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宗与北禅宗的异同点论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在中国的禅思想史上,流派众多,但真正能够坚持并发展出完整思想体系的却是少数。其中南禅宗与北禅宗算是禅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流派,南北分宗则一直都是后人探究的重点史迹。本文将主要描述自五祖弘忍以后,南禅宗与北禅宗的发展情况,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探究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键词】:南禅宗;北禅宗;渐悟;顿悟
  《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十世纪》主要的内容就是从六世纪到十世纪的禅思想的发展与变革。其中自五祖弘忍之后,南北宗的分化与发展是禅宗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会重点探究南北分宗后思想理路的变革以及我对它们的看法和从中得到的启发。
  1、南北禅宗的相同点
  其实,南北宗毕竟源起于弘忍,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相对来说,南宗与北宗的差别在各个时期是不同的,与后期马祖道一的自然主义南禅宗相比,前期的南禅宗与北禅宗主旨还是“清净禅”。也就是说南北宗在重视“心”这一点上,它们别无二致,它们都认为外在的行径比如戒律威仪、坐禅入定、经典演习,都不如纯粹的心理意味的修行,主张修行的目的是最终拥有“清净无垢”的心灵,才能得到“慧”的境界。
  2、南北禅宗的不同点
  南北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渐悟”与“顿悟”。神秀主张“渐悟”。北宗神秀一系一直都主张“从定发慧”,也就是传统禅门的:“由先证离身心相为根本,知见自在,不染六尘见闻觉知为后得”。然而惠能却批评了这种说法,她说:“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定慧各别”,“若争先后,即是迷人”。按照惠能的说法,应该是“定慧等”,就像灯与光的关系,“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也就是说,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并不是靠入定来得到的智慧。
  打个比方,我们的心就像是一块镜子,我们因受到外物的困扰而使得心灵蒙上尘埃,而“定”就是仿佛在用布擦拭镜子,只有擦干净了,镜子才会明亮,这就是神秀常常说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也就是说,要在心灵彻底被拂拭干净之后,人们才会得到般若智慧。但是惠能,却在修行论中贯彻了“空”的思想,污染心灵的都是虚幻的,都是人们的妄念所造成的。在他看来人们的心灵本身就是清净的,所谓的“清除”是指在意识当中感悟到“镜子”本身就是干净的,尘埃就是虚幻假象,即“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于是“悟”和“迷”就只是心灵当中的一念之差,也就是说,当人“定”时也就是“慧”时,意识进入了无差别的自然状态,这就是“定慧”了。
  3、总结
  其实南北禅宗一直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它们的兴盛与消亡只是思想发展过程中分化与发展的一部分,并不能以谁流传的广、谁流传的久远论南北禅宗的输赢。
  总的来说北宗主张“执着”,这种执着体现在禅定的过程当中,也就是“由定发慧”的思想,其重心是在“定”这个字上,也就是重视修行的“过程”。这样的禅宗思想一方面给了人们一个可以永无止境追求的境界,使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另一方面,它拔高佛法的高度,使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反而觉得修行是一种束缚,这又对它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阻碍。
  相反,南宗则是提倡“不执着”,它认为当你执着于追求“慧”时是得不到它的,而当你不执着于它时,你反而得到了“慧”。也就是说其重心是在“慧”这个字上,注重的是“结果”。这就给大部分人提供了一个“方便法门”,大大利于南禅宗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也消解了佛性的高深。
  事物的发展皆有两面性,钻研于高深的佛法,使之与世俗拉开距离,则难以传播推广,最终使得禅门凋零;而简化禅修方式,那就必定与世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佛性与人性的界限也就变得模糊不清,当佛性与人性没有界限,那么“佛”的存在还有必要么?
  禅宗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历经上千年,渐渐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的宗教。尤其是后期马祖道一的“自然适意”的禅,已经趋向于道教这个中国本土的宗教思想。所以我想,“自然而然”的思想是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当中的。这样的思想与中国古代长期被三纲五常束缚的生活有关,人人都渴望自由,所以在无法控制外在世界时,只能向内寻求内心的平静,力求在面对一切都持有坦然的人生态度。
  回顾整个思考过程,它带给了我许多关于宗教的思考与启发。我认为,任何人都需要宗教,因为人類是需要一种超越实用意味的精神抚慰的。在现实的、理智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的存在,虽然会和身边的人有各种各样或亲密或疏远的关系,但真正可以无条件相信的其实只有自己,而宗教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自己”,拥有信仰的人,把内心的情绪倾诉给宗教提供的那个“自己”,禅定也好、修行也好,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所以我认为宗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手段,人们通过这种手段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所谓的终极境界。我会继续关注禅思想的发展史,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并将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的我今后的学习以及设计中。
其他文献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平凉 744100)  【摘要】:深入學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对于国有经济单位来讲,就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准确把握、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建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建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党建工作,统
期刊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甘肃 敦煌 736200)  【摘要】: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在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史上,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它们是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曾在一条路上交融,并被灿烂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丝绸之路。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融  【正文】  在2016年6月15日下午我们在数字展示中心有幸听了敦煌研究院张元林老师的公益讲座,这次
期刊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翻译是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认知互动的过程。诗歌意象的翻译集中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框架概念操作。本文以《沁园春·雪》的四个英译本为例,分析探讨了词中意象在不同译本中的框架操作。译者对意象的保留、增添、删减或更换是译者出于不同目的对意象框架进行认知加工处理的结果。  【关键词】:框架理论;《沁园春·雪》;意象  1.引言  肖开容(2012)
期刊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国的农民平均收入大幅增加,但同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远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从1978年至2013年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至19846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至826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1984年的1.3增大到1993年的2.2,到2013年已经增大
期刊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宋词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加深,文化互相渗透变成成了一个必然趋势。为了让这极具传统文学色彩的宋词更好的走向国际的平台,已经有不少优秀译者参与到翻译中来。而词牌名,作为宋词的一大特点,在翻译中也极具挑战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词牌名的英译策略,试图给词牌名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地方政府间关系作为府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治经济社會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成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的关系,台湾为了应对新时期区域治理的现实要求和提升跨域治理水准,逐步建立了府际间跨域治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协力机制,从而提升了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本文在探讨中发现,台湾地方政府间的跨域治理受到具有本土背景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其实践
期刊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总的来说,提升高科技产业比重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融资难一直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对兰白科技创新区乃至甘肃省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探索出更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关键词】:兰白科技创新区;科技型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马克思在其多部著作中对国家学说有过多方面的论述,并对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进行了分析及描述,其中都包含着许多国家治理的思想。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会长期处于这一阶段,列宁将此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国家治理工作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很好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问题,同时也是对马
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在运营中的压力逐渐加大。煤炭企业作为一个能源支柱型产业,长期面临着税负较重的压力。而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和相关税收政策的支持,煤炭企业在把握自身经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的进行纳税筹划,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最大化,合理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实力,保障行业的良性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本论文以族群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对水城县所选定的调查点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彝族火把节对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所起到的作用,笔者还对水城县新街乡、化乐乡等区域的彝族进行了个案采访,主要系统研究了火把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族群意识语境下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所发挥的作用;文化认同视域下火把节对促进民族关系的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