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传神入画来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党员教育片创作领域里,人物片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毕竟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正是我们党教片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才能将党教片中的典型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面目分明,从而赢得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就目前的创作情况来看,一部分党教片里的主人公,要么过于“高大上”,俨然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像;要么神态呆板,如同缺失了灵魂的雕塑,要么四平八稳,毫无个性特点,泯然于众人……也因此,观众对这样的典型才总觉得人物不实、神态不活、形象不亲,自然更无从谈及典型的宣传性和教育性。那么,在党教片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该如何克服这些弊病呢?就笔者看来,应该把握好“真实性、个性、多面性、生活性、时代性”这“五性”原则,以求将典型活灵活现地搬上荧屏。
  求实存真立根基
  党教片创作的基本原则或说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答案无疑就是“真实性”。设想一下,一部片子即使拍得再精彩,可是一追究起典型人物的事迹,却发现很难站得住脚,那么观众自然就会因这虚构的故事而对典型人物自身产生怀疑,导致片子失去应有的宣传和教育意义。因此说,党教片必须严格讲求真实性,这是立身之本、源头之水。
  那么如何让观众认同党教片的真实性呢?毕竟观众往往并不熟悉典型人物,也不了解他们的事迹,因此对典型的信服感的营造,就要靠编导来完成。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原则:一是尽量采取“跟拍”或“偷拍”等手法,杜绝“摆拍”手法。客观来说,“摆拍”不是不可以在党教片中运用,但在人物片、工作片、文献片等力求真实叙事的片子中要慎用;二是多运用长镜头等纪实性镜头和全景、大全景等纪实性画面,通过画面本身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来表现出片子的真实可信;三是注重运用现有的视频、照片等资料,让历史资料成为最好的“旁证”;四是布景、服装、照明乃至神态、语言等制片细节要保持“原生态”,完全遵循实际,不要为了刻意追求画面效果而造假。
  棱角分明显个性
  个性化塑造人物这一手法,是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刻画人物的不二法门。想让党教片真正具有直指人心的感染力,那么典型人物必须塑造出“个性”。现在有些党教片里的主人公,往往被塑造得千人一面,谈事迹无非就是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顾大家忘小家,甘于奉献、不计名利……观众看了这样的典型,总是觉得似曾相识,感觉各个典型的事迹都是大同小异,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如何才能避免典型人物被塑造得“泯然于众人”?这就必须要赋予典型以鲜明的个性形象。具体来说,一是注意挖掘人物身上的个性化特征,包括容貌、性格、神态甚至服装等等,并给予充分表现;二是多讲述人物身上发生的“独家”故事,运用故事的个体化差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三是多运用特写、定格等富含表现力的镜头语言,充分展现人物身上的独特之处;四是创新叙事结构,通过新颖而别致的叙事切入点来展现独特的人物形象。
  立体多元求客观
  塑造人物,还应讲求“客观性”或者说“多面性”。不够客观是目前党教片创作中存在的一个顽疾。为了达到宣传和教育的效果,有些党教片中的典型人物,往往被塑造成一个“绝对正面符号”,在其身上都是优点,没有半点瑕疵。这一制片思维,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将一个典型人物塑造得近乎完人,其实反倒会让观众觉得不可信。因此说,塑造典型人物一定要重视“客观性”,即要适度地去展示典型身上不完美的一面。
  那么如何客观地去表现典型人物?这里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在表现典型人物身上那些并非光明和积极的一面时,必须慎之又慎,要牢牢掌控好“正面弘扬”这一原则;必须意识到,展现典型人物身上的不足,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认识典型。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是可以表现典型人物身上的某些人性中常见的不足,但这种表现,必须要适度,做到能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即可,即所谓的“点到为止”;二是绝对不能去展现那些“事关原则”的缺点或不足,以免造成误导;三是注意在片中所占比例,不要篇幅过多。
  贴近生活接地气
  如何让典型走下神坛,是党教片工作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目前相当一部分党教片里的典型,总是显得高高在上,需要观众处处仰视。而实际上,观众对这样不接地气的典型是不会去亲近的,他们更认可、更喜欢的是那些“身边”的典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塑造要具有“生活性”。虽然典型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标准要能为普通大众树立标杆,但其荧屏形象和自身事迹必须要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生活。
  如何让典型人物不“脱离群众”呢?那就要求典型具有充沛的生活气息,也就是必须在做总体策划的时候就要让典型走下“神坛”。具体来说,一是要注重叙事与场景的契合度,就是在讲述故事时,要让典型人物真正融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之中,自然、求真地去记录其一言一行,不要脱离背景去叙事;二是注重运用细节表现这一镜头手法,去营造典型身上的烟火味;三是片中所需拍摄素材,要注重从观众所熟悉的现实环境中进行选取。
  与时俱进常求新
  当前党教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还有一种“守旧”倾向,就是人物身上的时代烙印不够鲜明、深刻。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所采用的事迹,还停留在为老百姓挑了多少担水、下乡工作磨破了多少双鞋的过去时,以此来宣扬典型的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等精神。虽然这类过去时的素材折射出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但若固守这样的宣传视角,则会使镜头中的典型显得难以达到时代赋予他们的新要求。过去给老百姓担水,现在要琢磨如何去引自来水;过去下乡磨破鞋,现在就要想想办法把脚下的路修好。这样的典型才是做到了与时俱进,其精神价值才有了时代性。须知,脱离了时代背景所塑造出来的缺乏“时代性”的典型,实际上宣传教育意义是打折扣的。
  如何让典型富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那就要在对典型的宣传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即做党教片要做出“现在进行时”。具体来说,一是注重从近期党和国家部署开展的重点工程和活动中以及本地区当前的重点工作中进行选材;二是在展示典型人物的思维观念时,要赋予时代性内容;三是在具体拍摄中,涉及到的服装、场景等制片因素要具有当代特征。
其他文献
珲春市委组织部充分利用微信载体,以“三实”为基点,着力打造集宣传、教育、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微信内容充“实”。在微信平台上开辟八个栏目,分别用于宣传中央、省、州市的各类政策法规、讲座、优秀评论员文章等,以满足广大党员群众的不同需求。微信内容“实”际。市委组织部严格筛选,确保微信上传的内容都能结合本市实际,起到教育党员、服务百姓的作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微信内容“实”惠。为把
期刊
党建电视栏目《潼城先锋》由重庆市潼南区委组织部和潼南区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始创于2014年1月。该栏目每周四晚7:30在潼南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一期,每期二十五分钟左右,并于每周五上午9:00重播,现已制作播出98期。  潼川府之南,涪江水两岸,重庆市潼南区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铸就了不怕死的“闇公精神”、不怕苦的“三块石精神”和不怕累的“拉船精神”。这些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也激励着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
期刊
近年来,农村远教站点在普法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站点管理员反映,相关普法宣传课件在数量和质量上越来越难以满足基层实际工作需求,希望加大这方面课件的建设力度。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展远教普法宣传既是远教站点的职责所在,更是进一步扩大远教影响力、充分发挥远教作用的重要契机。因此,远教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远教课件的开发制作。  如何加强?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
期刊
一是全面调研。向镇、村(社区)两级远教站点和站点管理员发放调查问卷,要求站点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等方式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二是联系点调研。各镇党委分别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区)终端站点作为调查联系点,直接收集学习收看活动的反馈意见。三是实地调研。县委组织部随机抽取部分镇、村(社区)终端站点,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组织填写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走访收集需求信息。四是网络调
期刊
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听到很多站点管理员反映说,上级开展培训活动次数少,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对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帮助不大。基层管理员之所以有这种抱怨,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开展的远教业务培训通常以集中授课为主,地点固定、时间有限,统一授课内容,互动环节设置少。由于管理员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以致对培训内容的消化理解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能学以致用,有的则一知半解。第二,在各级远教培训工作中,没有建立一套有效
期刊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破冰起航,互联网与党务、政务等方面的结合,将逐渐改革和拓展党建、政务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借助新媒体拓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渠道,提升党员教育和服务群众的层次和质量,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打造新媒体党建工作的  现实必然性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党建工作也要调整和改进,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的新要求。  1. 重视新媒体运用是强化城镇社区和年轻党员教育工作的
期刊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有这么一首歌,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首歌,可于我而言,它的旋律里却仿佛复刻着我的青春,它的歌词也唱出了我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每当这首歌的前奏响起,都宛如有一双时光之手,循着记忆将我带回青葱岁月。  1998年,我从区广播局被借调到区委组织部从事干部教育工作。那时候电教工作方兴未艾,全国的同行们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电教片创作中。我到双阳后,心
期刊
我叫妥会萍,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沙枣园子村的远教站点管理员。自打2008年中央给我们裕固族同胞送来了远程教育,我就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如今七年过去了,我对远教的认识越来越深,感情也越来越浓,最大的感受是:远程教育就像是真经,只有开足脑筋解读,用足力气传播,才能让它为我们裕固族同胞带来更多的福祉。  想当初,我刚当上管理员,面对新设备,不由得心慌了: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电脑,更不知道网络是啥东西,一窍
期刊
“手机远教把学习和服务直接送到了咱们身边,动动手指就能解决问题,真是太方便了。”这是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党员群众对李沧区“远教上手机”工作的一致评价。2015年以来,李沧区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快捷、方便、功能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行“指尖”上的远程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党员服务、教育、管理的形式,让学用工作“动”了起来。  触动兴趣,远程学习常态化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进一步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非常有助于
期刊
实行分级、分层、分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灵活解决基层管理员队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混沌思维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典范。  “以前参加培训,总觉得想学的学不到。”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孙家坳村的站点管理员孙小峰说,“自从区里实行了培训‘三分法’,现在确实不一样了,感觉内容更有针对性,也减少了无效学习。”能获得基层站点管理员如此高的评价,看来这个“三分法”非常有效。此“三分法”虽不同于古典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