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高职衔接主要是为了有效改变高职教育两个阶段互补沟通、各成一体的情况,也能够使得传统中高职人才分段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到科学解决。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来讲,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的科学构建,能够在课程社会、人才培养实施,以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等方面形成完善统一的整体,促进授课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19-02
  近几年,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这一教育模式不断推广下,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衔接上也呈现出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不利于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发展,也会给各项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就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做出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架
  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所以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都给中高职衔接培养增加了一定难度。所以,为了使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得到有效衔接,且能够全面适应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提出的各项需求,可以构建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技术平台课程着重强调的是要加强学生本专业技术领域通用知识、技能的培养,结合技术应用 行业领域来进行专业方向的设置,加强专项技能培养。技术平台的课程比较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方向课程设置较为灵活。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也可以结合服务行业岗位技术方面提出的各项需求来进行。这种课程体系结构可以将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充分体现出来,不仅能够使得专业建设、积累上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得到充分满足,也能够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专业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各学校也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来进行方向课程模块的制定,这样不仅可以为不同区域就业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能够全面适应不同办学基础条件、相近专业在衔接上提出的诸多要求,真正实现中高职课程的通畅衔接,为学生的学习、就业创造良好条件[1]。
  二、课程设置与衔接
  通过上述的专业岗位分析,可以明确所需职业能力,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以及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积极引用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课程设置。
  首先,文化基础课程中,数学、物理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为了实现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的流畅衔接,应适当加强这两门课程的对接,同时,在高职阶段还要适当增加英语视听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其次,专业课程可以进行电工电子、电子测量与维修,电子工艺和智能电子中等核心课程模块的设置,以此来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内容的科学分工与衔接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典型电路的分析,以及仿真测试等途径来促进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应用的不断提升,避免专业基础课程出现重复情况,也能够全面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高职阶段,应运用C语言来开展程序设计课程的讲解,强调学生必须要达到可以准确、灵活运用单片机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加强拓展[2]。
  再者,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讲,应主要以单项技能训练、校内综合实训,以及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来组成,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给予递进式培养。同时,對于专业技术技能方面,中职阶段,应将基本技能、操作技能锻炼视为主要培养内容,且要完成高级职业技能考核,获得高级工整。专业技能课程上,要着重以电子产品项目制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分析电路、电子焊接组装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锻炼来培养、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另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工学交替,在高中阶段,可以增加两个月专业认知、专业实习,然后安排高职一二年级学生,利用假期来完成,若能够累积达到两个月,就可以计两学分[3]。
  另外,除了专业能力的培养之外,在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来讲,为了促进中高职的科学衔接,应积极构建自身完整,能够全面适应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技术 技能提升,全面挖掘、发挥学生潜能的课程体系,以此来确保中职的相关知识、技能可以在高职课程中得到有效延续,避免出现脱节、重复等问题,真正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叶茂,莫淑贤,陈小长,凌永航,唐敢.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17(35):115-117.
  [2]邱富军.基于地方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09):14-15.
  [3]徐航.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4):2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各种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竞技运动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讲,其动作多是挂臂、支撑、起跳等等,都需要爆发力和耐力,所以在运动专项训练上应该以爆发力和耐力训练为主,本文将对体操运动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操运动 专项力量 训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
期刊
中职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在中职FLASH动画制作实例教学过程中,融入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习,进而对实例中的知识点予以了解和掌握,将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问题教学解决,来帮助学生透过生活实际问题掌握理论知识。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各个专业都是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具有系统性高,教学过程较为复杂的特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较多的原料加工成机织物的过程。因此,在对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本科目的课程教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机织工艺与设备专业 课程教学 教学
期刊
【摘要】时代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行业引领着职业院校的进步,而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是由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决定的,因此,提高职业院校中班主任的自身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如何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道路是目前职业院校在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班主任需要培养自身优秀的心理素质、完善的团队组织能力、合理的沟通技巧等,才能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转换学校的教学理念,加速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效率。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新型学习方法,而利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66-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
期刊
【摘要】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还存在政府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高校内部环境、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制约因素。宁波工程学院从建校之初就一直坚持应用型道路,当前正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载体及实施途径等措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坚持地方性与应用型特色,坚定探索应用型本科之路。  【關键词】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产教融合 制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期刊
【摘要】《概预算电算》 是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辅助土建工程造价文件编制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强,培养学生具备造价员职业与岗位能力的必修课程。本文通过对目前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对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提出發展方向。  【关键词】概预算电算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48-01  一、《概预算电算》课程定位  
期刊
【摘要】学工和教务虽然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但都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开展工作,双方工作既相互独立也相辅相成,当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落实到基层时,学工部门的部分举措与教务部门的教学安排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的管理模式,探究如何处理好这两个队伍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成长。  【关键词】学工 教务 联动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
期刊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提出了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衔接的思路,从分析岗位能力出发,研究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标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關键词】中高职衔接 课程衔接 机械制图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编号:SZ16115),主持人:牛彩雯。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实践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界关注和运用。其中电工电子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改革,不仅构建了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与教材知识进行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因此,本文针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的创设意义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教学指导策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关键词】电工电子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