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经典,皓光盈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有优劣之分,读好文,如入芝兰之室,馥郁謦香。读劣文,用王豫的话说会“玩物丧志”,犹如“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何为好文?虽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凡是好文,皆是文之典范,散发着日月之光,无论对人的情感,还是人的精神都起到洗涤、净化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将经典诵读教学重视起来,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美的熏陶。

一、打造经典诵读平台,营造书香诵读环境


  巴金很崇尚经典诵读。他说:“我没研究过文艺理论,也不懂文章章法。只是将几百篇经典文章记得滚瓜烂熟,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写文章了。”经典文章是有一定魅力的,在诵读中,不仅能像施魔法一样使语感变好,其朗朗上口的音韵,还能自然而然地使读者开口成诵,获得语言的积累,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经典诵读教学,并将这一教学内容作为语文课堂的重点,让学生确定阅读审美的方向,而后狭章劣文便不能再入学生之眼。学生“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从任何一篇经典篇章获得阅读其他经典的钥匙。经典诵读之重要性有目可见,但并不是口头应允便可实施的,教师要为学生打造经典诵读平台,营造书香诵读环境。这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有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学生的诵读活动就有一个确定性的充分理由,学生在诵读环境中会努力展示自己。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其改变的程度越高,对学生的改变和熏染程度也越高”。
  例如,在学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经典诵读板块的设计,让学生或围绕诗人,或围绕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介绍其他经典名篇,并将最经典的话语作为名言警句张贴到墙上。经典篇目时刻见,学生的经典诵读也随时可行。另外,学校还可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围绕“文学经典”进行读书和感受分享。无论课堂,还是校园,都弥漫书香气息,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也会受到熏陶,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好学生。

二、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丰富经典诵读教学内容


  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不计其数,小说、诗歌、散文、传记等各种体裁齐分天下,各种题材,如亲情、友情、爱情、怀古、思乡、战乱、志向等等齐聚一堂。文学的殿堂多彩纷呈,让人流连忘返。但无论怎样精彩丰富,经典著作都是首先以文字的方式出现的,许多教师常常会受文字的束缚,将一堂有可能精彩的经典诵读课变得乏味寡淡。为了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教师可以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跨领域学习,使文学经典同书法、美术、音乐、历史融合起来,利用除文学之外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经典著作,丰富经典诵读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视野,提高学生艺术品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老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朗读的《观沧海》,然后再结合曹操北上征伐乌桓及奉孝之死等历史事件,具体分析曹操的胸襟气概和统一中国的宏愿。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为学生播放《经典咏流传》中吉克隽逸对这首歌的演唱,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激发经典诵读兴趣


  《见字如面》有一期选择了陈平原教授写给网络时代读书人的信。信在开头就点明“开卷未必有益”,有许多不读书的人成功了,而一些每天捧着书本的人却没有成功。陈平原还以章太炎的观点作为论据,“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也就是说学问的得来不仅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更是自修来的。读书的价值不在于读,而在于将书本知识与人生规划联系起来,这样读才算把书读进自己的骨子里。经典诵读也是如此。诵读并不是最终目标,了解几篇经典也不是重点,阅读最终是要将所积累的东西揉进人生和生活的。在进行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阅读,在这基础上,教师才可对学生进行字音、节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纠正。换句话说,教师要把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激发起阅读兴趣放到知识性问题之前,让学生把经典诵读与人生感悟的联系放到首位。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贪婪、狡猾的狼的形象,并以此揭示面对残暴的敌人及艰难困苦,只有敢于并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能够从自己的思考角度,概括所领悟的观点,然后再进行诵读的纠正。例如“其一犬坐于前”,有些学生在“犬”后断句,但这篇小文围绕的是屠夫与狼的较量,所以“犬”作狀语,意为“像狗一样”,所以应在“一”后断句。
  文学经典是文之典范,有如日月之光。对于围绕文学篇章进行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堂,不能不将经典作为重点,构建阅读经典的各色平台,丰富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个性阅读,让校园的文学经典阅读皓光盈天。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速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阅读内容的多样化,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養和阅读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对整本书展开的阅读活动,这里的整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也包括了一个系列的书籍。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可以是浅读、深读和精读,可以是课内阅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科学的阅读指导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品
期刊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阅读教学策略来看,以援疑质理的方法切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可以不断拓展思维的寬度与深度。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援疑质理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探索。一、学生发现问题比老师抛出问题更重要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
期刊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更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才能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寻找问题原因,还孩子注意力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注意
期刊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依旧要重视单篇教学。往常教授《陋室铭》一文,我的做法就是读一读课文,解一解文意,析一析文旨。思路清晰,效果不错,但学生缺乏体验,语文教学缺失性灵之光,不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基于学生成长需要,古典文学的教学应把文本读丰厚,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审美境界,提高语文素养。[片段一]  生:这是一间环境清幽的陋室,你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因为陋室周围种满绿色的植物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包括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就必须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了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认识,当下广大语文教师已充
期刊
形色APP是一款辨识花草的神器,我们利用这款神器可以迅捷拍照识花,可以一键生成有诗词花语的植物美图。如果在小學语文课堂上借助于形色APP的原理,在教学时拓宽孩子的视野,打开教室这个有限空间与无限认知领域的“结界”,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课堂的教学更具自然气息。我把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意称为“形色语文”。形色语文,把学生带入自然,把自然带进课堂,旨在用“绿色”的方式来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教
期刊
我们承认美的力量的同时,不能忽略丑的力量,它们在持续对应中,平衡我们的感觉。正所谓,有丑作为参照,才能凸显美,没有丑,也就评判不出美。美与丑的这种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正视丑。在文学文本中,为了凸显矛盾,使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常常塑造美的形象,又塑造丑的形象。读者在进行审美的同时也应对“丑”进行判断、品评、鉴赏、批判,甚至宽容和改造,即所谓的审丑。审丑也是引导学生提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途径。一、引导
期刊
我把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基础定位为“游戏与活动”。从写作的内容和动机入手,通过课前的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由词到句、由段落到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表达与写作的乐趣。一、“游戏与活动”写作教学的现实考量  说到游戏,有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幼稚,认为它是童年的“主题曲”。在作文课上,我们却把它当成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七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对小学游戏
期刊
《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略读课文和第三篇精读课文。执教这一单元时,我精讲了《鱼游到了纸上》,同时将《全神贯注》作为拓展阅读文章,将习作练笔定为:写一写你的同桌,描写他(她)专注听课的样子。注意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的方法。但是,习作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反思其原因:一是讲解这三种描写时平均用力;二是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述不清晰,以致学生并没有掌握这种写作方
期刊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典散文,无论是教材内的必读,还是教材外的选读,那些传承至今的经典章句,都会给学生以或深或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自古及今,经典诵读的方法都经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且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尤其关注熟读成诵过程中的“体味”和“精思”引导功能。至于如何加深经典诵读的积极影响效用,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借助诵读思接千载、神游八极,从而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