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面临着相同的困扰:如何上好大学英语泛读课。本文结合现今泛读课的现状及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陈述传统的精读式泛读教学的弊端,就如何突破传统的精读式泛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精读式泛读 语篇分析
大学英语泛读课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启发学生学会用英语的语言方式进行思维。大学英语泛读课是精读课必要的补充,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与精读互补,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但泛读决不等同于精读,而现在各大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就是泛读仍然是传统的“精读式泛读”的授课模式占主导地位,甚至即把泛读课上成精读课。精读课是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它侧重词汇,语法,词组,句式等语言点,以及课文的篇章结构,主题大意的讲解和配套练习的训练。泛读课则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泛读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并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增强理解能力,同时加深对英语语言特点的理解。这就需要泛读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这些教学目的展开,不能再让传统的“精读式泛度”占主导地位。
一、传统的“精读式泛读课”存在着下列比较明显的弊端
1.把泛读课变成精读课,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将之分成字、词、句来对待,只是分析孤立的句式结构和语素,并没有把字词融入到篇章中进行整篇的理解和把握,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从而不能从宏观的角度抓住最主要的信息,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中心思想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变差。
2.“精读式泛读课”的教学吧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放在对课文的详细理解上,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对同一个句子要进行反复的阅读,即“钟摆式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变慢,那么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阅读的内容和掌握的信息量就会减少。
3.把泛读课变成缩小版的精读课会使学生从观点上就意识不到泛读课的重要性,对该课程更没有宏观构架上的认知,根本体会不到泛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所以根本无法达到泛读课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上述的几点问题,结合本人在泛读教学中的实践,现就如何突破“精读式泛读”这个瓶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基础知识训练与拓宽知识面并重的原则。泛读有别于精读的很大一方面就是泛读不同于精读对一篇数字有限的文章精雕细琢,它更主要的是大量的泛读。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不可少,但是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要使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够与时俱进,就要求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及时获取信息,收集最新的资料从而在教科书比较有限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从易到难的课外阅读材料。
2.在课堂上,一定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旧模式。传统的精读课上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师用绝大部分时间分析文章,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课记笔记。这样学生不是通过主动的“读”,而是通过被动的“听”来理解文章。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影响语言习得。因而,教师应从文章的讲解者转化为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和思考,提高其阅读理解力,发挥阅读的能动性,激发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课前布置确切的预习要求,课上让学生以分组讨论或代表发言的形式来参与甚至主导课堂。
3.在指导学生阅读并学习篇章时,一定要运用语篇分析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精读的影响,上至老师下至学生都已习惯于逐字逐句的阅读、翻译和理解文章,缺乏对文章整体概念的把握。有的学生甚至习惯“指读”或“默读”;有的学生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阅字典,而不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还有的学生习惯回读或“钟摆式”阅读,这大大简慢了阅读速度,降低了阅读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紧扣语篇分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在泛读课中的“寻读”和“略读”技巧。因此,让学生自己分析每篇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大意,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并提炼主题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逐词逐句细抠文章转移到篇章结构和语篇整体分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正确掌握泛读课中语法和知识点讲解的比重。传统的泛读课变成精读式泛读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教师过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对小的知识点的传授和个别所谓的难句的讲解上面而忘了泛读课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宏观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提高阅读速度、获取有效信息和增强理解力。教师最好不要让泛读课上精讲的比重太大,主要还是采取整体的宏观阅读比较能训练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额外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并以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确保他们的阅读量。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了解泛读是精读必要的补充,但它又大大的不同于精读,所以一定要摸索出一条真正切实有效的泛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英语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大的阅读空间,从而达到良好泛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olzow,W.L.19981College Reading Strategies for Success [M].New Jersey:Prentice2Hall,Ins.
[2]整体阅读的心理机制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1995(2)
关键词:精读式泛读 语篇分析
大学英语泛读课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启发学生学会用英语的语言方式进行思维。大学英语泛读课是精读课必要的补充,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与精读互补,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但泛读决不等同于精读,而现在各大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就是泛读仍然是传统的“精读式泛读”的授课模式占主导地位,甚至即把泛读课上成精读课。精读课是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它侧重词汇,语法,词组,句式等语言点,以及课文的篇章结构,主题大意的讲解和配套练习的训练。泛读课则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泛读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并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增强理解能力,同时加深对英语语言特点的理解。这就需要泛读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这些教学目的展开,不能再让传统的“精读式泛度”占主导地位。
一、传统的“精读式泛读课”存在着下列比较明显的弊端
1.把泛读课变成精读课,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将之分成字、词、句来对待,只是分析孤立的句式结构和语素,并没有把字词融入到篇章中进行整篇的理解和把握,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从而不能从宏观的角度抓住最主要的信息,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中心思想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变差。
2.“精读式泛读课”的教学吧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放在对课文的详细理解上,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对同一个句子要进行反复的阅读,即“钟摆式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变慢,那么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阅读的内容和掌握的信息量就会减少。
3.把泛读课变成缩小版的精读课会使学生从观点上就意识不到泛读课的重要性,对该课程更没有宏观构架上的认知,根本体会不到泛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所以根本无法达到泛读课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上述的几点问题,结合本人在泛读教学中的实践,现就如何突破“精读式泛读”这个瓶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基础知识训练与拓宽知识面并重的原则。泛读有别于精读的很大一方面就是泛读不同于精读对一篇数字有限的文章精雕细琢,它更主要的是大量的泛读。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不可少,但是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要使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够与时俱进,就要求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及时获取信息,收集最新的资料从而在教科书比较有限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从易到难的课外阅读材料。
2.在课堂上,一定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旧模式。传统的精读课上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师用绝大部分时间分析文章,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课记笔记。这样学生不是通过主动的“读”,而是通过被动的“听”来理解文章。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影响语言习得。因而,教师应从文章的讲解者转化为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和思考,提高其阅读理解力,发挥阅读的能动性,激发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课前布置确切的预习要求,课上让学生以分组讨论或代表发言的形式来参与甚至主导课堂。
3.在指导学生阅读并学习篇章时,一定要运用语篇分析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精读的影响,上至老师下至学生都已习惯于逐字逐句的阅读、翻译和理解文章,缺乏对文章整体概念的把握。有的学生甚至习惯“指读”或“默读”;有的学生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阅字典,而不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还有的学生习惯回读或“钟摆式”阅读,这大大简慢了阅读速度,降低了阅读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紧扣语篇分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在泛读课中的“寻读”和“略读”技巧。因此,让学生自己分析每篇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大意,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并提炼主题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逐词逐句细抠文章转移到篇章结构和语篇整体分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正确掌握泛读课中语法和知识点讲解的比重。传统的泛读课变成精读式泛读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教师过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对小的知识点的传授和个别所谓的难句的讲解上面而忘了泛读课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宏观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提高阅读速度、获取有效信息和增强理解力。教师最好不要让泛读课上精讲的比重太大,主要还是采取整体的宏观阅读比较能训练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额外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并以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确保他们的阅读量。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了解泛读是精读必要的补充,但它又大大的不同于精读,所以一定要摸索出一条真正切实有效的泛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英语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大的阅读空间,从而达到良好泛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olzow,W.L.19981College Reading Strategies for Success [M].New Jersey:Prentice2Hall,Ins.
[2]整体阅读的心理机制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