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地区促进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经验借鉴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用地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以来,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部分城市通过出台地方性国土、产业、规划政策,为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提供重要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借鉴各地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先进做法,可以为成都市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是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省、市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逐渐收紧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成都市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增量土地不足与存量土地“沉睡”问题亟待破解。在此背景下,推动土地供给由注重增量转向盘活存量成为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立足土地创新节约集约利用的必由之路。闲置用地及占地面积较大、发展效益偏低、环境污染较重的低效工业用地成为存量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主要对象。
  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工业用地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开展存量工业用地土地整理,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目前,成都市部分功能区仍存在工业产业能级较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工业企业产出效益低等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各区县和产业功能区内全面开展存量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对提升入驻企业产业能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是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成都市面临着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必须加快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工业用地效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现阶段,成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与上海等先进地区相比,成都市工业还没有经历充分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成都工业需要在保持一定速度的同时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集聚、集成、集约”为导向,促进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将成为成都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
  先进地区经验做法
  深圳
  深圳2004年开展旧工业区改造升级工作,先后出台《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1+6文件)》等政策。一是开展十大专项行动;集中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土地整备、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政府储备土地清理、建设用地清退、城市更新、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等十大专项行动。二是实施四大举措;“摸清家底”,夯实国土空间管理基础,形成空间本底“一张图”“一套表”“一平台”;“分类施策”,综合运用更新、整备、棚改、查违、闲置土地处置等多元手段,全面盘活处置低效用地;“重点攻坚”,着力释放集中连片规模空间;“深化改革”,实施工改工、创新M0新型用地,健全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治理体系。


  上海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区转型升级,上海先后出台《关于本市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版)》《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标准指南(2019版)》《关于加强容积率管理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实施细则(2020版)》等文件。一是明确四类低效工业用地类型;包括“淘汰類”产业和“关停并转”范围的工业用地、闲置工业用地、开发效率低下的工业用地、土地综合产出效率低下的工业用地。二是分区域进行存量土地转型升级,聚焦全市重点区域着力打造“产业新区”,实施“3+5+X”区域整体转型高质量发展战略,前瞻布局高端高新产业;聚焦低效园区实施整体转型“腾笼换鸟”,突出产业集群布局,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对未纳入整体转型区域的零星工业用地,按照规划用途自行开发。三是建立低效用地管理机制,实施差别化综合施策、土地用途管制、信用管理、多途径处置等内容,建立了“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激励约束机制。
  南京
  南京于2013年被原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首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2019年南京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放宽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限制。一是鼓励多种再开发模式;采用“老城嬗变”“产业转型”“城市创新”“连片开发”等多种模式,支持不同类型地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是引入倒逼机制,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017年出台《南京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将工业企业分为A类(优先发展类)、B类(鼓励提升类)、C类(监管调控类)、C-类(警示类)、D类(落后整治类),按类实施差别化政策。对评价为C类、D类的企业以及列入城镇低效用地数据库3年以上未进行再开发的企业,不予安排新增供地。三是鼓励联合开发,引导土地复合开发利用;对低效楼宇再开发,明确可由多个主体联合或共同设立项目公司作为新的用地主体进行开发改造。允许同一土地两种用途,推动单一功能的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湖州
  自2017年底开始,湖州市开展“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一是对批而未供土地,采取“落实项目供应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完善手续办理一批”等举措加大消化利用力度。二是对供而未用土地,坚持以用为先,采取“消除障碍动工一批,采取措施收回一批,帮扶解困利用一批”等举措加快处置利用。涉及政府原因的,以“建设项目遗留问题清零”为突破口,通过尽快形成净地、加快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开辟绿色办证通道等措施加快利用。三是对“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三类低效用地,按照追加投资、协商收回、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逐地块、逐项目制定处置方案,明确处置时间。   成都推进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
  凝聚合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低效工业用地工作推进机制。探索成立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级部门、区级部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推进调查摸底和标图建库。开展存量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和潜力摸底调查,查清土地权属关系,了解土地权利人意愿,拟定再开发范围,建立低效工业用地数据库,将低效工业用地标注在遥感影像图、地籍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夯实管理基础。
  三是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政策。借鉴上海等地做法,出台《成都市低效工业用地标准指南》《深入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明确低效工业用地涵盖范围、重点转型区域、总体规模、转型方向、开发时序和策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统筹推进低效产能梯度转型升级。
  分类施策,提升存量企业质效
  贯彻落实四川省《关于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园区及工业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划分ABC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在“零增量”的基础上让地尽其利、地尽其用,提高土地开发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工业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结合企业动工意向和合作开发情况,坚持“一企一策”,实施分类指导,差别化要素资源配置,采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推动低效用地二次开发。
  一是对A类企业优先要素供给,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A类用地的企业及地块在财政资金、人才引育、项目建设、创新驱动、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二是对B类企业递减政策扶持,鼓励转型升级。对B类用地的企业相应递减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进行土地“二次开发”,实施“零增地”技改,鼓励土地使用权所有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改良等手段进行转型升级,发展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增加土地产出效益。
  三是对C类企业限制要素供给,及时清理调迁。原则上C类企业不得享受政府有关财政性奖励政策,并限制资源要素供给。通过引导低效产业(企业)有序转移,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区域合作与协作,将功能区内需要转移出去的产业(企业),有序转移到周边区域,形成合作共赢局面。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对功能区内市场占有率低、税收贡献低、就业容量低、技术含量低、建筑强度低的“五低”企业进行清退,健全低端低效产能退出机制。
  立体扩张,打造新型工业载体
  一是推进工业上楼。以存量楼宇功能改造和高端楼宇规划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楼宇增量、载体提质和“腾笼引凤”工程,鼓励建设高层工业楼宇,推进工業上楼。
  二是修(改)建多层厂房。鼓励发展与城市形态相适应、符合制造业企业需求的标准厂房,支持企业建设并持有都市工业标准厂房。利用存量土地新建厂房或增加原厂房层数,对新增的工业厂房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修建多层厂房(或改建多层厂房)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可以考虑按企业节约用地量,对多层厂房给予每平方米100-300元的补贴。政府补贴给企业建多层厂房的资金,可划入企业,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改革创新,探索多功能复合用地
  一是利用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支持利用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兴办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等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标准厂房建设融合生产、研发、设计、经营多种功能、复合利用。新产业工业项目用地的生产服务、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比例不超过15%的,可按工业用途管理,对存量工业用地增加兼容的,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二是扩大新型工业用地(M0)试点范围。围绕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先行先试用于融合研发、设计、检测、中试、新经济等创新性业态的新型产业用地(M0),进一步扩大新型工业用地(M0)试点范围,按照建设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目标,通过整体设计优化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针对性核增配套服务设施的比例结构,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三是鼓励工业用地与商住用地联合开发。对组团转型或连片开发区域范围内涉及商住存量建设用地的,鼓励引入组团开发主体实施工业用地、商住用地联合开发,完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配套功能,保障组团开发资金平衡,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参与组团开发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y近年来,有“新一线城市”排头兵之称的成都,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发展态势表现亮眼:全国医药百强企业,成都独占三席;全国21家世界灯塔工厂,成都揽收2家;全球一半的IPad和笔记本电脑CPU“成都造”。成都还率先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生产基地和飞机研制基地。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成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期刊
6月11日上午9点,早高峰的天府大道上,繁忙的车流中不乏绿色车牌的汽车,这一亮眼颜色,是城市给予新能源车特有的标识。  路旁的天府新城会议中心里,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座谈会正在举行。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与21家成都新能源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机遇下,新能源产业于企业和城市而言,是一条充满机遇的“史诗级”赛道。  而这场城市与企业面对面的座谈,也是为了取得双赢的结果—
期刊
努力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取得新成效  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讲话。李克强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关切,有效实施财政、金融、就业等宏观政策,把宏观与微观紧密联系起
期刊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则提出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力争到2025年,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中和产业综合发展“引领区”、技术创新“策源地”、市场应用“标杆区”,建成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  绿色发展是制造業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先进生产、宜居生活、优美生态和谐统一的根本
期刊
人口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确定性最强的数据,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已经发布,我国人口总数及户别人口、人口地区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等细分指标均有了明确数据,为经济发展、消费结构等宏观分析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基础。国人在为不必过度担心人口总量问题而略显庆幸之余,又开始为人口普查数据中诸般变化所折射出的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而揪心,部分产业确实迎来机遇,但暗藏的产业危
期刊
制造业投资修复的滞后性、经济政策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影响制造业盈利能力等因素仍对制造业投资的走向造成显著影响,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过程中,挑战与投资机遇并存。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的预测,从这个语境而言,我国制造业投资的起势足证各方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谨慎看好。  化解金融支持实体的难点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十四五”规划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任务,若以去年年
期刊
云原生技术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塑造高能效、高敏捷、高可用、高弹性技术底座的最短路径,可为企业带来成本和资源以及研发效率的优化。随着云原生的市场接受度和落地成熟度逐步提高,该领域正以年均增速超過30%的势头迅猛发展。  普适红利的释放  全球范围内企业应用云的步伐都在加速,去年我国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已达1550亿元,超过6成的的企业已经上云。企业大量上云之后,充分利用云带来的优势梳理自己的管理架构
期刊
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铁行业的表现并未出乎人们的意料,虽然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位反弹,但钢铁产品供给充足,钢材价格冲高回落、库存处于正常水平,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需求变化叠加“双碳”目标,我國钢铁行业发展新径已现,“一方面,钢铁工业应积极探索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另一方面,钢铁工业需加快数字技术应用,迈向智能制造。”  拓展现况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全球只
期刊
卫星互联网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立体化、全天候、全地域的万物互联,有效消除地面通信的“信息孤岛”问题,被视为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随着全球卫星互联网进入与地面通信网络加速融合阶段、国家部署“新基建”建设,航天产业将进入“卫星互联网时代”。成都作为国家布局航空航天的重点城市,在卫星电子器件研制、火箭制造、
期刊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漫步长安街头,穿越千年时光,感受汉服之美……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经济“出圈”,逐渐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碰撞,让汉服从“圈地自萌”到“破际出圈”,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文化正借新媒体东风走进“寻常百姓家”,“Z世代”成为汉服主力消费人群。以成都、西安、山东、杭州为代表的省市也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汉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