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古文资源,培养写作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文在储备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古文这一写作的有利资源,创造读写结合的条件,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写作 仿写 语言储备 写作视野
  
  在我国,文言文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不一而足。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因此,古文在储备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古文这一写作的有利资源,创造读写结合的条件,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写作能力。
  
  一、通过阅读,丰富语言储备,提高表达能力。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同样,一篇文章也需要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来包装,不然,“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之所以令阅卷老师“拍案惊奇”,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该文“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赵家书语)。文章围绕中心,引用大量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等等,文章能写成这样,完全得益于作者平时广泛的阅读和长期的积累。因此,若学生在语言敏感期,从本源处学习语言,诵读相当数量的古诗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如学生通过背诵,化用古诗文名句,写出了这样的句子:“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直让我们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二、通过阅读,结合课文精华模仿写作。
  
  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也能感觉得到他们的作文语言不丰、文体不明、立意浅薄、手法单一,他们也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仿写,是学生对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它是学生攀登作家创作境界的过程,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投其所需,挖掘课文亮点,进行模仿训练。就古文而言,模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作者通过以闹写静的手法来写出山谷里的寂静,我们也不妨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写写教室里的安静。学了《陋室铭》一文,不妨叫学生仿照其形式,写写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仿写要有所创造,不能只是机械地模仿课文;在借鉴和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来。
  
  三、拓宽写作视野,开阔文章思路。
  
  通过阅读古文,当年的情景像一幅画朦胧地定格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如果把它们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些失落的旧闻一样会让我们激动不已。同样诗词作为历史和生命的浓缩液,如果把它们的意境还原出来,我们会像翻看历史的画册一样为那些古典的诗情深怀敬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古文的阅读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历史,加进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想象并描绘出一个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的生活图景,将历史形象化。这样,学生通过文学的魅力陶冶自己,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还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民族和历史,也让自己形成了健康美好的情感。
  1.历史情景再现法。
  就是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将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典型历史人物形象的情景再现。有人在作文中这样再现陶渊明的乡居情景: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这个片断让我们直观地感受了历史情景再现法的强大魅力。
  2.诗歌意境还原法。
  古代诗歌一般只有二三十个字,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如果不进行充实扩展,就很难将诗歌的意趣准确地再现出来。因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代诗歌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将诗歌中的有关意象进行调整、加工,组织成新的篇章。如学生在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后穿越时空,写出这样的美文: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将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眼,秋已经应景而到。淅沥的雨,一点一点,敲在日渐消瘦的梧桐叶上,跌落在池塘里,枕着雨声,在孤独的夜晚我一遍一遍想象我归家的情景: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温馨的烛光里,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轻轻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沥的语。
  特别需指出的是:还原古代诗歌的意境,不仅仅着眼于古代诗歌内容的挖掘,还可以通过人称、写法、结构、体裁等方面的创造来增加文章的创新色彩。
  3.故事新编法。
  在写作时若把题材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去,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生发出新的故事,这可使作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鲜的情景创意,产生一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还是以《赤兔之死》为例,它是作者在熟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的内容演绎而来。因此,我们完全不必放着大好的文言资源不用,而劳师动众地去东挖掘、西开拓作文的素材,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创新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完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我是那个乞人》,要求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象这个乞者的人生经历,深入细致地去揣摩乞者拒绝嗟来之食的内心活动。学生初接到这个题目,十分新奇,纷纷深入钻研课文,写出了精彩纷呈的作文。同样,教《愚公移山》时,我也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从“河曲智叟无以应”开始想象:面对愚公坚定不移的移山,河曲智叟回家后会怎样想,怎样做。有学生就重新加以演绎,写出了“愚公移山、智者搬家”这一颇有新意的主题。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文言文作为国粹,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底气和珍宝,我们若能挖掘文言资源,读写结合,在读写中培养学生热爱作文的情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必能将学生引领到更广阔的写作天地。
其他文献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付诸实施后,笔者先后使用过“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教材,研究过其它版本的教材,除领略了它们全新的理念外,最深的感受莫过于它们都遵循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的教材编写原则,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人教版”综合性学习专题的设置,牢牢把握了学生生活的主线,写作和口语交际都与学
在新课程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感觉困惑:一篇主体课文两课时教不完,一学期下来,功课赶得很紧。在长期深入课堂听课与教研中,我觉得这责任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分析其原因,其一,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具备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要比冬发栽培增产30—40%左右。实践证明,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油菜争秋发、夺高产的目的。 Rape au
本项试验对呼和浩特地区某牛场健康奶牛(对照组)与产后10天之内奶牛(试验组)进行各项血液指标调查。分别测定了血清钙(Ca)、磷(P)、钾(K)、镁(Mg)、氯(Cl)、钠(Na)、碱性磷酸
八十年代,是我国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厉行改革、开放、搞 In the 1980s, since our party adhered to the 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sinc
“固优8号”是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与中科院陈建三合作下。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的采用非洲长花药野生稻中、两对能固定杂种优势的遗传基因转育而成的,一种能使母体后
摘 要: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在选材上贴近学生生活,在内容上靠近学生心理,在技巧上引导学生模仿。  关键词: 作文 作文教学 作文兴趣    有人说,当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就能到达最高境界,成为一种本能。作文是否也能这样通过多次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感情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提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而不仅仅是科学性。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指涉人的灵魂,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语文教学专家谢象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时,语文教学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的影响作用。”这是一句忠告。可以说,灵性是语文教学中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往往直接指向功利,给予学生的不是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不能开阔学生生活视野,提升
采用壁式采煤法和随采煤工作面推进报废巷道的方式开采含瓦斯煤层时,最重要、最复杂的课题是抽放采空区瓦斯。开采深度的增加和无煤柱采煤法的应用导致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
“训练”在1990年前后一度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然而进入21世纪,“感悟”成为热点,“训练”一词几乎成为语文教学的忌讳。近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则提出:“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其实,语文教学应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训练体现工具性,感悟体现人文性。两者不可偏废,应有机结合。  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感悟”和“训练”有机结合呢?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