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給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从而净化心灵,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1 在阅读中感悟人性美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
   语文教材被誉为“生活的教科书”,教材中反映美的领域无限宽广。如《白蝴蝶之恋》中,小蝴蝶陷于危难中,身体已经“冻僵”,失去了知觉,“我哈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在“我”的关怀下,小蝴蝶“渐渐苏醒过来”。“我”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生命,“我”“感到无限的喜悦”。这种爱是超越功利的,是精神上的关爱,是人道主义的闪耀,是发自人本性的纯粹的爱,再如《善良》一文中的中学生,面对父亲瘫痪,母亲下岗的家境,仍然用买雨具的方式来帮助桥头卖伞的老人,因为她懂得还有比她们更贫困的人,等等。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学生体验到了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2 在朗读中品味内涵美
   鲁迅说:“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语文美育直接感知的材料是语言文字,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因此,要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地读,它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如:我们在学习《安塞腰鼓》时,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体会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生命的热爱。
  3 在情境中感受意境美
   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意境是外在境界与作者心中的境界的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谁都会赞叹作者笔下的西湖美景,莲叶“碧”而无穷,荷花“红”而别样,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学这首诗时,可借助多媒体把学生的思绪带进西湖美景中,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或借助多媒体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或通过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进而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
  4 在赏析中品尝语言美
   文章的语言或清新洗练,读来如明净无尘的水晶,或质朴自然如甘洌清澈的山泉,或优美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品尝语言美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揣摩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
   比如,冰心的《小橘灯》中,小姑娘送“我”小橘灯时说:“天黑了,路滑,这小橘灯,照你上山吧!”最后送“我”出门时,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这简短的几句出自孩子心底的纯真、稚气,对新生活充满着信心的、有个性的儿童语言,表达得何等形象、真切!再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同是虫鸣,油蛉似“低唱”,蟋蟀如“弹琴”;同为动作,黄蜂因肥胖而“伏”,叫天子因轻捷而用“窜”,都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情趣和独特感受。
   品尝语言美,还要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中如果仅满足于把一些修辞手法对号入座,那势必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这样语言美的品味才能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如《紫藤萝瀑布》中描写“花瀑”,“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不停地生长”,以“瀑”为喻,从总体形象上赞美花盛花繁;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突出花的情趣,同时运用对比,由花儿自衰到盛,再联系本文的背景,让我们感悟到了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利用多种多样的美育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其审美联想,提高其审美能力,让他们进一步热爱生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记载和阐释着各民族最具特征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以民间艺术中泥泥狗的艺术形态角度研究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图案纹样。  关键词:民间艺术 文化遗产 艺术形态 泥泥狗    一、 民间艺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形态各一的灿烂文化,人们习惯于把表
期刊
摘要:随着部分国有企业出现员工老龄化现象,新分配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企业重要的接替力量。本文从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考核、激励、使用等方面,探索如何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新分大学生;培养;考核;成长通道  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近五年来共分配大学毕业生71名,占全处用工总量的8.13%。为留住这批青年人才,帮助他们早日健康成长,该处以“多岗轮训、复合培养”为思路,建立起“统一管理、严
期刊
摘要:接二连三发生的校车安全重大事故,让农村校车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村校车是21世纪才在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是90后才开始使用的"新玩艺",但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还无法支付舒适安全的成本,导致校车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显然这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其需要政府科学的制度设计,需要政府调整思路,不可过分追求学校的“规模效应”,而应为农村孩子着想,让他们就近上学,并以城乡教育的均等化,来解
期刊
1 引言   根据COSO报告,我们知道,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环境的好坏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环境是国有上市公司目前亟待解决和改善的最主要问题,只有改善了内部控制环境才能在源头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下面就以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股份)为例,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2 X股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X股份
期刊
摘要:中职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中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文章结合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就中职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定位,投入模式、建设模式、教学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校;汽车;实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中职校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
期刊
摘要: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应具有充分的组织地位以使其完成审计职责,强调的是组织上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业务的客观性。文章从我国公司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按隶属关系逐一分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提出合理的模式,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内部审计; 独立性; 制约因素; 措施建议  1 我国内部审
期刊
摘要:声像档案是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记述和反映学校活动、保存备查各种声像材料的总称,起着与其他档案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分析了声像档案的特点,探讨了当前声像档案工作的现状,对提高今后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思考。   关键词:声像档案; 管理; 思考  1声像档案的特点   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
期刊
摘要:分析了地铁火灾的发生原因,较为详细的归纳了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危害,鉴于此提出了预防地铁火灾事故的有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减少了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地铁;火灾;特点;预防措施  地铁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地下建筑,结构复杂而且封闭,大量电气设备聚集,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地铁消防安全是发展地铁事业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方面虽然已取得了许
期刊
摘要:悲剧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戏剧形式,一直在娓娓叙述着触碰人类灵魂的故事,彰显着情感和理性的冲撞。《哈姆雷特》是欧洲戏剧文学史上崇高的一部悲剧,复仇故事中闪烁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光辉。《赵氏孤儿》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传世之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故事,带有浓重的道德教化色彩。本文将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揭示的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  关键词: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人性秩序 社会秩序 中西异同
期刊
摘要: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利用这种学说来分析我国的古典小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西游记》就是一部用神魔故事来表现人类精神理解的著作,小说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以及妖魔鬼怪代表着三个层次中的不同方面,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则代表“超我”,孙悟空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而妖魔鬼怪综合了人类精神的多个层次,虽然侧重于“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