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方设法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现实中的许多案例给我们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如果学生中存在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脆弱心理等不加以疏导和排除,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者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通过缓和气氛、温情感化、挫折励志等方法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以达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一、缓和气氛,消除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而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心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无动于衷,甚至对抗、报复。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育者要把学生当朋友,决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那种认为命令学生服从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若是对学生一味压制,只能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育者可采用缓和气氛的方法来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例如,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上网,但有个别学生仍暗中在玩。根据科任老师反映,我班詹世平经常在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有几次在课堂上跟老师顶嘴,我多次严厉批评他仍无见效。有一次上课,他又玩弄手机,我看了他一眼仍无动于衷。当时,我心中非常恼火,想把手机缴上来,但转而又想假如他不把手机交给自己,形成对峙局面,怎么办?最后,我还是控制住自己,冷静下来。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沏好茶端到他面前,心平气和地和他谈话。我先问他的家庭、学习、生活等情况,然后问他:“你在学习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帮助吗?”最后我才切入正题,讲清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是违反学校校规校纪的,并指出其危害性。通过交谈,他道出原委。原来是因为有一次,语文老师上课时他在书桌下看书老师误认为他在玩弄手机,毫无根据地批评了他,从此以后,上课时他用玩手机来报复老师。经过耐心教育,这位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带手机进课堂上网。从此,他转变了学习观念,最后以636分考进水寨中学。遇到学生有意与老师作对时,老师冷静下来,适时适度地冷处理,既不会影响这节课的教学,又避免了师生之间的冲突,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遏制消除,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
  在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尊重和理解老师的工作,不要凡事以我为中心或处处跟老师“对着干”,这种逆反心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师生只有互相尊重,才能真正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温情感化,排除自卑心理
  由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造成了他们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对老师、同学多少有点不信任,认为老师和同学冷眼看他,甚至破罐子破摔。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与关心。所以,教育者要关爱他们,亲近他们,用宽容叩开他们的心扉,用爱心融化他们冰冷的心田。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道德上引导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摆脱自卑的心理阴影。
  我班邹丹平同学在升初中考试中以高分考入我校,在读初二时成绩还位居全级前十名,但自从初三第一学期开始,整天阴沉着脸,沉默寡言,与同学闹不团结,成绩急剧下降。我通过了解,知道她在初二第二学期结束时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父亲脾气暴躁,每当有不顺心的事时,对她不是打就是骂,她经常在暗地里流泪。家庭的贫寒和家庭温暖的缺失使她根本无心念书,她认为处处不如别人,别人也会瞧不起她,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亲近她,用爱抚平她心灵的创伤。我不但在生活上关心她、照顾她,还创造机会来感化她。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过几天就是她的生日,我经过精心筹划,准备利用周会课为她举行一次生日班会。班会上我先让全体同学合唱《爱的奉献》和《祝你生日快乐》,接着班长给她送上了一束鲜花,此时,她哽咽着说:“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请相信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使她变得乐观、自信,成绩也不断提高, 2009年中考以713分考上了东山中学。如果老师能像父母一样,处处给学生温暖和关怀,使他们体验到老师的可亲可敬,那么,他们会把爱转化为学习上的巨大动力。
  三、挫折励志,克服脆弱心理
  期望过高,针对性不强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缺点。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是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和学习成绩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的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致经不起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因此,教育者必须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克服脆弱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我班学生李峰,担心考不上重点中学,在初三两次模拟考试时,晚上严重失眠,造成模拟考试成绩急剧下降。经了解,他是家中的独生子,其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他考上重点中学,本期以来不断给他施加学习压力。我针对其成因所在,与他详细地讨论分析,引导他如何以乐观的精神面对挫折,如何调整好自己考试的心理。经过自己多次耐心细致对其考试焦虑心理的疏导,使他树立了信心,激发了成功欲望,在他的努力下,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他的梦想。
  总之,教育者只有以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
其他文献
深圳市教育局秉承“儿童优先”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于2014年7月提出了覆盖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方面的八大素养理论,并将八大素养的提升列为主要任务。它给地理教学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此为缘由之一;其二,深圳市于2012年秋季起,实行分科教学课程改革,地理科目从原来的综合课程《科学》和《历史与社会》科目中独立出来,并且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仅用作优先录取的参
期刊
教育的目的就是修正人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言行,不断充实人对大千世界的认知,达到丰富和改变自然。德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教育一起,担负着引领学生思想灵魂的重任!德育工作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形成特色,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是空前的。如何适应教育新常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一、当前农村中
期刊
曾经,多媒体离我们是那么遥远,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个熟悉的“陌生人”。不用说在农村学校了,就是在城里的学校,也只有一套设备。平时,想到多媒体上课,得看好年日,预约签单。所以,大部分老师,也只知道有那么一种可应用于教学的设备,至于实践操作,少之又少。而现在,这已不再是奢望了,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套这样的教学设备,在教室就可以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视频节目的播放,多媒体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生动了课堂,丰富
期刊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政治课堂“火——活”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入新颖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视频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等。如设计“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导入
期刊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多维辅导,培养良好的写作个性呢?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说写结合”“师生、生生互动”的“指导、评改、交流鉴赏”一体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第一,提前一周左右告诉学生习作内容,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实践或搜集准备素材,如第六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做绿色环保小卫士”,我提前一周把习作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有的给
期刊
语文诗意美好,语文学习却步履维艰。根源在于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大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还语文学习之诗意美好,当自改进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教学始。  笔者依据多年在不同岗位进行的大量、深入的课堂观察与实践,就小语阅读教学“三大支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作问题剖析,求改进策略。  一、问题剖析——莫让浮云遮望眼,盘点梳理找症结  (一)教学目标方面  第一,目标缺失。教学漫无目的,按大概
期刊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获取共享资源、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凭
期刊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如果不重视个性培养,单纯强调发展创造性是没有用的。因为为个性是创造性发展的沃土,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是提升幼儿创造能力的有力保障。可以说,解放个性就是在解放创造性。  研究和提倡学前个性教育,培养和保护儿童的个性意识和独特个性,其真正意义就在于释放创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  一、个性与个性教育的界定  研究和开展学前个性教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使学生思维受到启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能够把学生牢牢吸住。”那么,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怎样导入才能更加有效,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
期刊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新课程标准继承和发掘了旧教学大纲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创新和突破,闪出许多新的亮点。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