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学生忽视预习,不懂得如何预习,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本文通過调查研究,了解了预习和学习的相关度,并教会学生如何预习。
[关键词]预习 效果 自学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新的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标准已将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明确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了解中学生学习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学习策略教学,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是深远的。
本人对我市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并试图分析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内在联系,为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我市高一学生260名。其中,省示范高中学生120名 (男81名,女39名),一般中学学生119名 (男51名,女68名)。
2.工具:问卷
3.方法
(1)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实际发放问卷239份,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有效回收率100%。
(2)该问卷包含以下几个问题:1.我从不预习 ( )2.我偶尔预习()3.我每天都预习( )
(3)学业成绩:采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英语科的考试成绩
(4)数据分析:
高一八门科目总分800分。总分480分以下的划为“差”,480-600分为“中等”,600分以上为“优”的话,选择“1.我从不预习”的学生有62%在“差”之列。选择“2.偶尔预习”的学生中有67%在“中等”之列。选择“我每天预习”的学生有71%在“优”之列。
三、讨论
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关于学习策略,学术界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能(Mayer,1988),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1978),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我国有学者在综合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策略概括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本研究中的学习策略是具体方法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的使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和调查结果来看,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内化的一条主要途径。在中学的学习活动中,阶段复习、总结、做作业都可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预习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自学,尤其是教师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结论
1.转变观念,逐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学生从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到自己主动地从课本上学习知识确实是一个大转变。开始时学生不知如何预习。为此,教师不仅要安排预习时间,布置预习任务,而且自修课也到班里去,一是督促,二是答疑。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减少教师在场的时间,预习任务也不要布置那么具体,课本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都要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对理解上确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留待正式上课解决。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课堂上就有足够的时间抓住重点、难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自修课中自觉进行预习,这样做既培养了预习能力,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指导方法。加速培养学生学会预习决不能像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如,在预习英语时要能够从课本上找出所预习章节的重点,提取阅读文章的关键重点信息,挖掘出重点句型词汇等,并能够用自己通过预习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及一些基本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边做习题。
3.适时反馈,及时调整学生预习行为。对学生预习的效果进行必要的、适时的检查和客观的评价,是激发学生产生预习动机的强有力的手段,对指导学生及时调整预习行为有重要意义。比如,可以在上课前对预习的情况进行小测验,并进行评分,让学生从因预习后参加考试而获得的好成绩中受到鼓舞,从而产生进一步预习的愿望;同时也可从反馈信息中知道自己预习行为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便于及时改进、补救。
4.改革教学,“强迫”培养学生学会预习。 如果课堂上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学生就会发现课前不预习不会影响听课的效果。因此,要适当地让学生感到不预习就听不懂教师讲课,课前非预习不可,“强迫”学生预习。
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掌握学习指导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具备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了怎样学习,又培养了较强的能力,使其在走向社会后能继续学习,继续发展,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章英,顾力兵.智力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1)
[关键词]预习 效果 自学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新的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标准已将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明确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了解中学生学习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学习策略教学,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是深远的。
本人对我市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并试图分析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内在联系,为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我市高一学生260名。其中,省示范高中学生120名 (男81名,女39名),一般中学学生119名 (男51名,女68名)。
2.工具:问卷
3.方法
(1)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实际发放问卷239份,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有效回收率100%。
(2)该问卷包含以下几个问题:1.我从不预习 ( )2.我偶尔预习()3.我每天都预习( )
(3)学业成绩:采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英语科的考试成绩
(4)数据分析:
高一八门科目总分800分。总分480分以下的划为“差”,480-600分为“中等”,600分以上为“优”的话,选择“1.我从不预习”的学生有62%在“差”之列。选择“2.偶尔预习”的学生中有67%在“中等”之列。选择“我每天预习”的学生有71%在“优”之列。
三、讨论
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关于学习策略,学术界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能(Mayer,1988),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1978),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我国有学者在综合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策略概括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本研究中的学习策略是具体方法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的使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和调查结果来看,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内化的一条主要途径。在中学的学习活动中,阶段复习、总结、做作业都可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预习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自学,尤其是教师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结论
1.转变观念,逐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学生从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到自己主动地从课本上学习知识确实是一个大转变。开始时学生不知如何预习。为此,教师不仅要安排预习时间,布置预习任务,而且自修课也到班里去,一是督促,二是答疑。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减少教师在场的时间,预习任务也不要布置那么具体,课本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都要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对理解上确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留待正式上课解决。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课堂上就有足够的时间抓住重点、难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自修课中自觉进行预习,这样做既培养了预习能力,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指导方法。加速培养学生学会预习决不能像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如,在预习英语时要能够从课本上找出所预习章节的重点,提取阅读文章的关键重点信息,挖掘出重点句型词汇等,并能够用自己通过预习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及一些基本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边做习题。
3.适时反馈,及时调整学生预习行为。对学生预习的效果进行必要的、适时的检查和客观的评价,是激发学生产生预习动机的强有力的手段,对指导学生及时调整预习行为有重要意义。比如,可以在上课前对预习的情况进行小测验,并进行评分,让学生从因预习后参加考试而获得的好成绩中受到鼓舞,从而产生进一步预习的愿望;同时也可从反馈信息中知道自己预习行为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便于及时改进、补救。
4.改革教学,“强迫”培养学生学会预习。 如果课堂上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学生就会发现课前不预习不会影响听课的效果。因此,要适当地让学生感到不预习就听不懂教师讲课,课前非预习不可,“强迫”学生预习。
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掌握学习指导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具备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了怎样学习,又培养了较强的能力,使其在走向社会后能继续学习,继续发展,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章英,顾力兵.智力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