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玩”中学
  
  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习是学生的职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玩中掌握知识,丰富积累,发展思维。如语文课前五分钟,“小广播”新闻介绍,班队活动时间组织成语大比拼,教师节写贺卡,故事性强的课文,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课文改变成课本剧……可面向全班,也可全年级、全校。学生玩得起劲,学得开心,练得灵活,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二、“听”中学
  
  十四五岁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课繁重,大脑易疲劳,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常走神。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听,以听促思维。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先说,被叫到的同学请站起来回答问题,其他的同学请仔细听他回答对不对,稍后请大家补充。这样,被叫到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都会专心听。等该学生回答完后,其他学生就能积极发表意见。
  
  三、“读”中学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者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中朗读,品味体验。通过反复的朗读,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有了一定认识。
  
  四、“说”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改下的教学也强调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量的浅显的文言文,采用“学生教学”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课前老师分配好任务,让主讲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老师在课前可提前安排,分配任务,让主讲的学生备好课,其他学生做好预习,并在听讲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又如对一些文章的留白,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最后披上一件大衣走了的情节,可根据课文的主题、思路,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运用的训练,交流时许多学生感受不同,有的肤浅,有的深刻,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思维,就可通过自由倾诉的方法,迸发出绚丽的火花。
  
   五、“看”中学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事物总是从观察开始。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看”中学。
  如上《答谢中书书》,先出示山水画面,让学生描述有何景物,然后点击记忆库,回忆学过的诗句,再联系课文,品味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在视觉上的冲击,美的享受过程中,经历了“再创造”,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写”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应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从而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有效地培养创造精神。
  
  七、“探”中学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中学习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兴奋得多。
其他文献
一、 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首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直以课堂上的“讲———听———练”为基本模式,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有利于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学生获得的是现成的知识,失去的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年龄阶段。初中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使他们在视觉、听觉和动觉等方面得到很快地发展。其自
期刊
一、用音乐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指的是创设与作品基调相吻合的课堂氛围。它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以情传情”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造情”艺术修养,根据作品的特定内容要求,准确体味和把握作者(或人物)的特有情绪,并将这种特有情绪和想法及时传导给学生,
期刊
在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史上,歌唱爱国主义一直是最为壮丽的一道风景。南宋时“赶走入侵之敌是志士仁人的理想壮志,收复失地是中原遗民的强烈愿望。”因此,抨击妥协投降,抗敌御侮,表现爱国主义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坛突出的主题。其中,英雄辛弃疾和女词人李清照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被合称为“济南二安”。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  辛弃疾,
期刊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期刊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诱发动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寻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灵活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创乐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投入到学习中去。灵活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期刊
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注意准确地把握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机会,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听觉形象,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掌握和发现自然规律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激发
期刊
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层出不穷的教学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忽视,要么不留作业,要么依靠课后的几道思考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展,思维得不到训练。任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有个感受就是,有些题型都讲过,但到了考试时,学生总感到束手无策。这就是巩固训练没跟上,学生所学知识没消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嚼烂、嚼透,消化掉,
期刊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切身体会是:作文教学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难得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见到大面积丰收的艰苦工作。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长期处于“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状态。然而作文教学素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即使作文教学的最终结果是佼佼者寥寥,但作文还是可教的,而且还是可以教好的。为师者应该有这个自信。  要使作文可教,首先要
期刊
一、指导学生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字、词、句、章四个字,而字、词教学理应由学生自查工具书去完成。初中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专题训练,为此我要求学生至少要备“二典”,即《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大多数学生还有《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初中学生也就可行了。      二、指导学生养成预习并质疑的能力    “读为先,教次之”,是说语文课文教学,要先让学
期刊
面向现在的中考,题型大体就分为基础、阅读和作文三部分。而这三部分综合起来看,其实解题关键都在于是否读懂了题目,读懂了文章,如果连题目、文章都没有理解清楚,试问如何能够解好题?所以,阅读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了学好语文学科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在这里我谈几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一、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始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