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场人生》是MSN中文网倾力打造的职场类视频访谈节目,《职业》杂志独家媒体支持。节目邀请各行各业的重量级嘉宾,畅谈职场领域的热门话题,分享职场经验与智慧,“用他们的经验,成就你的人生”。本期话题——
网友喜羊羊:我大学学的是化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工作。但我并不喜欢化学,而是喜欢做文字、编辑方面的工作。但是在这个领域学习工作了这么多年,突然放弃的话又觉得很可惜。我该何去何从?是按既定轨道发展,还是去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的关键是懂得舍弃
刘海梅:如果不改变的话,你觉得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化学还是你的鸡肋吗?
喜羊羊:如果一直让我这样工作下去的话,我也会尽量地达到要求,但是就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主动往深处钻研的动力和兴趣了。
刘海梅:以我为例来说,我从1991工作到现在,做过IT,做过经济研究,还做过1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也遇到过像你这样的情况。刚毕业的时候做IT网管,那时我软件硬件都很出色。在准备放弃的时候,我想我是学这个的,而且出国培训过,还在中科院软件所进修过,学习、积累了这么多,突然放弃划不划算?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工作将近有20年了,前几年的工作在简历上就是一行字,某年某月在某公司做IT。我真正的简历应该是从2000年做HR开始的。
所以,你应该先确定未来的目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是否可以忍受到自己退休的时候?是否能成为化学方面的专家?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成为专家,而且这一辈子都不会很开心,那么就应该考虑转变了。
转变也是有很多种选择的,你说喜欢文字工作,那有没有想过做现在这个领域的图书、杂志的编辑呢?或者是该行业的记者?这是既与你的专业相关,又能够满足你兴趣的工作。
但我得提醒你,做职业选择,兴趣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是不是你所擅长的?有的人非常喜欢写东西,但是写得不怎么样。这就要考虑清楚。在工作中,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当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弥补一些短处,但是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某方面不行,就要去找一份工作来锻炼自己。短期可以考虑,但是从长期来看,对自己是不利的。
转行的前提是明确目标
喜羊羊:如果我转行的话,进入一个新的公司,一切从零开始,有哪些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刘海梅:很多人都问到转型问题,大家做了几年之后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职业,就考虑转型。我认为转型越早越好、越晚越难。比如,2000年我已经34岁了,当时我想做人力资源工作,我的朋友说:“你没有HR经验,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可HR经理也只不过30岁,他愿意找一个比自己年龄更大的人做下属吗?”所以,转行要趁年轻。
当时我进了一家刚成立的IT公司,一开始做的是类似于总裁助理这样的工作。所以大家要曲线救国,要慢慢过渡。因为当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几十人,更没有专职的HR经理。我求职时就跟老板说,我的目标是做人力资源,希望公司以后成立HR部门时给我这样的机会,老板当时答应会考虑。所以,你要有目标,但并不是说必须一步到位。
还有一点,老员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的一个MBA同学,就是比较成功的转型案例。他最早做研发,后来做过销售,做过人力资源,做过财务。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就是老员工。比如,你在这个公司已经做了三年,公司内部业绩和声誉一直很好,当知道公司有别的岗位空缺时,你就跟老板谈,说你知道那个空缺,也做了一些准备。如果是文字方面的岗位,你可以说,你在业余时间写的一些东西发表了,这个时候你申请这个岗位的成功率会非常高,因为大家对你的能力有目共睹。
喜羊羊:看到刘老师换了几次工作,而且每一份都是做得很久了,然后才转换了另外一份工作,所以我觉得眼光要看远一点,不要仅仅盯在这几年,其实这几年挺短的,而人生是很长的。
刘海梅:对,大家不要太着急,咱们的职业生涯起码要历经二三十年,所以这三五年找不到职业目标,不要太着急,不要太有压力。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目标是我一定要的,我觉得你值得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放弃一些东西。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年轻的时候大家还有资本犯错,等到年龄越大,你的时间就更珍贵了。
成功的决策源自“话聊”
喜羊羊:你刚开始是从事IT,后来做经济研究工作,之后又做人力资源管理,在两次选择中,听了哪些渠道的建议?或者你在哪里搜集到的这些信息?
刘海梅:这些完全是我读MBA的收获。MBA的同学有几类,有做研究的、做营销的、做会计的、做人力资源的、做生产管理的。我会跟做人力资源的同学聊,问他们人力资源都做什么,日常工作的内容是什么,考核标准是什么,工作状态是什么,如果我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你觉得我适合吗?我的能力匹配吗?因为做人力资源的人了解各种岗位的需求,对你会有一些判断。他们说我的亲和力不错,沟通力也不错,建议我做营销和人力资源工作。然后我跟做销售的同学聊,问他们觉得我适合做销售吗?我有可能成功吗?聊完后,就感觉我不太适合做销售,而人力资源管理可能就是我的目标了。
喜羊羊:我也用你这种方法,跟相关行业的人员去聊,然后根据他们的意见,来看清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
刘海梅:但是你也要谨慎,跟足够熟悉的人聊,他给你的意见才会是真诚的。像同学、亲人、朋友是最好的选择,旧同事也比较合适,还有年长的人、在这个行业有影响力的人,他们都会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
实习很重要
喜羊羊:感谢刘老师对我的指导,我会先认真想清楚到底什么是我想要的,然后再去跟相关人士取经,看我到底是否适合这个职业。
刘海梅:结合喜羊羊的案例,我想强调一点: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实习很重要。当大家看到某个成功人士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好时,就会觉得“这个工作就是我想要的”,但实习之后,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现“这个工作并不适合我”,比如说不符合我们的兴趣、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等。我只能说,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工作,只要能满足你主要的需求就可以了。
职业规划的“六字真言”
刘海梅:我把职业生涯规划总结为六个字:知己、知彼、匹配。
第一,知己。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你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先了解的东西。怎样了解呢?除了我们今天讲的测评和了解外界对你的评价外,自己也可以去学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
第二,知彼。对外部的了解,比如了解宏观大势。大家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状况,我们会知道每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了解每个行业里到底都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将是你职业选择的一种可能性。
第三,匹配。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百分之百符合你的职业,进行职业匹配的时候要考虑很多方面,兴趣、能力、价值观各方面的匹配度,尽可能地去匹配。 还要考虑到这个职业对我价值的影响,包括权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清华学IT的博士,他在毕业的时候有两个选择,留校当老师,或在IT公司做研发。这两份工作的区别是什么?在IT公司收入高,在清华大学的好处是将来孩子可以进清华附小、附中,而且空闲时间比较多可以照顾家人。所以,每个人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标准不一样,最后的结论也不一样的。那么,如果这位清华的博士选择留校,损失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但获得的是给家人带来的好处。但是如果他认为个人的成功更重要,一个男士必须要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他选择的结果就有可能是去IT公司。
嘉宾档案:
刘海梅,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业规划顾问,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社会指导老师。曾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和EMBA面试考官,复旦大学、经贸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MBA面试考官,《赢在中国》面试考官,CCTV年度雇主评选顾问。合著有《竞争四力》《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译作有《管理者公关手册》。
网友喜羊羊:我大学学的是化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工作。但我并不喜欢化学,而是喜欢做文字、编辑方面的工作。但是在这个领域学习工作了这么多年,突然放弃的话又觉得很可惜。我该何去何从?是按既定轨道发展,还是去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的关键是懂得舍弃
刘海梅:如果不改变的话,你觉得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化学还是你的鸡肋吗?
喜羊羊:如果一直让我这样工作下去的话,我也会尽量地达到要求,但是就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主动往深处钻研的动力和兴趣了。
刘海梅:以我为例来说,我从1991工作到现在,做过IT,做过经济研究,还做过1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也遇到过像你这样的情况。刚毕业的时候做IT网管,那时我软件硬件都很出色。在准备放弃的时候,我想我是学这个的,而且出国培训过,还在中科院软件所进修过,学习、积累了这么多,突然放弃划不划算?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工作将近有20年了,前几年的工作在简历上就是一行字,某年某月在某公司做IT。我真正的简历应该是从2000年做HR开始的。
所以,你应该先确定未来的目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是否可以忍受到自己退休的时候?是否能成为化学方面的专家?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成为专家,而且这一辈子都不会很开心,那么就应该考虑转变了。
转变也是有很多种选择的,你说喜欢文字工作,那有没有想过做现在这个领域的图书、杂志的编辑呢?或者是该行业的记者?这是既与你的专业相关,又能够满足你兴趣的工作。
但我得提醒你,做职业选择,兴趣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是不是你所擅长的?有的人非常喜欢写东西,但是写得不怎么样。这就要考虑清楚。在工作中,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当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弥补一些短处,但是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某方面不行,就要去找一份工作来锻炼自己。短期可以考虑,但是从长期来看,对自己是不利的。
转行的前提是明确目标
喜羊羊:如果我转行的话,进入一个新的公司,一切从零开始,有哪些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刘海梅:很多人都问到转型问题,大家做了几年之后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职业,就考虑转型。我认为转型越早越好、越晚越难。比如,2000年我已经34岁了,当时我想做人力资源工作,我的朋友说:“你没有HR经验,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可HR经理也只不过30岁,他愿意找一个比自己年龄更大的人做下属吗?”所以,转行要趁年轻。
当时我进了一家刚成立的IT公司,一开始做的是类似于总裁助理这样的工作。所以大家要曲线救国,要慢慢过渡。因为当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几十人,更没有专职的HR经理。我求职时就跟老板说,我的目标是做人力资源,希望公司以后成立HR部门时给我这样的机会,老板当时答应会考虑。所以,你要有目标,但并不是说必须一步到位。
还有一点,老员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的一个MBA同学,就是比较成功的转型案例。他最早做研发,后来做过销售,做过人力资源,做过财务。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就是老员工。比如,你在这个公司已经做了三年,公司内部业绩和声誉一直很好,当知道公司有别的岗位空缺时,你就跟老板谈,说你知道那个空缺,也做了一些准备。如果是文字方面的岗位,你可以说,你在业余时间写的一些东西发表了,这个时候你申请这个岗位的成功率会非常高,因为大家对你的能力有目共睹。
喜羊羊:看到刘老师换了几次工作,而且每一份都是做得很久了,然后才转换了另外一份工作,所以我觉得眼光要看远一点,不要仅仅盯在这几年,其实这几年挺短的,而人生是很长的。
刘海梅:对,大家不要太着急,咱们的职业生涯起码要历经二三十年,所以这三五年找不到职业目标,不要太着急,不要太有压力。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目标是我一定要的,我觉得你值得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放弃一些东西。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年轻的时候大家还有资本犯错,等到年龄越大,你的时间就更珍贵了。
成功的决策源自“话聊”
喜羊羊:你刚开始是从事IT,后来做经济研究工作,之后又做人力资源管理,在两次选择中,听了哪些渠道的建议?或者你在哪里搜集到的这些信息?
刘海梅:这些完全是我读MBA的收获。MBA的同学有几类,有做研究的、做营销的、做会计的、做人力资源的、做生产管理的。我会跟做人力资源的同学聊,问他们人力资源都做什么,日常工作的内容是什么,考核标准是什么,工作状态是什么,如果我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你觉得我适合吗?我的能力匹配吗?因为做人力资源的人了解各种岗位的需求,对你会有一些判断。他们说我的亲和力不错,沟通力也不错,建议我做营销和人力资源工作。然后我跟做销售的同学聊,问他们觉得我适合做销售吗?我有可能成功吗?聊完后,就感觉我不太适合做销售,而人力资源管理可能就是我的目标了。
喜羊羊:我也用你这种方法,跟相关行业的人员去聊,然后根据他们的意见,来看清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
刘海梅:但是你也要谨慎,跟足够熟悉的人聊,他给你的意见才会是真诚的。像同学、亲人、朋友是最好的选择,旧同事也比较合适,还有年长的人、在这个行业有影响力的人,他们都会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
实习很重要
喜羊羊:感谢刘老师对我的指导,我会先认真想清楚到底什么是我想要的,然后再去跟相关人士取经,看我到底是否适合这个职业。
刘海梅:结合喜羊羊的案例,我想强调一点: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实习很重要。当大家看到某个成功人士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好时,就会觉得“这个工作就是我想要的”,但实习之后,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现“这个工作并不适合我”,比如说不符合我们的兴趣、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等。我只能说,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工作,只要能满足你主要的需求就可以了。
职业规划的“六字真言”
刘海梅:我把职业生涯规划总结为六个字:知己、知彼、匹配。
第一,知己。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你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先了解的东西。怎样了解呢?除了我们今天讲的测评和了解外界对你的评价外,自己也可以去学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
第二,知彼。对外部的了解,比如了解宏观大势。大家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状况,我们会知道每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了解每个行业里到底都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将是你职业选择的一种可能性。
第三,匹配。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百分之百符合你的职业,进行职业匹配的时候要考虑很多方面,兴趣、能力、价值观各方面的匹配度,尽可能地去匹配。 还要考虑到这个职业对我价值的影响,包括权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清华学IT的博士,他在毕业的时候有两个选择,留校当老师,或在IT公司做研发。这两份工作的区别是什么?在IT公司收入高,在清华大学的好处是将来孩子可以进清华附小、附中,而且空闲时间比较多可以照顾家人。所以,每个人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标准不一样,最后的结论也不一样的。那么,如果这位清华的博士选择留校,损失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但获得的是给家人带来的好处。但是如果他认为个人的成功更重要,一个男士必须要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他选择的结果就有可能是去IT公司。
嘉宾档案:
刘海梅,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业规划顾问,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社会指导老师。曾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和EMBA面试考官,复旦大学、经贸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MBA面试考官,《赢在中国》面试考官,CCTV年度雇主评选顾问。合著有《竞争四力》《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译作有《管理者公关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