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脉的美学与温度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AODENV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博物馆,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将它定位为收藏保管文物的地方。其实呢,博物馆的第一重要职能是教育。也可以说,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博物馆的一项核心功能。今天,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在博物馆的定义中,都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这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研究。
  苏州各大博物馆的教育,正在经历从“知识灌输”到“探索发现”、从“系统知识”到“经验和体验”的转变。其中有着一些在教育功能方面比较突出且值得借鉴的场馆,有的常年隐于巷子里,有的落座在百年名校中,它们在这座城市里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地位,早已成为学子们的第二课堂,以及几代人的精神文化依赖。参观博物馆不要匆匆走过,你得有意识地来学习,用自己的步履慢慢地丈量美学和文脉的长度与深度。
  愉悦地让文化在公众心中生根
  醋库巷深处的这座幽静典雅的苏州园林柴园,亦是苏州教育博物馆。一晃,博物馆已开放三年多时间,来此参观打卡的人们络绎不绝。
  苏州教育沉淀了丰厚的人文遗产,在这座博物馆里,你能领略苏州教育的千年文脉与当代风采,可以欣赏苏州园林耐人寻味的美学意蕴。从泰伯建吴,到言偃传学、澹台讲学,到府学、州学、县学相继诞生,书院、社学、义塾蔚成风气的苏州古代教育,进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史与物件,再到近现代和当代苏州教育的成就……细细逛完馆内的每一处空间展陈,你也等于接受了一次关于苏州教育史的认知。
  的确,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正在日益壮大,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博物馆,意义深远。苏州教育博物馆馆长叶敏在采访中说道:“博物馆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博物馆的功能,是愉悦地让文化在公众心中生根。”他认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以情感人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发的“三点一线”的侧重点,他想要让更多的人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在“场馆也是课堂”“行走也是阅读”中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苏州教育博物馆作为暑假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之一,不少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此打卡,丰富美好的假日生活。这个五月,博物馆开展的“爱国主题剪纸”“相框拓印画”“油画DIY”“帆布包DIY”“特色党徽制作”等体验课程,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去年疫情期间,博物馆策划的“抗疫画信”系列展,全国13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引起了极大反响。这场画信展实现了从“学生进馆参观”的被动到“博物馆送展进校”的主动再到“馆校合作授课”的联动,不断丰富着现代教育手段,挖掘着实践课程深度。
  馆内除了基本陈列,还有两个临时展厅。6月下旬将举办一场“苏州教育红色记忆展”,挖掘20多所苏州名校的红色历史,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展出。而所有这些展览办过之后,都会被博物馆“搬”上网,观众可以在线浏览历年的展览。在苏州这个“百馆之城”,博物馆教育正在愉悦地让文化在公众心中启蒙生根。
  沉浸状元府,非遗研学游
  苏州文风悠长,绵延至今。游览状元博物馆的过程中,了解苏州历代状元,观赏科举试卷,每个人都会收获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匆匆来过,仍旧惦记;有的人常来游览,常看常新。状元,在我们内心已然烙下深深烙印。
  苏州状元博物馆以门厅、轿厅、鸳鸯厅、纱帽厅、后厅为载体介绍了以潘世恩为代表的整个独具特色的苏州状元群体,展出了与苏州状元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并突出苏州“崇文”的城市精神。一直以来,博物馆都把教育和研学活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研究挖掘文化资源,面向不同群体,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体验活动。
  状元博物馆多次联合苏州乔麦年画工作室,不定期地开展“印制木版年画·感受非遗文化”匠心手作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始印画的过程中,大家使用专属的棕刷在印画上顺时针刷涂墨汁,手臂与印画之间要保持水平。将宣纸印在印画上,使用棕擦印刷,“福牛”福字图案跃然纸上。参与体验的学生都表示,木版年画看似简单实际制作过程繁复而精细,通过體验也进一步了解到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无尽魅力。这样的匠心手作活动,也让每位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感受苏式技艺,也让非遗传承“活”了起来。去年博物馆还推出了系列线上文化活动,开启智能化的旅游新体验。今年初,博物馆加大文创开发力度,推出的“独占鳌头”和“金榜题名”文创礼包,蕴藏了很深厚的文化创意因子。
  红墙内,光阴凝固与人文荟萃
  葑溪悠悠,百年东吴。古树下,静静矗立着一座苏州大学博物馆。博物馆馆址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司马德体育馆,此处及周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吴大学旧址所在地。
  远远望去,博物馆气质厚朴、古色古香。据悉,苏大博物馆修建之时,保留了原体育馆的外观和框架,内部中段空间添加夹层,形成二层展区。展览内容以临时陈列为主,不定期更新;后部保留司马德游泳池并略有扩建,分为地上三层与地下一层,开设了“跨越百年的流芳”“艺苑菁华”“文物荟萃”“东吴碑廊”等主题展厅,将苏大流逝的时光重现于方寸之间。
  步入正门,一层临时展厅主要用于流动性布展,二层为题词赠画展厅。目前,临展厅正在举办“室雅清流——文房杂项精品展”,共展出169件文房雅件。绕过校训墙,过厅左侧是“东吴碑廊”厅。苏州大学博物馆征集到了苏州当地宋、元、明、清墓志、碑刻160余方,选取了其中的20余方精品汇集成东吴碑廊。东吴碑廊还特别展示了明万历四十年《长洲县儒学重建文星阁记碑》、崇祯六年《重修长洲县学文星阁记碑》原碑拓片。
  沿着东吴碑廊东行至后展厅,来到“跨越百年的流芳”展区。展厅中,记者看到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年报《雁来红》和最早的学报《学桴》杂志。这本珍贵的《学桴》,是苏州大学博物馆成立后正式接受的第一件捐赠品,对研究苏大校史和高校学报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古籍展厅窗明几净,闲坐小憩,悠然远望窗外的东吴桥,阳光、流水、绿荫、白云,心绪在这一刻陡然静下来了。另外还有文物展厅汇集了华夏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等多个类别的文物藏品。   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涉及校史实物、书画、碑刻等藏品,收录有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甬钟、董其昌的书法碑、徐悲鸿的《奔马图》、齐白石的《荷塘鸳鸯图》、林则徐的“楷书八言”以及苏大百年校庆时收到的校友祝福等。柔和的灯光下,泛黄的纸绢、斑驳的墨迹、古老的信笺,还有秀丽的红釉,听者无声,却将这些弥散在白墙灰瓦之间的故事向观者娓娓道来。
  地震馆里的生命教育
  在苏州市第三中学这所百年老校里,有一处闻名已久的地震科普馆。该馆建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是一个国家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馆藏着第一代地震记录仪器与设备。
  坐落在校园西北角的地震馆,由师麦堂、长廊和金字塔构成。金字塔由381块玻璃组成,高4米,在夕阳的辉映中,泛着光影,有“东方卢浮宫”之称。金字塔下面有着一口保存了40多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地倾斜监测井,深4米、直径2.6米。该仪器曾经监测记录到南黄海大地震、311东日本大地震等多次地震。
  走进一旁的小红楼,内设监测室、陈列室、VR体验室等。金字塔下的地倾斜记录仪记录的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到小红楼的监测室电脑,红楼里还有电磁波记录,与省市地震台联网。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陈列了许多古老的地震仪器与相关重要数据资料,包括简易应力仪、候风地动仪、旧地震监测仪器实物、地震应急包,以及展示学校40余年地震科普教育成果的论文、资料、奖状等。最里面有一间VR体验室,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地震来临的“真实”感觉。据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地震科普教育老师周杨介绍,三中地震馆是集监测、体验、展示、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科技探究场所,是青少年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地震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还是苏州市地震局地震监测的重要网点。
  学校编有地震课程的校本教材,开设地震科普校本课程。学生课内了解地震,学习专业知识,普及防震减灾内容;课外走出校门,参观苏州地震台网中心、苏州地震避难场所以及苏州其它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學校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如地震专家科普知识专题讲座、防震减灾特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地震科普知识竞赛、微信专题宣传等等。
  地震馆,不仅让一届届三中学子浸润科学与人文的阳光,而且也迎接了他校的学生、广大的市民和四方的来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的功用。作为国家防震抗灾科普教育基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教育功能。
其他文献
许多人认为,旅游就是去别人生活的城市,来一场属于自己的“逛吃”。这一点,确实也没错。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都会赋予“逛吃”以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常熟,这一江南福地,历经数千年,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都让这座城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带着不同的记忆回去,再带着新的好奇前来。  “四色”美游下,发现不一样的常熟魅力  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常熟推出了一系列文体旅活动,让市民和游客
期刊
每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过Twitter公布了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受益于国内已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苏州的博物馆群而言,疫情似乎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截止到今年“五一”假期,人流量已经恢复到疫前水平。  与国内发展趋势同步,苏州博物馆群在近年呈现出了量、质齐升的态势。“十三五”末,苏州已初步建成百馆之城。而观众的增长则更为惊人。
期刊
刚入夏,气温在上涨,吴中区国泰一村的改造工程也是热火朝天。崭新立面的多层建筑,翻修中的小区路面,规划整齐的车位,移栽中的绿化树木,重新铺装中的各种管网,还有个建设中的前卫足球场……2003年开建的这个动迁小区,作为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试点,于2020年10月28日正式开始,目前正逐步推进中,预计5月底基本完成,6月初验收交付。  1个试点即将完工  国泰一村的改造,涵盖面非常广,包含五大方
期刊
“苏州绝大部分文博场馆的受众人群以本地市民为主。”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钟芸菲认为,同时受益于国内已经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苏州的文博场馆而言,疫情并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对于苏州的文博场馆,讨论“一城百馆,博物苏州”的未来路径发展,来得更切实际。  一城百馆,博物苏州  截至2020年底,苏州全市已建成开放博物馆,包括纪念馆、陈列馆以及馆藏古代书画、古籍的美术馆在内,达到102家,其中44家
期刊
“涓涓溪流滋稻芽,渊渊细水润麦花。西塘河畔丰蔺草,三村点睛姑苏画。”一首平凡无奇的打油诗道出了笔者心中浒墅关田园乡村的美妙图案。九图、青灯、华盛,曾经夹糅苏州主城版图却又被大家遗忘的“城中田”,如今又是怎样的模样,跟随笔者脚步来一次深入探访。  沿新312国道从苏州工业园区由东向西开车约20分钟,行至浒墅关九图匝道而下,满满的稻田绿润泽双眼,更沁人心肺,這便是苏州主城最后一块“城中绿肺”——浒墅关
期刊
博物馆,是一座城历史与文化的印痕。博物馆里的文物承载着城市的灿烂文明,传承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更是滋养城市文化血脉的“甘泉”。这个季节,来体验一场与众不同的博物馆之旅吧,与千百年来遗存的文物“对话”,感知历史的脉搏;悠游博物馆周边,探寻街巷深处的诗意。  苏州路线一  苏扇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  看点:街巷里的苏式传承  在平江历史街区,除了老房子老建筑,其实在巷弄之间还有不少值得
期刊
遇见常熟,是一种天赐的缘分。在虞山看一眼日出,去尚湖边等待夕阳,  在街头巷尾偶遇不可多得的江南风韵,都会让你一秒爱上这座城。  青山、绿水、古城墙;街巷、园林、古寺庙;古琴、评弹、藏书阁……一座小小的城市,却能够满足人们对江南所有的想象。  用腳去丈量“江南福地”常熟,在清晨,去虞山脚下吃一碗常熟面,于午后,到吴市老街看看原味常熟,傍晚时分,去尚湖边欣赏斜阳……其实,这座千年古城每一处景致都蕴藏
期刊
苏州湾地下空间,近日通过整体竣工验收。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去吴中太湖新城地下逛街了!  认识一下这个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位于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休闲商务区,北起友翔路、南邻苏州湾南端距太湖32米,南北呈“T”字形,长900多米,宽90到100多米,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整个空间共地下三层,局部地上一层为出入口及观景平台,地下一层为商场,地下二、三层均为地下停
期刊
曾有业内人士评价:苏州整体金融环境非常好,政府和金融就像“水”和“鱼”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积极打造金融生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苏州的银行业经过多年激烈竞争,经营水平相互促进,金融集聚,在服务、产品、管理创新等方面均如鱼得水,引领前行。  有这样一家金融机构,伴随着一座新城的成长。27年前,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来到美丽的金鸡湖畔,从开发建设到招商引资,再到转型升级,致力服务地方主流经济、主
期刊
如果说,有一处地方,能够让你瞬间进入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了解它“性格”的構成与渊源,那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地方。城市有它的许多面,苏州也有着太多名扬天下的关键词,其中,曲艺与丝绸,代表着它最文艺的一面,而关于这方面的博物馆,我们也不能错过。  寻昆曲听评弹,在行走中“通曲达艺”  春末夏初,平江路边游人如织,此时正是闲逛老街的好时候。中张家巷14号的全晋会馆成为了体验古城魅力同时,了解昆曲文化的最佳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