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辨”应“变”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命题近年来侧重于对“理性思维、人文关怀”的考查,取材当下,联系现象,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和时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关怀精神,关乎学生的道德判断、伦理抉择、价值取向等,把矛盾、问题交给考生,由考生自己抉择,然后阐述论证。
  此类作文,对思维品质的要求较高。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就在于“思辨”一词。“思”是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辨”则是指在“思”的基础上“辨别是非”“辨清真伪”“辨明优劣”直至“看透本质”。从本质上看,思辨是属于哲学范畴的,但一篇真正优秀的高考作文也应该具有“拨开纷繁的思想迷雾,洞见真理的灼灼光辉”的思辨魅力。
  由于思辨性是一种较高的思维能力,宏大而又普遍,其多样的思维样式贯穿在我们日常的写作训练中,随处可见,却又似乎化为无形难以捉摸。下面笔者仅从三个“微角度”谈谈如何提升高考作文的思辨力。
  “辨”清概念(理念),去伪存真
  作文时,往往会涉及一些核心概念(理念),有的概念(理念)就是文章的“论题”“论点”所在,有的概念(理念)虽不是文章的“论题”“论点”,却也直接关系文章观点能否“立稳”“深耕”;而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对这些概念(理念)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区。写作时,如果能对相关概念(理念)作个界定,对比探究,扶正矫错,澄清混乱的认识,既能够鲜明树起“论点的大旗”,又能厘清模糊认识,于对比中更见观点之清楚有力,论证之深刻透辟,增强文章说服力。推荐句式为“……不是……,……而是……”。
  如张晓煜在《窝囊说》中首先对核心概念“窝囊”作出对比界定:“窝囊是无能、怯懦、胆小怕事。面对猖獗的恶势力,只知躲避、退缩而不敢挺身而出,这是窝囊;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是窝囊;明明自己有理,可以力争,却畏畏缩缩,一味迎合他人,曲意奉承,这也是窝囊。然而,面对种种侮辱,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一触即起,而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这不是窝囊,而是大公无私;对非原则性小错采取不加理会、不计较的态度,这不是窝囊,而是宽宏大量;失败后,忍受暂时的屈辱,暗地里默默努力蓄势、等候转败为胜的时机,这也不是窝囊,而是韬光养晦之智慧和胆识。”如此对比呈现,将“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真窝囊”与“顾全大局的大胸襟,宽宏大量的大气度,隐忍负重的大智慧”清楚区别开来,澄清了人们生活中对“窝囊”存在的认识误区,体现了文章出色的思辨性和思考力。
  再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女大学生小陈举报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这一作文命题,如果仅从小陈讼亲角度来分析,“小陈举报父亲”的行为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但从法律角度,又是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为父亲的安全保驾护航。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下面是一篇考场满分作文(以“明华”的名义写给小陈的信)的节选: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胡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对父亲安全负责、对父亲实施终极关怀的警醒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原则,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是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作者正是敏锐地抓住了人们对“小陈举报父亲”这一行为存在的“分歧点”(有人认为小陈的举动有损亲情,小陈是可耻的告密者;有人认为小陈“大义灭亲”的行为值得赞赏,“规则至上,亲情为下”),成功运用了“……不是……,……而是……”的句式对比思辨,辨清了认识上的误区,精准而深刻地为“小陈举报父亲”的行为“定性”——不是告密,并非伤害亲情,而是一种对父亲安全负责、对父亲实施终极关怀的智慧的警醒方式,是一种对规则、对生命的敬畏。这样的智慧之“辨”,“辨”出了人情的冷暖真伪,“辨”出了思想的深浅之别,“辨”出了认知的高下格局。
  “辨”明优劣,去粗取精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贵”,要想写好这类作文,考生就一定要在文章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辨力。例如下面一道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而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鲜明地提出考生要完成的任务: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所以考生作文时一定要追随任务指令,完成选择(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哪个最合理),并比较阐释见解和理由(比较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背后传递的教育理念、道德思考、价值判断以及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等),于比较中见高下优劣,于比较中见力度、深度和效度(说服力)。如一位考生就认为“平分苹果”的母亲的做法最合理,并于比较中阐释了自己的理由:
  我认为三位母亲中,“平分苹果”的母亲最智慧,其“平分”的做法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两个孩子,一个苹果,母亲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介入,仅是简单而美好的选择:将苹果一分为二。而这纯粹“一分为二”的背后传递的却是深深的平等意识、无声的尊重和兄弟手足的和谐之情,让两个孩子感受到“我被感知”“我受到重视”的美好,让手足情依旧。没有道德绑架,没有传统固化,没有偏见,没有过早剥去亲情温暖的护佑,没有过早介入成人世界里“成王败寇”的功利和残忍。而选择“孔融让梨”的母亲,虽然这一“让”也“让”出了中华传统儒家文明中的“礼让”美德,但容易滋生小儿子“倚小卖小”“我小我有”的优越感和不劳而获的懒人思想,养成大儿子委曲求全的性格或嫉妒不满的情绪。而选择规定任务、竞争获取苹果的母亲,虽培养了孩子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却过早把孩子,尤其是手足兄弟拉入残忍无情的“厮杀博弈”中,失去童年的纯真,失去人性的温度。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经常会遇见“比较、权衡”后的选择取舍指令,如何“能辨”“善辨”,于“辨”中识高下优劣,于“辨”中见态度格局,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境界。
  “辨”生转化,对立统一
  辩证是一种哲学思维。辩证,意味着全面地、不静止地、注意对立转换地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或相互依存,或相生相克;事物看似对立的两端并非简单的矛盾冲突,更会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转换。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就不会钻牛角尖和死胡同,而能让看似对立的“两端”关系生成转换,化“敌”为“友”,求得出路,开启思维的新空间和深层次,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论证的缜密性。比如我们观照“得”与“失”这一对矛盾形式时,就可通过“对立转换”的思维方式深入思辨,探知二者深层的辩证关系:“一时的得到,可能意味着长久的失去。得到了名利,可能失去了自由与健康;失去了嬉游的娱乐,可能得到了学业的精进……”
  下面,我们再以“小陈举报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这道作文题为例来看看“对立转换法”的运用。
  对于“小陈举报父亲”一事,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小陈举报父亲是伤害亲情的不孝之举,还是为了保障父亲生命安全的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可以先写出如下一段:小陈举报父亲一事,从表面上看,是置父亲于被处罚的尴尬境地,是对孝道的偏离;实则是将父亲拉回遵纪守法的正轨,让父亲的生命也让更多的生命在车流中得以保全,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恰好是对亲情、对父女之爱最好的成全。具体写作时,可“先找到争议双方”,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观点的利弊”,再进一步“将自己观点中的弊转化为利”,从而完成对立转换,体现文章严密的逻辑性,使其具有思辨美。
其他文献
11月24日,武汉工业学院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一家湖南的企业在招聘栏里标明一项:猪场养殖人员,要求的学历是本科或者硕士。可遗憾的是,一直到最后,该岗位无人问津。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说:“其实招他们来,是经营‘智能化猪场’。”“传统印象中养猪的就是扫粪、给猪喂食,这些活我们都有专门的工人做。我们招聘大学生是为了加强猪场的科学管理。”(11月25日《武汉晚报》)  智能化猪场校园招聘硕士学历猪倌,最终无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尤其是教学难点,如同学生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绊脚石。而这许许多多的“绊脚石”,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基础和心理障碍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教学行为不当而人为造成的。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产生教学难点的基本原因  学生感性认识不丰富 初中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建立,往往需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的肆虐与蔓延,为火红的春节蒙上阴霾。尽管在这个春节里,我们见到了比病毒蔓延更快的爱与希望,见到了国家强有力的措施取得的突出成效,但无可辩驳的是,尽管病毒渐渐被控制,可真正的病毒仍旧在蔓延,大山骤起,天河难越。  真正的病毒,是在人们心中蔓延的傲慢与偏见,无法消灭,无法隔离,在阴暗处扎根生长,愈演愈烈。  “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搬动。”可否想象
金陵之夜,若不泛舟秦淮,倒真是枉来了一遭。  凑巧赶上最后一班船,恰似天意不容许我错过。画舫凌波摇曳,载着流淌河中的灵动月色。木椅花窗,古意盎然。倚之落座,任晚风微微拂过面庞耳际,方觉不曾辜负仲夏之夜。  十里秦淮,一水相隔河两岸;千年横流,良辰美景复几时?一半才子,一半佳人,一处贡院,一处烟花。“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
就汕头大学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旬刊记者日前对汕头大学党委书记宋垚臻教授进行了专访。  认识到位是前提  《教育》旬刊: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高校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宋垚臻:这个问题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关键点是活动主体高校所具有的特性。作为全党动员全面铺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来就是所有单位
【本期话题】  高教跨越畅想  强化顶层设计,注重以体制创新孕育高教发展新动力  ◆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正当时  ◆ 改革在顶层设计中找准突破口  ◆ 深化改革必须有配套措施支撑  【话题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13年11月15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10余篇SCI论文,5项国家发明专利,让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赵云龙成为校园里人尽皆知的“科研明星”。他说:“我享受的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的过程。荣誉和成绩只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做实验是件快乐的事情  从初中起,赵云龙就特别喜欢理科。2008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后,他选了心仪已久的材料学作为专业。对实验兴趣浓厚的赵云龙,在大一下学期就主动进入学院的实验室学习。  刚进实验室,赵云龙做的都是打下手的活
丹麦民众高等学校创建于19世纪40年代,于二战前后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丹麦有76所民众高等学校。作为丹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高等学校对加速丹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丹麦教育家格龙维一直强调民众高等学校是反对传统教育和文化的利器,它不提倡单纯的个体书本学习,不主张使用那些学生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教学,因此它是一种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丹麦的民众高
樱花盛放之日,英雄归来之时。2021年3月13日,武汉大学“致敬抗疫英雄赏樱专场”活动正式开启。来自江苏、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的1.2万余名抗疫医护人员携家属来到珞珈山,共赴樱花之约。  武汉大学有樱花约1000株,3月中旬正值盛花期。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340多支援鄂医疗队的4.2万余名医护人员逆向而行,没日没夜地与病毒作战,错过了荆楚大地的樱花之美。“来年樱花盛开时,期望与君再相逢”,
由于中国学生近视率过高,孩子们的“四眼”形象几乎成为中小学生的标识。因此,国外学生的护眼法就格外值得我们借鉴。  法国:政府规定的婴幼儿体检  在法国,保护儿童视力的建议从“多吃蔬菜”到“不抽烟”,可谓包罗万象。法国政府规定婴幼儿必须做3次体检,分别在出生后的第8天、第9个月和第24个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视力检查,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在婴幼儿时期查出孩子是否有先天或遗传性的视力缺陷,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