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太极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陈鑫文章,确实要下一番功夫。就说此篇文章,很多人对该文的标题就不理解,有的人以为排印时丢了一个“手”字,应为“太极拳推手原解”。其实错矣,原文就是如此。
  “推原解”怎么讲?是“太极拳推 原解”,还是“太极拳推原 解”?而这个“推”又是什么意思?
  笔者开始也不得要领,经过反复阅读思考,结合文章内容,琢磨出标题的味道。笔者以为,该篇文章标题的句读应在“原”后,即“太极拳推原 解”。“推”当推断、推测、推究讲,“原”当原本、原义、本义讲。“推原”,即推究原本之意。那么,此文标题的意思就是:太极拳推究其本义之解读。换句话说,就是探究太极拳本来的意义。
  那么,太极拳本来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太极阴阳。不管父天母地也好,三教归一也好,总之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太极阴阳之气蕴酿而生的,离开阴阳之气,世间就不存在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而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技艺,当然也是阴阳之气的产物。正如陈鑫所说:“况拳之一艺,焉能外此理而另有一理”。
  此拳为什么以太极来命名?陈鑫进一步阐述。
  一者,“拳者,权也”。这是一个著名的论述,现在我们对此比较熟悉了,可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是新的理念。“权”在这里当“秤”讲,是衡量的意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太极拳这一拳技,如同衡器秤,可以掂量对方攻击的轻重、缓急、落点。“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但,这只是表象,只是两只拳的作用,它的实质、本义是太极的阴阳。“其理实根乎太极,其用不遗乎两拳”是也,与王宗岳说的“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者,“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太经典啦!此一言,完全是有理论依据和拳技底蕴的。万事万物都由太极阴阳之气产生,太极拳也是如此。人,就是一个太极阴阳之体,人体的经脉就分为阴经和阳经,奇经八脉遍及全身,人体不是太极又是什么?既然浑身都是太极,那么,浑身上下都是拳,也即浑身上下都是手喽。据此,我们在修炼太极拳时,处处都要有阴阳,处处都要有拳、手。在与对方交手时,所接触的部位或者是某一点,都可以阴阳对待化拿打发,所以叫浑身上下都是拳。这就是太极拳的妙处、好处。
  三者,“其枢纽在一心”。怎样做到浑身上下都是太极,都是拳?这就是要存乎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敬”是一种精神指向,恭在外表,敬在内心。尊敬长辈,敬重伟人英模,敬重太极拳!太极拳不是很容易学的,太极阴阳的思维更是要花大力气去体悟的。内心存乎敬,当然全身安宁、宁静。有了静,自然产生空、虚、灵。“能敬而静,自葆虚灵”是也。
  四者,“百会中极,一体管键”。要达到能衡量,心乎敬,全身阴阳,其关键在哪里?在乎“百会中极”。
  百会、中极是经络上的两个穴位。一个是督脉上的百会,练武人都知道;一个是任脉上的中极,这个穴位知道的人不多,其实这也是一个重要穴位,在脐下四寸处,是足三阴(足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太阴脾经)与任脉的交会处,依次为气海、石门、关元、中极、会阴。气海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丹田,其实气海只是个穴位,而丹田是指一个区域——脐下小腹部的气海、石门、关元、中极都是丹田区域的穴位。气归丹田或气沉丹田是指气归(沉)小腹的区域,不单指气海之穴位。
  “管键”是什么?“管”指的是钥匙,“键”指的是舌簧,“管键”也就是今天的钥匙和锁。
  “百会中极,一体管键”,是说督脉上的百会穴和任脉上的中极穴,是培其本源以养元气的钥匙和锁,钥匙和锁的恰好呼应配合,不仅一动“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而且“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因此,我们在练拳或站桩时,要好好把握百会和中极两个穴位,吸气到百会,呼气至中极(丹田),任督脉畅通也。百会、中极两穴位,是我们练体养气、浑身上下均为太极阴阳的管键。(以后“管键”这个词义逐渐演变为“关键”词义了。)
  接来,陈鑫阐述了修炼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比较好理解。但是,有些词义还是要细细体悟。比如“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中的“伏应”和“来脉转关”。
  伏应,这个词义简单说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和法则。所谓“应”,就是“阴极则阳应运而生,阳极则阴应运而生”。太极拳讲究攻守两仪的变化,即内外的变化、动静的变化,故内极则外应运而生,外极则内应运而生,动极则静应运而生,静极则动应运而生。此乃为“应”。所谓“伏”,即在攻守两仪变化中的潜伏待动之机势。应运而生的未生将生时何为?就是“伏”。如果说“应”是已经见到攻防招势外在的形象,而“伏”则是乃内在的未见形象之时待动机势。外应、内伏合之名为“伏应”。
  古拳谚说:“习拳不求伏应,用招就无真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来脉转关,这是拳中术语。“来脉”,是指对方进攻的劲路;“转关”,指借着对方的进路化而击之。用陈鑫在《争走要诀中》中的话“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进一步讲,它指的是在双方交手中,对方送来的劲路被我听觉接住吞进,也就是“争得来脉”,即是已经控制对手。当然其时间是极为短促的一瞬。所以需要很灵敏的听劲,自然也就要珍惜争得的瞬间机会攻其不备出奇不意,但是其关键则是要让对方“不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转关”即是“使敌不知我”的关键,更是出奇。脉来我化,脉来我吞,引进落空,借力转关,方得“一气相生”。
  陈鑫的这篇论文,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剖析,细致讲解,深刻揭示了太极拳太极阴阳的本义,提出了太极拳“浑身上下都是太极、都是手”的经典论断,指出了“敬在内心”的枢纽作用,揭秘了百会、中极“管键”穴位,总结和创新了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和修炼方法。
  如果,我们认真严格按文章中的理念、要求去修炼,“真积力久”,岂能不“升堂入室”?
其他文献
硬气功特技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瑰宝,是中华武术中的珍贵遗产之一,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证明:硬气功确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生产实践中所创生的强筋壮骨、防身制敌的卓有成效的练功方法,古以“功夫”称之。自古至今,武林各拳种各门派均保留着高深的硬气功绝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武林中传统的保守陋习和特定的历史原因,中华武术发展到今天,硬气功却仅限于极少数武林高人及其得意弟子中传承,大都被尊奉为“镇山法宝”
期刊
董灵芝说:“小弟还有一事,听说神医董老前辈也在桃花谷,不知真假?”  林恨男说:“在。只是神医董济世被严密看管,只有拿了谷主的金牌才能相见,那是绝密禁地。”  董灵芝说:“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商议一下救我盟弟要紧。”  第二天,林可卿搂着白雪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好不容易又盼到日落。看着床上的白雪,雨露仙子思忖:“人是铁饭是钢,不让他吃饭怎么行?长此以往岂不饿坏他?解开穴道让他吃饭?不行,猛虎怕要伤
期刊
少林武术,系中华武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其源远流长,门类众多。久练少林武功,既可陶冶情操,又能强身壮体,御辱敌强,难怪历代武学家无不感叹“穷毕生之精力,窥其一二者鲜矣”。  少林桩功,民间称之为“站八姿”,据传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开封“七式门”中。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独特的少林功夫渐近失传,仅剩陕西关中一带部分回汉青少年武术爱好者随民间武师杨茂财老先生习练。笔者少年时代师从杨老先生习练站八姿而获益匪浅。 
期刊
闪身还击法是不与敌攻击的肢体接触,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步法的移动避开敌攻击动作,适时择机进行反击的技法。  防守时,要求时机恰当,移位准确。闪躲早了,敌则转移进攻,闪躲晚了则被击中。闪身时,身体要上下协调,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闪右躲,都应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上体保持格斗势的基本姿势。闪躲的距离要以能避开敌攻击锋芒,又能迅速进行反击为宜。还击要及时准确、有力,达到效果。  技法总要求:对敌攻
期刊
据《峨眉岳门拳谱》记载,峨眉岳门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强调靠身打法。八段锦是该门的一套强健秘功。  第一段托天望月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脚自然并拢,全身放松,头往上顶,舌尖轻舐上腭;双肘屈垂体侧,双手指尖触于两大腿外侧并微屈,腹部微收,膝微挺,二目平视正前方。  然后,两手抬起至胸前,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护于右拳面上,行抱拳礼。  然后放下双手,左脚微向左移步;右脚继之外移,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
期刊
一、师承简介    尊师尹长松先生,幼习家传南拳(洪门),后得到湖南明师十数人传授,其中著名者有芷江的左少靖、洪江的刘其武(前河北国术馆武术教官,主习北派少林及八极门)、黔阳的聂秀山(抗日大刀队成员,1984、1986年全国武术观摩会翻子拳金牌得主)。尹师擅长少林拳械、擒拿跌扑,尤以小手功夫见长。本文整理者刘义军,39岁,1988年拜尹公长松为师习南北少林派拳械及擒拿散手技法,作为少林派的传人,希
期刊
《太极拳名义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其一的论文。  所谓“名义”,乃是事物的名称和含义,或事物立名的含义。“太极拳名义说”也就是陈鑫要说说太极拳的立名以及含义。  太极拳何以称为太极拳,其立名何以说?  我们知道,太极拳的拳名并不是陈鑫立名或发明的,所以,陈鑫文章开宗一句“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深乎太极之理”。哦……太极拳的立名,是古人深深懂得“太极”的道理啊!太极的理念早在5000年前就在中国
期刊
五十七、翻腾术    轻身功之一种,又名皮条功,使人遇有可以攀登之处即可随意升降腾挪。  初练之时,先徒手在地上练虎跳、小翻(即翻斤斗)、腾跃等功夫。凡此种种,为学拳者所必习,即略得皮毛类皆能之,不必细述。  进一步则在铁杠。着手先练升降,以两手高握铁杠缓缓上升,至小腹齐杠为度,然后更徐徐退下,至脚踏实地为此。升降功夫到家之后,更练风车。  所谓风车,即以手握杠使全身在杠之四周旋转也。  至风车功
期刊
(接上期)  (三十一)外格下劈  1 身体右转180度,左脚向前跟半步,膝关节伸直,脚尖外撇,右手松棍换成虎口向左,掌心向下再握于棍端,同时从左手中抽出棍子,手臂外旋使棍子上竖并向右侧格出,目视右前方(图121)。  2 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前一步脚尖内扣,两腿膝关节弯曲成马步,同时左手向前伸出,在身体右侧包握右手,两手持棍上举至头上方,随身体重心下降之势向前劈击,且视前方(图122)。  要点
期刊
“天已幕,月如初,千里江川任我飞度。歌声住,人欢度,邀月同宿青山深处。”这是《太极宗师》的主题曲歌词。太极,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集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诠释着天地人和的道理,由此发展出的太极拳也寄托着无数人英雄主义的梦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直认为它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  2009年9月1日,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却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得以实现。这一天是广东检验检疫局陈式太极拳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