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构新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愛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情理互动,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一、通过多种教学法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趣味性应当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来自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和社会上热点问题很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必须尽量地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多维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从学生的优势发展需要出发,从现实生活的实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有利于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代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的政治学科因其理论体系的庞大以及内容的相对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不能提起很大的兴趣,在平时上课时学生把政治课当作是一节自由安排课。对于自由安排课程,很多学生往往“不理睬”老师,在下面做一些其他课程的作业或者完全把政治课当作是一节“补眠课”。长此以往,待到考试时,政治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即使在考试之前已经进行了强化复习,背诵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解答政治问题的时候依然显得无从下手,因为他们缺乏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经验。另外,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比较直观的,再加上缺少生活阅历,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在教学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信息容量大等优势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是天生的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还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从这一实际出发,讨论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少的一曲。有的是激情,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烈的气氛。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教的没方法。与学生为中心,新授自己预先确定的,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尽量做到张驰相济,有的放失,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也绝不能唱独角戏,新授中随时要注意学生的反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将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生活中、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赵温明,男,籍贯:贵州仁怀,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大坝中学,职称:中学高级
参考文献:
[1]黎银夏.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愛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情理互动,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一、通过多种教学法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趣味性应当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来自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和社会上热点问题很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必须尽量地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多维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从学生的优势发展需要出发,从现实生活的实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有利于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代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的政治学科因其理论体系的庞大以及内容的相对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不能提起很大的兴趣,在平时上课时学生把政治课当作是一节自由安排课。对于自由安排课程,很多学生往往“不理睬”老师,在下面做一些其他课程的作业或者完全把政治课当作是一节“补眠课”。长此以往,待到考试时,政治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即使在考试之前已经进行了强化复习,背诵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解答政治问题的时候依然显得无从下手,因为他们缺乏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经验。另外,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比较直观的,再加上缺少生活阅历,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在教学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信息容量大等优势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是天生的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还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从这一实际出发,讨论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少的一曲。有的是激情,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烈的气氛。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教的没方法。与学生为中心,新授自己预先确定的,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尽量做到张驰相济,有的放失,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也绝不能唱独角戏,新授中随时要注意学生的反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将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生活中、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赵温明,男,籍贯:贵州仁怀,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大坝中学,职称:中学高级
参考文献:
[1]黎银夏.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