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说写诗是自己对世界的唯一贡献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诗人余秀华日前做客在广州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余秀华在与读者交流时称,她很满足于现在的状态:努力创作,给读者带来新的诗歌,“写诗是自己这副残破的身躯给世界唯一的贡献”。去年凭借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火遍中国互联网的诗人余秀华,也被称为“脑瘫诗人”。其出版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达15万册,成为近年来中国销量最高的诗集之一。在出名、诗集畅销之后,余秀华选择与丈夫离婚。余秀华称,离婚对于自己而言很值得,幸福感马上上升,她从来不后悔离婚,“我从婚姻的坟墓中爬了出来,得以重见天日。”余秀华坦言,无论是成名前还是成名之后,她从来不觉得上帝对自己不公平,“我会写诗,读书时成绩也不错,现在还出名了……”活动现场有读者提出,希望余秀华分享其诗歌创作经验。余秀华称,诗歌创作灵感是从生活的积累和思考中得来,且常常是厚积薄发。“生活的苦难如果能转化为才华,那么这种苦难会更有深度”,她如是说。
其他文献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人远,
丹麥作家福劳德·欧尔森的小说《龙抬头》中文版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作家福劳德不远万里,从丹麦来到北京参加会议。福劳德·欧尔森出生于1950年,丹麦犯罪小说和纪实小说作家。2008年至2013年,他被派到在北京的丹麦驻华大使馆工作,作为北欧国家在中国的警务联络官,负责与中国警方和海关部门合作处理跨境犯罪。在担任警察职务之余,福劳德·欧尔森基于他多年的跨国工作经历开始进行文学
水韻江苏
期刊
江苏省各地中考试卷的最后三道大题中,总有一道函数综合题.而初中阶段对函数的考查常常侧重于函数的图像及其增减性,特别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对称轴的两侧有着相反的增减性,并以顶点为“拐点”.如果忽略这种隐含性质,常常会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下面就结合2017年南京中考卷第26题,给出思路解析,并反思易错点.  (作者单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宋晓杰是诗人,创作出很多的诗歌,散文是创作的另一个主脉。读她的散文《依波表:光阴的故事》,从母亲送的第一块表,到后来戴过的几块表,在人生中不过是小经历,细琢磨后发现,其实是对生命历程的剖析。读宋晓杰的散文感到震动,不是写的故事多么惊天感人,在看似随意的生活中,表现其敏感和锋芒。她非常镇静、不慌不忙地叙述,不是闲情,注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将人性凸现出来。  作品的语言平实,没有浪漫的诗意,诗人表面上心
在1988年发表的《古典爱情》中,余华以“戏仿”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小说中“书生/小姐”的爱情模式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余华固然是在表达世事无常的悲凉与残酷,但同时也确乎表明了“古典爱情”的不合时宜。仅仅约三十年后,余华拆解“古典爱情”时代的爱情模式也成了“古典”:深爱一个人,不求结果,不求回报。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有人持这样“古老”的爱情观,恐怕是会被新新人类耻笑的。金仁顺的《纪念我的朋友金枝》讲述的就是
空气中混杂着泥土与朝露的气息,甜丝丝地扑面而来,春天便在这浓郁的芳香中悄然而至。爸爸大踏步地走在前面,今天他要带我去他帮扶的村子看一看。  爸爸是一名街道工作者,自从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决议后,他就像一株兰草,扎根在了村庄。开始时他每次回家都愁眉不展。我听妈妈说,爸爸说梦话都是:“唉,如何改变呢?怎么发展呢?真愁人啊!”后来爸爸似乎找到了方向,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回来都是两脚泥,一身土。我们都
出生于1942年的丹麦作家尼尔斯·休乌于近日出版了小说《塞林格的信》,而实际上,他的确曾和J.D.塞林格有过书信往来。这些私人通信给予了他灵感和创作的素材,在书中,主角丹·莫勒是一名不成功的作家,然而却有人登门造访,要收购他和J.D.塞林格的信件。或许,丹·莫勒应该亲自去一趟美国,征求一下塞林格本人的意见。评论认为,《塞林格的信》有趣而智慧,在书的末尾,塞林格让丹·莫勒真正地了解了自己,丹·莫勒也
内容摘要: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体系和自由融合的角度分析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本文认为“心即理”主要成就在“立言”本文认为这个理主要是指一种抽象的原则。即每个人心中有理,本性如此。“理”本来自由,即每个人按照心中的理,尽性而为就是自由。“致良知”主要成就是“立德”,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在体系中迷失而已。所以每个人应该立志改过,学做好人。“知行合一”主要是指实践,
内容摘要:现代汉语副词“不断”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经历由“不”和“断”两个分立的语言单位意义由实而虚发生变化,句法位置趋于稳定充当状语,形式不断融合凝结固化的演化过程。本文拟基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和句法考察并探讨相关问题。  关键词:不断 语义 句法  现代汉语副词“不断”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经历由“不”和“断”两个分立的语言单位意义由实而虚发生变化,句法位置趋于稳定充当状语,形式不断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