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是科学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高质量的方法,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在教学中唱响科学探究的主旋律,让学生体验快乐,愉快获知,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多元评价 助燃探究热情;课外延伸,形成探究意识三个方面阐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尝试。
关键词:科学 探究 兴趣 高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又指出“让探究学习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生乐意接受的基础之上。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有效提高科学教学质量,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小学生好奇心强,凡事爱问“为什么”。创设好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积极探索,用心思考,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一节科学课的内容是由问题、探究活动和科学知识等内容组成的。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视频、动画、投影、声音、图片等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不仅能优化教学环境,拓宽师生思路,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大大地提高探究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时,我首先用课件“猜水果”导入:草场来了一只羊(草莓),然后来了一只狼(杨梅)。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动物,醒目的文字顿时开启了学生幽闭的思维,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探究情绪中,也使他们很轻松的理解了“草→羊→狼”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为本节的探究开了一个好头。后面环节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屎壳滚粪球”的视频等,步步为营的把学生带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焰,使他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孩子在欢声笑语中获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对比赛和礼物很喜欢。教学中我运用“智多星”的竞赛方式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教师提出某一探究问题,看谁出的想法新,比比谁的点子好,表现踊跃的学生发给礼物奖赏鼓励,为了得到老师的奖赏,孩子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情感,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而乐此不彼。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可在玩中做文章,来抓住学生求知的心,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科学探究乐趣。如在《充气玩具的科学》教学中,课前让家长领着孩子座气垫船,课上为他们准备了篮球、皮球、气球等充气玩具,学生们在愉快地玩耍中发现了“充气玩具有弹性、有反冲力”,兴趣盎然的掌握了压缩空气的性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元评价 助燃探究热情
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如,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中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归纳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单纯以一张试卷所能体现的。教师评价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将自评、他评、互评有机结合起来。自我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自我发现,使正确的及时得到了强化,错误的及时加以纠正。在互评中,能明确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和价值,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促进学生的进步。通过动手实验、制作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等,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价应公正、积极、正确,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赏识的眼光,同学互助的力量,会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推动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积极地激励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的好胜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善用评价激励语,会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如,“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令我们开了眼界!”,“你的回答真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你敢于质疑很棒,瓦特就是因为质疑才发明了蒸汽机”……。这样让学生产生自信,对科学探究有了兴趣。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及时做出评价。给他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在心中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能就产生一位未来的科学家。
三、课外延伸,形成探究意识
由于课堂上探究时间有限,课堂上的学习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打破时空界限,将课堂内的探究延伸到课外,课后开展后续性研究活动。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册《充气玩具的科学》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制作“小火箭”,大课间时带领孩子们比赛展示,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奔向操场,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制作的“杰作”向空中放飞,一枚枚“小火箭”带着孩子成功的喜悦飞向天空,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展现,身心得到完全的释放。
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进行课外探究。如:观察各种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过程,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了自觉的探究意识。
总之,在科学探究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去进行探究,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惯,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实现唱响探究旋律 激活科学课堂之目的,实现有效科学探究的教育价值。
作者简介:李红(1963年6月出生),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大专学历,现任小学3----6年级科学教学。
关键词:科学 探究 兴趣 高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又指出“让探究学习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生乐意接受的基础之上。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有效提高科学教学质量,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小学生好奇心强,凡事爱问“为什么”。创设好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积极探索,用心思考,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一节科学课的内容是由问题、探究活动和科学知识等内容组成的。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视频、动画、投影、声音、图片等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不仅能优化教学环境,拓宽师生思路,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大大地提高探究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时,我首先用课件“猜水果”导入:草场来了一只羊(草莓),然后来了一只狼(杨梅)。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动物,醒目的文字顿时开启了学生幽闭的思维,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探究情绪中,也使他们很轻松的理解了“草→羊→狼”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为本节的探究开了一个好头。后面环节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屎壳滚粪球”的视频等,步步为营的把学生带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焰,使他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孩子在欢声笑语中获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对比赛和礼物很喜欢。教学中我运用“智多星”的竞赛方式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教师提出某一探究问题,看谁出的想法新,比比谁的点子好,表现踊跃的学生发给礼物奖赏鼓励,为了得到老师的奖赏,孩子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情感,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而乐此不彼。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可在玩中做文章,来抓住学生求知的心,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科学探究乐趣。如在《充气玩具的科学》教学中,课前让家长领着孩子座气垫船,课上为他们准备了篮球、皮球、气球等充气玩具,学生们在愉快地玩耍中发现了“充气玩具有弹性、有反冲力”,兴趣盎然的掌握了压缩空气的性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元评价 助燃探究热情
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如,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中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归纳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单纯以一张试卷所能体现的。教师评价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将自评、他评、互评有机结合起来。自我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自我发现,使正确的及时得到了强化,错误的及时加以纠正。在互评中,能明确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和价值,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促进学生的进步。通过动手实验、制作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等,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价应公正、积极、正确,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赏识的眼光,同学互助的力量,会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推动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积极地激励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的好胜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善用评价激励语,会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如,“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令我们开了眼界!”,“你的回答真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你敢于质疑很棒,瓦特就是因为质疑才发明了蒸汽机”……。这样让学生产生自信,对科学探究有了兴趣。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及时做出评价。给他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在心中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能就产生一位未来的科学家。
三、课外延伸,形成探究意识
由于课堂上探究时间有限,课堂上的学习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打破时空界限,将课堂内的探究延伸到课外,课后开展后续性研究活动。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册《充气玩具的科学》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制作“小火箭”,大课间时带领孩子们比赛展示,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奔向操场,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制作的“杰作”向空中放飞,一枚枚“小火箭”带着孩子成功的喜悦飞向天空,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展现,身心得到完全的释放。
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进行课外探究。如:观察各种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过程,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了自觉的探究意识。
总之,在科学探究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去进行探究,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惯,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实现唱响探究旋律 激活科学课堂之目的,实现有效科学探究的教育价值。
作者简介:李红(1963年6月出生),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大专学历,现任小学3----6年级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