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合一的,它不仅是能让学生掌握语言应用技能,即作为交流工具的属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精神品质、审美能力、价值观念、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工具性和人文性所呈现的教育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教育目标,也是新课程理念所特别强调的,就是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的教学,又要重视对学生的其他素养(除了上面提到的精神品质等素养外,还包括学习能力、习惯、态度、方法等素养)进行培养。
  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核心素养培养并没有真正落实。这是什么原因呢?又应该怎样组织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不能落实的原因
  (一)教育理念不清晰
  一些教师对素养培养的基本理念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就匆忙上阵。结果就是其培养的策略方法和素养建设的规律不相符合,当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素养和知识不同,它是指学生自身的一种内在品质,通过灌输的方法组织教学是不行的。素养的建立其实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过程体验和教师的引导训练来完成。
  比如,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小鸟”这两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是从工具性的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两个字是规定的符号,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记住就可以了——这叫知识传授;而如果我们要想让学生自己就能通过某种渠道获知这两个字的音和义,就是学习力素养。很显然,如果只是说“你们要学会自己学习”是达不到目标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培养,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习能力。素养培养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生成的过程——而教师不能清晰把握这个“过程”需求,就很难落实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还有一个“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核心素养培养——这就是“师为中心”。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会考虑学生的感受,也很少会给学生“学”的机会。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自己规定的课堂纪律,只用心想、用耳朵听就可以了,不要搞“小动作”,也不要“交头接耳”,更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蹦蹦跳跳。
  而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听来的、看来的,而是通过过程性体验自主生成的——所以,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参与度很低的教学形式是无法完成素养建设这个目标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架构”,转换师生角色定位,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上,让他们尽可能多动手动脑,深度参与学习。
  (三)学科契合度偏失
  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的学习需要和培养价值点来设置的——比如数学要培养几何认知素养、音乐要培养艺术审美素养……而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计算素养,显然过于牵强。
  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一般来说,我们通过它来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以及基于语文的知识能力素养是比较合适的。这才是“语文”的“核心素养”——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須利用和结合好语文学科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比如我们利用文本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精神品质进行培养,利用语文文本语言的艺术特色(比如语言的节律、押韵、排比、对仗等)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培养……而有些教师把学科教学和素养培养分割开来,就使素养培养变得生硬且低效。比如,通过讲大道理的方法去培养价值观、通过讲历史的方法来培养传统文化素养。这就脱离了语文素养属性,也失去了语文培养素养的功效。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落实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流程架构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流程架构大概是这样:课堂导入——带领学生诵读——讲解——测验——作业。可以看出,整个学习过程,基本没有给学生发展素养的机会。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流程架构必须改变。一般来说,需要增加以下几个环节:先学;引趣;交流;探究。
  比如在讲《带刺的朋友》这一课前,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去找“除了刺猬还有哪些动物是带刺的?”建议他们通过一些科普画本或向父母讨教的方法进行先学,然后在课堂上学习了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们分组,把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带刺的朋友”介绍给同学——同学们找到了很多有趣的带刺动物,如豪猪、蜜蜂、毛毛虫、穿山甲、海胆……在课前探究和课上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与交流表达能力,并丰富了知识积累,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二)创设感性学习情境
  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创设一个较直观感性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生成素养。
  比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就想到,随着人类生活的改善,小学生们现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蝌蚪和青蛙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他们很可能对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理解得不那么“真切”。所以,我就在课前准备了两个教学资料,一个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另一个是一些有关蝌蚪和青蛙的科普知识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播放科普知识课件,然后再播放动画片,这样学生清楚了相关的动物知识,再加上动画片情境的渲染,就能很准确地把握文章。当让学生对文章的情节进行探讨的时候,他们就能有理有据地顺利展开了。
  (三)读写结合促进生成
  其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与学生身体成长的过程一样。需要慢慢、持续地成长。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以借用这个理念,让学生吸收知识的营养,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咀嚼消化。
  三、结语
  本文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讨:一是分析了影响核心素养培养落实的原因,二是结合实践探讨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总的来说,素养建设和知识传输的规律是不同的。一方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学科的特征来组织实施,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素养建设需要学生高度参与,还需要一个习得生成的过程。
  (责编
其他文献
利用模糊控制原理融合了三种传感器数据 ,设计了模糊控制器来实现自引导车对磁条的跟踪以及当小车距离方形障碍太近时对障碍的跟踪 ,主要是通过对模糊控制器输入的切换来实现
目的: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国民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脑血管病发病趋势有逐渐年轻化的迹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作为
“三助一辅”工作是研究生从事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的简称,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的重要改革,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桥梁.
选择精神科护理课程中情感障碍部分6学时的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
该文以老年护理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教学,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同时就混合式教学中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保证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发挥出语言的作用,准确地运用语言。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特点以及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体现出这些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最直接的教学作用是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用语言说话、写字、写作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他们具备很强的模
期刊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也是中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及的一项运动项目,它的趣味性、竞技性和观赏性使得很多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种体育运动中,在高校体育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抗血管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因子。已有一些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并发挥不可低估的抗肿瘤
生物是以生命为核心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意在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及对其理性的认知与思考,其是一种科学教育,亦是一种幸福教育,这便是学科将“生命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并
期刊
菲利克斯?克莱因有言“: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