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祖传 妙手仁心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锦祺先生 十二岁跟师学医,十九岁学成出师,自正式挂牌行医,治病救人,已积攒三十余年的悬壶心得。作为中医,他常怀仁心,施以仁术,以治愈、根治疑难杂症,消解、去除患者久病之苦,为最大快乐。他喜好钻研医术,自创手法,更乐于传道授业 ,弘扬中医,如今,正积极和广大同仁一道争取权益,为此努力。
  执着行医三十年
  徐锦祺先生与老师老国洪师父的相识源于一次偶然。“那是1968年,胞弟的一只手臂骨折,家人带他去看了不少医生,但情况一直不见好转,三个月了,仍不能动弹分毫,这时,热心人就推荐了老国洪师父。经他医治,胞弟的手臂果然有救,二十天内即完好痊愈。”徐锦祺先生那时年纪尚小,对医学的认识尚模糊不清,但这次见证让他产生兴趣,立志学医,十二三岁时,就跟随老师入门,潜心进修。
  据他回忆,老师是中医全科,对刀伤、骨伤的治疗尤为擅长。“一定长度的刀伤,不用针就可以缝合。”徐锦祺先生在他身边既当学徒,又当助手,深得真传,对这方面的伤病治疗同样不在话下。问及独立行医的三十多年中,最令他难忘的事,徐医师恰好列举的就是这方面的实例。
  2012年8月,有一位62岁的陈健康先生(大学讲师)因运动创伤被西医确诊为右脚?后内颗骨对上三吋因运动创伤引致筋腱完全断裂,右腿出现血肿至大腿不能动弹,要坐轮椅代步,他被告知需治疗九个月才能恢复行动,但患者认为时间过长,遂改求中医,在别人的引荐之下,9月初他来到徐医师的诊疗中心。徐医师采用传统续筋驳骨独特疗法,为之精心治疗了30次,10月底,这位患者就可以不用拐杖,独立走动。每治好一位病人后,徐锦祺先生对中医的敬畏也就更进了一步,“中医历史悠久,已积淀了几千年文化底蕴,只要认真地掌握了祖传中医的智慧,在避免贻误治疗时机的情况之下,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情对症治疗,治愈率就会很高。”正因为深谙此理,徐锦祺医师的诊所,虽身在僻静处,但依然“访客”不断,时有登门。
  在这些访客中,既有深受颈椎病困扰的大学教授,亦有苦于强直性脊椎炎的内地青年,形形色色,无所不包,但不管“来者何人”,徐锦祺医师都怀抱着同一颗仁心,积极地为之服务,解除痛苦。考虑到内地患者的不便,徐锦祺先生在深圳设立轩缘堂,周三和周五往到深圳为患者服务,在养生中心任顾问总监,其它五天仍留在香港,在中医药综合诊疗中心坐诊、主治。
  都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拥有今天的一切,徐锦祺先生的医术当不言自明。他是一位喜好钻研的中医师,除认真继承老师传授的精髓以外,一直在努力发扬,勤学不倦。早在二十八年前,他拜东北省渖阳市(白霖气功师)学习道教白家气功。“上乘的医师一定要练气功。”气功曾一度饱受热议,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已日益受到大众认可,显然,亲身实践的徐锦祺先生就是其中的拥趸之一。
  据专业人士介绍,气功讲究阴阳平衡,综合而言分为动功和静功,主要是调心、调息、调身,习之,可鼓动经络畅运周身,使血脉遍布五臓六腑、四肢和头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生体内免疫能力,防止病邪侵袭,又可达到延年益寿。“中医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功的原理就与之不谋而合。”徐锦祺先生附加解释道。2005年他再次远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跟随脑神经专科程为平教授学习针灸。亦于2012年9月9日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跟随(国宝级)张缙教授深习针灸手法。
  中医们的争取和坚守
  中医是中华瑰宝,流传至今,依然不衰,已然证明,它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具有坚固的历史地位和雄厚的文化基础。作为一名“杏林中人”,徐锦祺先生矢志继承的使命感一直不曾削弱。近年来,他就在通过实际行动,作以努力。“我一天能治六位患者,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如果我教出一百个学生,他们每天救治的人数会达到六百人。”无须说,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数字。
  自2007年开始,徐锦祺先生已收了六名徒弟,有的已开办诊所,有的进入医院,有的尚在学校。这其中,一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还曾出于仰慕之心,盛邀他进校讲课。可惜,本来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最后却因门户之见,不了了之。提到这里,徐锦祺医师的无奈溢于言表,“原本说好一周教授两堂课,可当我一五一十地呈上履历以后,却被拒之门外。”
  原来,履历上的他,师承祖传,是一位表列中医,但恰恰欠缺高校的认定资格:高学历、高文凭、高职称,因此,虽拥有三十年执业经验,却不被认可。这让他感到不公,“传统的中医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学院派似乎置之不理,显得过于固执。”这样的遭遇,难免让人联想表列中医时下的困境:虽然整体向前发展,但是,被忽视的现象始终存在。
  事情还得从头讲起,回归后,在中医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政府终于立法,肯定了中医的存在,不过,却推出了一个20科的考试,规定予以通过,才凖许注册。这让不少老中医犯难,虽然身怀仁术,但毕竟理论与实践相去甚远,并不一定都能通过冗长的考试,这让注册率屡创新“低”,渐渐分化中医界,使少数的一批成为注册中医,多数的一批成为表列中医。
  “1999年12月1日至2002年底,全港大约有八千多人登记,全部统称为“表列医师”,直至20O3年,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才将表列中医分为三批处理:第一批为数三千多人,无须考试,顺利遇渡为注册医师;第二批为数两千多人,需要面试才能成为注册医师;第三批为数两千多人,需要考20科,笔试合格后,再考面试10科,如男妇、儿科、骨份针炙、外科、内科、五官科、金匮、伤寒、方剂学,中药学,才可成为注册中医师。”关于细节,徐锦祺医师如是介绍。
  虽然大部分表列中医拥有数十年专业经验,与注册中医师并无区别,但自此,受到的待遇开始出现差距。比如悬而未决的病假纸问题。“我们拥有正规牌照,经过政府登记,为何西医、注册中医都能发病假纸,表列中医却不能?”同一个问题,已被徐锦祺医师和数千同仁问过无数遍,但得到的回应始终不甚理想。
  为此,中医界团结一致,争取合理权益,多年以来,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政府积极沟通。虽然实现理想和目标还有待时日,但是,广大中医师组成了众多社团,为弘扬中医文化,发扬中医理念,坚持不懈地推动行业的前进。徐锦祺医师就积极地加入其中,成为活跃的一份子。香港中华中医师公会副理事长、香港华夏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国际传统医药学会会长等职务无不代表了他的出心出力。
  回顾总结三十年的从医路,尽管不乏困难、阻碍,但徐锦祺医师对于自己的职业依然心怀敬畏,执着无悔。他说,“用我们中医的手法给别人治不好的病人治病,并治好了,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无疑是一位仁心医者、坚守岗位三十年的最大理由……
  【徐锦祺先生,现任香港中医师权益总工会副理事长、香港中华中医师公会副理事长、香港华夏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国际传统医药学会会长、香港国际中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香港专业注册中医协会名誉顾问、深圳轩缘堂养生中心顾问总监、香港轩缘堂中医药综合诊疗中心创办人及主治医师,主要致力预防中风后遗症专科、内外全科·骨形矫正科糖尿病。】
其他文献
刘汉光先生是一名身居香港卻不忘家乡的思乡人,他闯荡香港,事业有成,返回家乡,扶贫助学,一份爱国爱乡之情,切切,一颗爱国爱乡之心,明明。六年前,在他的倡导与操办之下,成立了旨在服务乡梓、建设家乡的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半年前,为回乡的乡亲提供一处健康娱乐的好去处,他於2012年投资成立金峰文娱活动中心,既助推龙岗区经济发展,又丰富当地乡亲的文娱生活……乡音不忘,乡情常念。他的作为,皆因其心中那一份抹
期刊
谭兆晃(谭云龙)先生是渊远流长的蔡李佛拳第五代传人,师承陈汉雄先生,凭借习武之天赋,已拥有一身高强的武艺,所打过的擂台赛皆第一回合即赢得对手,成为其师之骄傲、武林界之新星;他武艺高强,武德高尚,从不以武术欺凌弱小,以坦荡之胸襟,弘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之武风,深得师兄同门及武术界之敬佩!  【谭兆晃(谭云龙)先生,陈汉雄授徒、雄胜蔡李佛拳第五代传人。蔡李佛拳享誉世界,起源于江门新会京梅村,已有近二百
期刊
伦林芳先生立体摄影作品选登
期刊
陈惠森先生是一位至诚用心的绘画导师,每堂课前,他会早早地将各种资料凖备齐全,只为了在学生们眼前还原一个他们未曾见过或极少见的美好世界;他常带着孩子们外出写生,是为了让大家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感觉。他追求的绘画风格是一种以真实为前提,辅以创新而合理的改变为风格。而他自己也正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说:“艺术,来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陈惠森先生,儿童启能教育中心绘画导师,教授中西书画,並
期刊
2012重庆大厦周年晚会精彩纷呈
期刊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明清晋商的成功之道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令人注目。他们的成功,就在於他
期刊
李德权先生是一位在平凡中演绎不平凡的奉献人士,他並非大富大贵,但卻拥有一颗体恤社会冷暖的爱心。自学生时代接触社会义务工作开始,近三十年来,从未间断一直积极参与,全心投入,不求回报,在多个社团里担任公职。他说,“一个公益的社会、慈善的社会、和谐和社会,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香港七百万人口,只要每个人肯用心付出一点时间和爱心,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青年时代,播下服务的种子  春天里播下健康的种子,
期刊
王建新先生是香港瓷砖洁具业总商会会长。常年经营瓷砖洁具的他心繫行业,秉承该会宗旨,团结各位同仁致力发展陶瓷、洁具行业。在会务工作中,他合力务实、亲力亲为,组织社团成员到内地参观、交流,了解中港市场,促进双方关係发展、联繫各地同行。在香港构建出一个规范、专业、高质的行业市场。  社团 团结同行  当代家装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种类、品质、数量让人眼花缭乱,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兴盛。随着一座座高
期刊
余锦基先生 堪称香港公益金的代言人,足球、赛车、公益是他身上最显着的标志,他带领香港队争得世界杯小组出线权、筹办轰动一时的七十年代港京拉力赛、《余欲有言》的全部收益捐赠公益金。一桩桩使人记忆犹新的善事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继承父志,他自九龙乐善堂开始从事社会服务,从此日积月累,于各慈善社团里出心出力,有口皆碑。他说:“生活应讲求味道,而做善事正是我生命中一项重要的调味剂。”公益人生,绚烂如斯!  【
期刊
陈达文先生是一名矢志守护东区居民的无私服务者,他宽厚博爱、心存善念,多年来将“善心、爱心、关心”倾注于社区服务,全心全意为当地长者送去生活中的温暖以及心灵上的感动,为此凝聚了一股强大的服务力量和服务队伍,带领众义工和会员齐心协力,共同致力将香港打造成一个和谐家园而努力!未来,他渴望将服务社区的重任顺利地交予年轻一代,继续健谊社成立以来的活跃与善行!  【陈达文先生,健谊社主席、太古城第四期业主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