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水黑画教学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也称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推进,水墨画教学在中小学校也逐步开展起来。让儿童从小学习水墨画。从小接触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看到喜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学校、少年宫,甚至地市级画院培训中心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时,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分年龄、不分对象地把临摹作品作为“学习水墨画的唯一捷径”,学生跟着所谓名画一遍又一遍地“死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法最大的弊端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水墨画专业知识和技能。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学生的身心特征),不注重引导儿童思考和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老师教什么,学生就画什么,教与学之间缺少互动性。画出来的水墨画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被戏称为“小老头画”。
  事实证明,近现代不少个性风格十分鲜明的水墨画大师,并没有把临摹别人的绘画作品作为入门的唯一途径。白石老人生前多次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让学生注重学习他的改革创新精神。不主张学生沿袭他绘画上的皮毛。
  由此可见,临摹并非学习水墨画的唯一途径。儿童学习水墨画也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那么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应对儿童水墨画教学改革呢?怎样利用现有条件寻找儿童水墨画教改的新支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加强水墨画兴趣教学”这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出的一种水墨画教学观。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创作时,要用新的教学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儿童刚开始接触水墨画时,教师可以运用演示法,拿一支饱蘸浓淡不同墨色的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看似漫不经心(实是极精心)地勾、点上一些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然后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呀?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勾点,它又可以变化成什么?”接着教师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点的狼毫笔稍加勾点,一幅姿势不同、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群雀图跃然纸上。“真棒!”“真有趣!”学生群情激荡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随意点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些点面改画成什么?”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教师稍加勾点,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兴趣浓烈。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欣赏大师名作,培养创新能力
  
  理解和欣赏水墨画艺术的能力,对儿童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至少在儿童应具有的艺术素质结构中,它不应是被忽略的一块。水墨画欣赏教学是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儿童发展的起点高。眼界才能开阔。儿童通过欣赏大师的名作,可以感悟大师们是怎样对自然界的物体进行大胆的再创造的。
  如在学习鳜鱼的画法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天津美院孙其峰教授和北京著名画家王雪涛先生的《鳜鱼图》,分析比较两人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孙其峰教授画鳜鱼的方法和步骤:先用长短、粗细、干湿、虚实、浓淡不同的墨线勾出鳜鱼整个轮廓,重墨点背部花斑及眼旁的墨色条纹等。等墨色半干时,用稍浓的墨点画鳍上斑纹及身上的横线,墨不足时,还可以用淡墨局部点染,以增强色调的变化。待全干后,用草绿染一下,再用石青复点花斑,淡赭石勾染腹部轮廓及其鱼鳍、尾鳍。而王雪涛先生的画,对鱼眼采取移位的方法,造型也特别注意夸张。纯水墨点而成。提问学生:你从孙、王二老的作品中吸取了哪些养分?有哪些地方你也可以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引导观察分析,培养创新能力
  
  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分析是学习水墨画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很多儿童认识不到这一点,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作画,用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儿童对被描绘的物体进行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分析,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不妨以画鸟为例,在学生练习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麻雀、燕子、白头翁、翠鸟标本一一展示出来,引导儿童观看、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共同点都属小型鸟,它们都由头、颈、躯干、翅膀、尾巴、腿、爪组成。它们的身体都呈较大的椭圆形。头部是较小的椭圆形。有时也呈梯形。不同点:从造型角度来说翠鸟的头部较大,嘴特别长;燕子的尾巴像变形的剪刀;白头翁的头部有一小撮白毛;麻雀的身上有些麻点;从色彩角度来说……学生一边观察、分析、比较,一边作画,从而使眼、脑、手都得到相应的锻炼。辅导作画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翠鸟是吃小鱼小虾生存的,燕子是候鸟,我们还可以在画面上添加什么呢?在不断的启发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四、掌握笔墨造型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水墨画是用毛笔蘸墨和水在吸水的生宣纸上画的,毛笔的种类很多。但不外乎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的毫由于储水量和执笔的不同。在绘画中起的作用也不同。数以万计的画家创作了无数的不同题材、风格、流派的优秀作品,但其用笔用墨都有一定的规律。
  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作画时,应启发学生掌握用笔、用墨(在墨里加水)的规律,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用天真烂漫的笔墨语言,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指导儿童造型时。可以把复杂的形体理解成是几个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例如我们虎年画虎,老虎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尾巴等组成的,你觉得它的各个部位像什么几何形就画成什么样的几何形,总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行。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我们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按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由若干板块构成,这些板块虽然形式各异,却都围绕着单元的主题展开,有的突出了对话:有的侧重于词汇、句型等;还有的则以语音训练、小对话、小故事、歌谣、调查、游戏等活动形式,综合各单元相关新知的复习与巩固,我们常称这些板块为“综合板块”。  放眼我们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A板块对话教学的“整体式”感知,BCD词句板块教学的“体验式”操练,EF
2010年3月,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选拔赛在南京市江宁区进行。全程参与了高年级段的听课和磨课后,其问两位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的同教材异构建的课堂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案例一:导入细节]    导入1: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分子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波兰、法国等欧洲国家。看图片(背景音乐起):1940年,法国的凯旋门见证
(一)谈话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师:(对生提出的圆形有选择地在多媒体上出示,有车轮、光盘、硬币等)这些物体的平面都是圆的。(多媒体显示圆的轮廓)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新知    师:以前
企业的服务不到位,就会引起顾客的不满,导致销售的萧条和产品的积压;同样,教育的服务不到位,也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导致教育行为的低效和教育发展的滞后。作为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主要旨归的教育服务,理应遵循教育的规律,理应富有教育的特色,才会得到教育绩效的最大化。  要让教育服务姓“教”,首先必须摆正服务的指向。商业服务的指向是为了攫取最大的经济利润,而教育服务必须指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既然从
[教学实录]    活动一:分一分。    1 从长方形里分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师:(拿一个长方形)谁来介绍一下这个图形?  生: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是20cm,宽是14cm。  请学生算周长。生计算,回答,师板书:20 14=34(cm),34×2=68(cm)。  师:让你们求它的周长,真是太简单了,你们知道吗,在这个图形里还藏着很多的奥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奥秘,好吗?在这个
[摘 要] 在数的乘方与开方、二次根式的性质之后,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先学习乘除,再学习加减,这与数的运算、整式运算的学习顺序都不太一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到二次根式的性质、乘方与开方的依据来思考、发现与推证出新的运算法则,并根据运算法则准确计算与化简,故该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推证和应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难点是理解新法则推证过程中的算理.  [关键词]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成果  二次根式的运算关
多彩的世界 二(3)班 钱家熠  快乐的校园生活 一(5)班 周驿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自1989年开始,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在广大小学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促进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公益性品牌活动。“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小学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世界巨大而辉煌的文学遗产中,神话是很重要也很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它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智力发展过程的起点。创世神话表达了先民们对世界本源最本真的追问和最纯朴而大胆的幻想:人是从哪里来的?世界是从哪里来的?  世界的起源和世界的存在隐含着一种关于追问与思考的智巧,为儿童提供了一种非常大气的精神格局和深挚的艺术情怀。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这种追问的气质是一种
简单的教育理念    在苏曼培训中心学习期间,听了一些教授的课。他们上课时间很短,每天4个小时,其中翻译用掉一半时间,也就只有两个小时。他们讲的内容很少,只讲英国的教育是怎么做的,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复杂的观念,大家一听就懂。他们讲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每一个孩子都重要”。这是英国的教育理念,至于为什么要倡导这个教育理念,她的理论支撑是什么,他们没有进行任何阐述,拒绝高深的长篇累牍。这让我们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