用的一种语言技巧,比喻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无论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里,比喻这种手法都起着丰富人们的语言、促进人们对事物和道理的理解、达到最佳表现力的修辞效果。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定义为:“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由此可见,比喻的修辞特征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并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由此达到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目的。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构成了比喻修辞的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即喻意;三是将甲乙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的喻词。区别比喻修辞效果的高低也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联度的大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越密切,比喻的修辞效果越差,真正犀利的比喻是在毫无关联的两事物之间寻找到了相似点,从而使二者通过喻词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幽默生动的修辞效果。而能够将比喻这种常见的修辞格运用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方能显现出作家的语言功力,方能创造出独特的语句。作为犹太传统语言的守护者、犹太民间谣谚的收集者、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的辛格,正是具有高超语言天赋的作家,因此在辛格的小说里,不时出现的生动比喻使小说大大增辉,也使辛格的创作呈现出有别于其他美国作家的独特韵味。
二 辛格小说的比喻技巧
犹太民族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民族,他们聪慧机智,特别注重说话交谈时的技巧,也注重利用语言这种媒介发展人际关系,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作为犹太民族的一员,辛格是一个天生就掌握了讲故事技巧的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与故事相伴,并相信故事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具大力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辛格锻炼着自己的语言,汲取着本民族的语言精华,锤炼着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多年来,辛格只使用意第绪语写作,他生活在美国,精神却一直滞留于他30岁之前生活过的波兰犹太区里,所以坚持用意第绪语重建他的精神家园。在美国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意第绪语这种弱势语言能够出场,这既是一种语言上的突围,也是一种阅读意识的重建,是一个弱势群体用语言向强大的美国文化发出的呐喊之声。所以,没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是难以立身的。在这一点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辛格手里的利器,帮助他重建往日的生活,让英语世界的读者能够听到来自于异邦的原生态。
1 辛格笔下的比喻实例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是辛格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居住在破烂而肮脏的市场街上的哲学博士菲谢尔森。菲谢尔森博士毕业于苏黎士的某所大学,主攻斯宾诺沙的《伦理学》。因为太过迂腐,菲谢尔森博士无法适应社会而生活得非常窘迫,老年时不得不搬进了波兰市场街的一个小阁楼里。从阁楼的视角望去:“窃贼啊,妓女啊,赌徒啊,买卖贼赃的人啊,都在广场上荡来荡去,从上面望下去,这广场竟像是缀满了罂粟种籽的椒盐卷饼”,“烟雾从酒店的开着的门里飘出来,就像蒸汽从浴室里冒出来一样”。这里的叫卖声也特别有趣:卖碎壳蛋的黑多比用“皱皮肤”来称呼她的鸡蛋;“黄金,黄金,亚赛黄金哟!”是一个卖烂桔子的妇女尖声喊叫。
《弄妖术的人》讲的是住在乡下老城堡里的斯蒂芬·莱兹辛斯基伯爵的故事,传说他是波兰王族的后裔,还会妖术。莱兹辛斯基伯爵用妖术弄来一个女妖精,和他一起住在山洞里玩乐,女妖精因为嫉妒而杀死一个吉普赛女人,莱兹辛斯基伯爵因此被捕,他被捕时的情景是:“他们给他上了脚镣手拷,把他带到雅诺夫去。大车路过市场,引起了一场大乱。老爷坐在一堆干草上,绑得像头送去宰的牛似的。”接下来他的庄园也败落了:“墙塌了,地板烂了,谷仓里满是大大小小的耗子。就连树看上去也是病恹恹的,布满蜘蛛网,像绳子一样挂在树枝上”。 《戴比尔与魔鬼》这篇小说写得很怪异,小说描写了守寡的犹太女性戴比尔与贫穷的教师仆人阿各纳假扮而成的魔鬼之间的奇怪恋情,在这场怪异的情爱里,辛格的语言天赋得到了极致的发挥,辛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形容魔鬼的妻子的相貌:“纳玛像沥青般漆黑,充满愤怒。与她争执时,吐毒液,鼻孔喷出烟火。玛卡斯有水蛭般的脸孔,舌头接触过的人永远留下标记。”辛格形容死亡的气氛是:“那日的早晨如夜晚般漆黑,幼细的雪粉从阴暗的天空落下。炊烟无法自烟囱上扬,在屋顶散开如破布。白颈鸦粗野地呜叫。狗在吠。”
而在寓言般的短篇小说《彻尔姆的白雪》里,辛格所用的比喻完全是童话式的:“在一个灯火节的夜晚,傍晚时分,白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皑皑白雪宛如一块银白色的台布,将整个彻尔姆都覆盖住了。月亮出来了,闪着寒光;星星眨着眼睛,白雪像珍珠宝石一样迷离闪烁。”
《卢布林的魔术师》是辛格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的是魔术师雅夏的表演生涯。为表现雅夏擅长于各种杂技与软功,辛格这样写道:“他的脚趾头差不多同手指头一样一样的灵活。他能够用脚趾头夹着一支钢笔流利地签名。他还能用脚趾头剥豌豆,他能够朝任何方向弯曲他的身子——传说他长着可以伸缩的骨头和液体的关节。”雅夏在妻子的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妻子埃丝特形容他说:“像他这样复杂的人,她是没法完全了解的。他有神秘的魔力;他的秘密比新年里的石榴里的種子还多。”由于雅夏经常出门在外,所以小说里有大量的篇幅描写路上的风光,如:“在灿烂的月光下,田野里绿色的小麦的尖端闪烁着明亮的银色。露水像面粉似的从天上的一个筛子里落下来,田野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好像有看不见的谷子在倒进一个看不见的水磨里去似的。”
《童爱》是辛格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辛格的成长过程和与他的生命有过交叉的一些女性。辛格形容女仆泰克拉:“她的脸蛋像熟透了的苹果,全身洋溢着一种来自地球、太阳和整个宇宙的活力。”他形容与贵夫人西莉娅的约会情景是:“暮色降临了,这个冬日像一支蜡烛似的熄灭了,逝去了。”
2 辛格比喻的特征
比喻修辞格到了辛格这位具有高超的语言天赋的作家笔下,可以说有了很大的飞跃,常常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跨越感。辛格笔下的比喻的重要特征是,在喻体与本体之间有了更大的跨度,辛格不仅看到了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的一般联系,即颜色、形状、光泽、数量、速度等相似之处,更看到两事物之间的更深刻的关联,也就是其性质上的关联。因此,辛格能在更远的距离里、更大的差别下发现两事件的相通点,从而将比喻的含义深刻化。如在《弄妖术的人》里所使用的比喻:“老爷坐在一堆干草上,绑得像头送去宰的牛似的。”表面上看,是说老爷被绳索绑捆得太紧,而实质上,作者的用意在于说明老爷已从一个吆五喝六的伯爵,堕落成了一个任人宰割的普通人,老爷与送往屠宰场的牛之间的真正的相似点在于温顺的表现与任人宰割的命运,这个比喻预示着往日高高在上的斯蒂芬·莱兹辛斯基伯爵从今往后要经历一场命运的变故,他从一个猛虎变成了一头温顺的牛,正等待着人们对他的处置。
在比喻里暗含着一种哲学的韵味是辛格比喻手法的另一个特征,辛格的小说里常常出现一些思辨型的语言,似乎要讨论一些关于生命和自然界关系的重大命题。因此,在他的比喻句里,也会将这种哲学的意蕴包含进去。如在《市场街的斯宾诺莎》里,辛格通过从狭窄的阁楼顶上的视角,让菲谢尔森博士看到了市场街的外型特征是:“这广场竟像是缀满了罂粟种籽的椒盐卷饼”。这个比喻一方面是说市场街之脏乱,一方面还暗示着市场街是一个各色犯罪人员杂居之地。罂粟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外表美丽而内含毒素,而市场街这张卷饼里包裹着罂粟种子,就说明它具有包藏犯罪的特征。而表面上看去,这张大饼似乎是美味的,因为它是由美味的椒盐和有香味的罂粟种子所组成的,但真正品尝了之后,这个美味就会变成了有毒性的物质,也许会致人于死命。
幽默与快乐是辛格语言的重要特色,所以在辛格的比喻句里,也可以看到快乐和幽默的成分。如在《卢布林的魔术师》里,当这位随心所俗、擅长于寻花问柳的魔术师雅夏又可以走出家门,又可以和他的多名情妇寻欢时,他的心情是愉悦的,他所看到的风光也是令人愉快的:“露水像面粉似的从天上的一个筛子里落下来,田野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好像有看不见的谷子在倒进一个看不见的水磨里去似的”。在辛格出类拔萃的比喻之下,这田野上的情景色不但非常美丽,而且还透出一种神奇和迷惑的味道,令人神往。
正如辛格自己所说的那样:“文学作品一定要给人提供愉悦,反之,如若它不过是一堆去让人费神琢磨的废话,这样的作品将不再是文学”。因此,辛格的小说不但要提供给读者以情节上的快感,同时也要提供给读者以语言上的愉悦。而从辛格小说这些动人的比喻句之中,读者可以看到辛格语言的巨大张力,还有他对语言这种传播介质所抱有的极大的热情。在许多传统生活被日渐边缘化的现代社会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锋越来越激烈的美国社会之中,辛格仍然在使用古老的语言、古老的写作方法和古老的写作场景来诠释以往的生活画面,让具有浓郁的犹太宗教意味的生活保留在他的小说里,这本身就具有一种震撼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维之:《古犹太文化的文化史》,经济日报社,1997年版。
[2] 张倩红:《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杨彩霞:《20世纪美国文学与圣经传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长国:《守望心灵家园——寻找上帝的犹太人》,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石磊,女,1970—,吉林辽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长春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