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得艺术“练”得愉悦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呼唤理性的朗读训练,即注重整合、注重情感、注重发展、注重创新的朗读训练。在指导朗读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训练的单一性,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力求做到“训”得艺术,“练”得愉悦。我在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归纳整理出了几种特殊而实用的课文朗读训练方法:
  一、“接力式”读。低年级识字教学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如:人教版第二册《识字4》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以接力赛的形式分组朗读课文,一人读一行,经过三轮比赛,看哪组获胜,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读准课文。其次,师生接力读课文,感悟儿歌的语言特点,师读动物的名字,女生接读“在什么地方”,男生接读“干什么”。这种方法我把它称之为“接力式”读。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好方法之一。
  二、“唱”读。诗词在手法的运用、技巧的安排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显现出音乐般的韵律美。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唱读:利用熟悉的曲谱个人换词唱、小组比赛唱、配乐齐唱等,让学生体验其语言的表达美、韵律美,就会在诗词与学生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使两者之间产生生命的共鸣与默契。如《春晓》教学时,师生、生生、小组合作伴着优美的音乐一齐唱读着:“春眠不觉晓,……”这样读,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给人以美的感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能了解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体验诗句韵律协调、节奏明快的整齐美。
  三、“表演”读。这种方法可分为小组合作表演读、“双簧式”表演读、边读边演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演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培养语感。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童话故事教学,如教学《去年的树》教学片段:(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领悟了小鸟的三次问话的心情。)
  师:请小组合作一个扮演鸟儿,一个扮演另一个角色,练习读这些对话。注意读出其中的变化。
  (生:小组合作表演读)
  (师:引导生想象鸟儿的心理后,师生分角色表演读)
  (师:引导生想象鸟儿的眼神)
  师:(指名一生上台扮演小鸟)请女同学读小鸟的话,男同学读另一个角色的话。(“双簧式”表演读)
  师:歌曲还是去年的歌曲,旋律还是去年的旋律,但是什么不一样了?
  师:但是,不管怎样,有一样没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
  师:同学们再来表演读课文中的对话。(生边读边演)
  四、评价式导读。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他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邱少云如果一动所带来的后果后,师问:假如你是邱少云,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敌人发觉——计划就全部落空了。”)(生练读,指名读)
  (生!读)师:这是位年轻的邱少云。
  (生2读)师:这是位慢性子的邱少云。
  (生3读)师:这才是位真正认识到严重后果的邱少云。
  (生齐读这段话)
  学生朗读得不到位的时候,老师怎样指导?这个片断,王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通过巧妙的评价,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怎样把课文中的情景读出来。“这是位年轻的邱少云”,这个评价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朗读没有突出邱少云如果扯掉棉衣后果的严重性。“这是位慢性子的邱少云”,这个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朗读时的速度没有掌握好。经过这样的暗示,第三位学生就把对课文的理解正确地表达出来了,于是老师评价“这才是位真正认识到严重后果的邱少云”。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引导,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配乐引读。像《一夜的工作》、《再见了,亲人》这些饱含深情的课文,可以设计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场景和导语,把学生引到当时的情境中进行情感朗读。如《一夜的工作》的教学片段:
  (抒情的音乐缓缓响起)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一组学生朗读)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师: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审阅着他的文件,只见他——
  生:(二组学生朗读)同上。
  师:夜很静很静,我们只听见时钟“滴嗒滴嗒”地响着,总理揉了揉疲倦的眼睛,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
  生:(三组学生朗读)同上。
  师:东方发白,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拿出了今晚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全班学生朗读)同上。
  通过连续三次的引读,且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学生不仅把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重难点,还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深切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思想感情的沟通,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总之,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如《课标》所说;“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要形成训练的“集成块”,引导学生合理生成,使学生在朗读训练的同时思维想象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真正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找准文本的切入点,讲究朗读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取最丰富的营养。只有我们“训”得艺术,学生才会“练”得愉悦。
其他文献
一、激励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要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有成就感,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分层激励教学.要在班级中开展激励教育,首先必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间作用不断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紧跟各学科的改革步伐。而优化教学环节,则是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优化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成法。”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相应地要创新教学方法。    (一)直观感知法  计算机教育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而灵活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即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体悟,又能发展其口语交际能力,以使学生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重点中学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是指"政府重点办好的普通中学",政府集中主要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扶持一批学校,使这批学校成为高中教育的中坚力量.这虽然在制度层面上
作文本身既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的产物,也是学生内心思想的独白、真情实感的倾诉。但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低效令人忧虑,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作文难”成为让学
新课程改革在我们国家从2001年开始实施,神木在2003开始推行。近半年来我们尝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通过多次培训,教研组讨论,学习理论知识。课堂实践,这种模式灵活、适用,便于操作。在近10周的教学管理中,和最近在神木听了来自榆林地区的教学能手的课,感覺传统的上好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产生了好多困惑——我们的课改究竟该怎样搞?  1.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中更多的体现的是课前预习、学法
教低年级自然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一个学期下来,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比较麻烦.为什么呢?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假如你出一张试卷让他们笔试,试卷上就会出现许多拼音和错
我看到了这样一篇小小说——《老黄牛》,大概意思如下: 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题目叫“老黄牛”。晚饭后,云云就趴在桌子上写开了。她是这样开篇的:“我不喜欢老黄牛,身上脏兮兮的,不讲卫生,走起路来慢腾腾的,很笨……”这时,站在背后的妈妈大声说:“走题了。”云云认真地说:“我还没写完呢,我还要帮老黄牛改正缺点,让它天天洗澡,养成好习惯。”妈妈又强调:“这孩子,别强词夺理,快重写!老黄牛的精神是吃苦耐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案模式和对教案的要求,已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难以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三栏式"备课对传统的教学过程做了大胆革新,将其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