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巧妙提问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驱使学生去思考、想象和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
一、迂回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教学中可以通过迂回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迂回式提问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解答,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归纳出某一结论的提问方式。例如:我在讲“商品”时,没有直接提出“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1)一提商品,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3)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4)劳动产品是商品,你同意吗?(5)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是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如此,思维的深刻性必然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扩展式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以发散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扩展式提问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扩展式提问是一种诱导学生去回答某一问题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的提问方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这首诗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综合,最后得出:这首诗不仅蕴涵了“要获得知识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又要学习间接经验”的道理,而且符合联系的观点和“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复杂多样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切不可千篇一律”的观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的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独创程度。
三、辨析式提问,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以辨证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教师可通过辨析式提问诱导学生争论,激发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例如:教学“内外因辨证关系”,当我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短语时,就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短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人马上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且响应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举例辩驳我的说法。最后,我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一面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同学们提出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经过辩论,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好、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一、迂回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教学中可以通过迂回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迂回式提问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解答,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归纳出某一结论的提问方式。例如:我在讲“商品”时,没有直接提出“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1)一提商品,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3)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4)劳动产品是商品,你同意吗?(5)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是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如此,思维的深刻性必然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扩展式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以发散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扩展式提问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扩展式提问是一种诱导学生去回答某一问题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的提问方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这首诗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综合,最后得出:这首诗不仅蕴涵了“要获得知识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又要学习间接经验”的道理,而且符合联系的观点和“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复杂多样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切不可千篇一律”的观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的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独创程度。
三、辨析式提问,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以辨证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教师可通过辨析式提问诱导学生争论,激发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例如:教学“内外因辨证关系”,当我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短语时,就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短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人马上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且响应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举例辩驳我的说法。最后,我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一面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同学们提出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经过辩论,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好、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有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