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环境保护对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和谐稳定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众多问题,要切实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若干政策,加大保护力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关键词] 农村;环境保护;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7-0005-0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众多,农村地域广阔,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这不仅表现在农村经济落后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也影响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环境是难点。必须痛下决心,下大力气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促进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一、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压力巨大
  
  近年来,特别是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围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解决了农村近1亿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已发展农村户用招气2650多万户,在全国1800多个县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建成62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一大批生态村,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
  
  1 农村生活污染加剧。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全国约4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初步估算,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15%左右。
  
  2 面源污染日益加重,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40万吨,而利用宰仅为30%~35%左右,流失的化肥、农药造成了水体和土壤污染。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其中4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秸秆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据测算,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27亿吨,COD(化学耗氧量)产生量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4倍多,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3 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农村工矿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污染严重。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工业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大部分地区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
  
  4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农村一些地区逐步沦为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及工业废弃物的堆放地,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造成的农田占用和损毁已超过200万亩。我国农村部分地区污染物总量已经超过环境的自净容量。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句话,不一定准确,但很形象,就是“城市污染农村的水和地,农村污染城市的饭和菜”。
  
  5 农村生态退化尚未有效遏制。农村地区乱采滥挖、超载放牧、围湖造地、毁林开荒等行为依然存在,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加重,农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威胁国家生态安全。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成为农村新的不和谐因素。
  一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许多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到2007年底,全国近2.52亿农村人口还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破坏了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亚洲开发银行认为,我国仅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占全国GDP的0.5%~1%。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农产品有害成分的标准,如“农产品化学残留量最高限量标准”,形成了牢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贸易也受到影响。
  三是环境不公平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体现了环境的不公平。多年以来,城市垃圾不断转移到农村,通过简单填埋城市生活和工业垃圾,城区、工厂环境改善了,城乡结合部的垃圾二次污染加重了。城市整洁的代价是农村的污染,垃圾下乡是典型的“环境不公”。通过退二进三,企业搬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了,近郊农村污染加重了。城乡环境保护不公平带来了社会矛盾日益加重。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众投诉明显增加,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影响农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这表明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乡和谐的重要因素,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一样,环境不公有可能成为农村乃至社会新的不和谐因素。
  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五方面:一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二是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五是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
  未来一段时期,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进一步发展,人口将进一步增加,资源开发力度、农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农村地区将面临城市及工业污染转移等新的问题,农村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对农村环保带来挑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延续增长态势,预计2030-2040年之间达到人口高峰,约为15亿-16亿左右。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总产将继续增加。在耕地总量变化不大的情 况下,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仍是依靠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投入。由此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农村环保压力加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讽整,农村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在短期内仍将难以扭转。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提高到47%,到2020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城镇化率则要提高到55%和70%左右。在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象普遍,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小城镇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环保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三是农村各类新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包括农村电子垃圾数量的增加、生活污水成分的变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种类的增多等。
  
  二、农村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
  
  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农村环境保护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环保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切实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今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工业和农业污染防治齐抓并重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农村环保目标,就是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等与农村环保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重要议题。
  二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8年的23000多元。国家财政实力也不断增强,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6.13万亿元。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近期,中央颁布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与农村环保密切相关的措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重点支持的建设内容,将大大促进农村环境保护。
  三是各地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有效模式。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累了实践经验。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路子。浙江省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江苏省开展了农村“六清六建”活动:山东省实施了农业“两减三保”计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辽宁、湖北、宁夏等地设立了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四川、福建等地开展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这些农村环保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功范例,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牢牢抓住农村环境保护历史机遇,切实做好农村环保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城乡统筹,着力解决城乡环境保护“二元结构”不平衡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环境问题人手。将农村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统筹工业和农业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努力把环境保护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等工作,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优美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东中西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坚持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三是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发挥农民保护环境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三、扎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农村环保工作刚刚起步,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缺失或不健全的地方,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应集中力量,优先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的治理,健全完善农村环保制度和政策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以奖促治”政策,扎实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是中央政府针对目前我国村庄环境治理滞后,环境日益恶化,短期内又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动用财政政策帮扶村庄解决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以奖促治”对于引导和促进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地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要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治理村镇环境污染,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以奖促治”。围绕“以奖促治”工作,开展配套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及时总结措施执行情况和各地经验,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二是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防污减捧打下坚实基础。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要求,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状况,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水平。
  三是健全农村环保法规政策体系。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的政策、标准和规范。抓紧制定实施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把农村环保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是强化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积极推动环保机构向县以下延伸,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察,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环境监察体系。
  五是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建设,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进一步深化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示范作用。对经过建设生态环境达到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农村地区资源开发监管,严格控制土地退化,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结合各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扩大当地群众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六是加强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建立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发布制度,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的推广。
  七是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本文作者: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 吏小今
其他文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7-002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以马克
期刊
[摘要]社会党国际23大提出的一系列新原则、新观点和新思想,使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更系统、更深化了。大会对社会党国际的政策作7战略性调整,是我们了解社会党国际的最新动态及思想走向的窗口。  [关键词]社会党国际23大; 思想走向  [中图分类号]D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6—0045—03    2008年6月30日至7月2日,社会党国际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第
期刊
[摘要] 基于我国国情,在经济宏观调控中应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1)正确处理结构调整、结构升级与充分就业的关系;(2)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利用外部市场的关系;(3)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关系;(4)正确处理体制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5)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主导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 国情; 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政府监管是市场经济能够有效运行所必需的制度条件,必须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格局实时调整。对于中国而言,推动现代监管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廓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改进政府行为和提高市场效率曲过程。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政府监管; 市场经济; 市场扩张; 政府行为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由中央党校谢志强教授等人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30年》(简称《伟大历程》)一书是研究“中国经验”的很具特色的一份成果。该书结构新颖、图文并茂、描述全面、解读深入,值得读者关注。  该书主要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进行了展现、审视和探索。从方法论上,该书作者从立体和历史两个视角入手,不但将笔力集中于30年的发展,对不同领域在这30年的不同阶段的内容和特征做了介绍和分析,而且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取得5个方面的重大突破:(1)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2)破解了以党代政的难题;(3)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4)加强公民意识培育、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5)确立民主至高无上地位,致力于民主制度建设。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重大突破  中图分类号 D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05-0017-02    在中国实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国家粮食直补资金增长较快。调研事实显示,国家粮食直补资金在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效率较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五种关系,健全直接补贴政策组织系统,完善资金使用办法,从而实现国家粮食直补目标。  [关键词] 国家粮食直补资金; 问题分析; 使用效率;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7-004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推进,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新的舆论监督方式——网络监督应运而生,并以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和时代特征,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网络监督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党和政府的各种决策信息,监督权力的运行过程和权力人物的行为,向相关部门提供反腐败线索,曝光不良现象,维
期刊
摘要 自人民公社解体以来,中国农村组织发生7结构性的变化,但原有的农民组织仍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因此,创建新型的农民组织不仅是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民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改善乡村治理、提高农民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 农民组织;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05-0022-0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载着农村政治、经济
期刊
摘要 价值规律对粮食市场同样适用。应放开粮食价格,让全社会共同分担粮食安全的责任和成本。这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价值规律;粮食市场;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05-0035-02    中国人多地少。吃饭问题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一个凝重的话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结合当前粮食价格改革,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