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7047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巧妙提问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驱使学生去思考、想象和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
  
  一、迂回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教学中可以通过迂回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迂回式提问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解答,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归纳出某一结论的提问方式。例如:我在讲“商品”时,没有直接提出“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1)一提商品,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3)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4)劳动产品是商品,你同意吗?(5)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是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如此,思维的深刻性必然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扩展式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以发散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扩展式提问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扩展式提问是一种诱导学生去回答某一问题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的提问方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这首诗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综合,最后得出:这首诗不仅蕴涵了“要获得知识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又要学习间接经验”的道理,而且符合联系的观点和“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复杂多样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切不可千篇一律”的观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的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独创程度。
  
  三、辨析式提问,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以辨证思维为基础,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教师可通过辨析式提问诱导学生争论,激发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例如:教学“内外因辨证关系”,当我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短语时,就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短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人马上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且响应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举例辩驳我的说法。最后,我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一面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同学们提出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经过辩论,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好、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结合本班的情况开展班级工作,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但是,良好的班集体不会自发形成,而要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培养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如何才能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呢?     一、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小学生年龄小
期刊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率倍增。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呢?这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
期刊
我通过多年教学发现,语文学习目标中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老师要以
期刊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由原始进入文明的标志,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就要讲究写字用字的规范化。同时,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交际功能,首先就体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字如其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做事态度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更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前提,因为读错、写错汉字,就会被电脑无情地
期刊
我认为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教育中,都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尤其在今天新课改、教学新理念不断发展、更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更是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的。我国语文教育家苏灵杨认为:“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胜过中小学的其它课程,甚至超过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因为它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自然美、社会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  鉴于此,在语文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练习巩固”。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
期刊
语文是进行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语文的课程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呼唤素质教育。  当前的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语文教育更是首当其冲地挑起了这一重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工作在教育最前线的广大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只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教学观点的束缚,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价值。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一般都感觉数学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愿望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
期刊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鍾,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 洒不到刘伶坟上土!  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这首诗《将进酒》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切体验,其艺术特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欣赏。  一、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辞采瑰丽,多用精美名物且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