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描写较之语言描写、肖像描写更抽象一些,因为后者可以通过听、看等方法去观察、去积累,而前者只能靠“想”。那么,怎么使这抽象而复杂的内容变得清晰可感、易于掌握呢?
  第一点,写清导源,埋下伏笔,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任何事物都有个来龙去脉,写心理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楚地交代出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为下文人物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在写一篇题为《考试》的学生作文中,小作者写到“做到第五题时卡壳了,我模糊地记得老师曾讲过这道题。但我当时没注意听,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起来。”“我抬头看了看正在‘巡逻’的老师,她并没往我这儿看,这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 ...”因为有了上述的铺垫和交代为导源,下面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产生便顺理成章,自然而真实,没有突兀之感。可见,写清导源是写好心理活动的第一步。
  第二点,心理描写要以叙事为基础,要同人物的动作、语言、与整个事件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写。一个人的想、说、做总是相互关联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外部行为的依据,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外部行为。同样,客观事物发生变化的同时,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将随之变化。在一篇题为《考老师》的作文中,小作者写道:“我”拿了一道早已准备好的难题去问老师,“看着老师沉思的面孔,我差点儿露出得意的笑容”“可当午饭时间已过,老师让我一个人去吃饭,她仍坐在那里苦苦思索,我心里感到不安和愧疚。”下午,“我”刚一走进教室,就看见老师正坐在讲桌前等“我”呢,老师耐心详细地给“我”讲了这道题的解法。“我”心里十分难过,把事实跟老师说了。“我”由“得意”到“不安”以致“难过”的心理变化是同文中对老师言行的描写及整个事件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的,说明心理描写不能离开事件的发展变化孤立地写,总是要因事而“想”,不能离开客观存在空想。
  第三点,心理描写要真实可信,合情入理。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合情合理,不能为了“突出中心思想”故作惊人之语,只有真实才能感人。刘勰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会唱出震撼人心的歌,写不出好文章。在小学生作文中,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事实可信为前提,不能胡“思”乱“想”,要在动笔之前,先设想一下当时如果自己身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想写出来的自然会有真情实感。在一篇题为《我也要像妈妈那样》我们很多小学生写类似题材的作文时,大概有不少学生在描述心理活动时,要“想到雷锋叔叔”“想到老师的话”。这就有些不够真实了,而有一位小学生写他想“似乎是因为自选筐太重了,老奶奶几乎是拖着筐在走。我急忙跑过去帮她提起了自选筐。不知为什么,驼背的老奶奶给我一种好可怜的感觉。我和妈妈让老奶奶先付钱,当收银台的姐姐告诉老奶奶多少钱时,妈妈却发现老奶奶的钱不够,而妈妈毫不犹豫的帮姥姥付了钱。”“接下来这位小作者又写到了他和妈妈帮老奶奶把东西送到家的经过。结尾是这样写的:“实在是太累了,一路上,我的手勒得生疼,腰也直不起来,但我的心却很舒畅。在和妈妈一起回家的路上,我暗暗地想,以后我也要像妈妈那样。”小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不知为什么,驼背的老奶奶给我一种好可怜的感觉”“我的心却很舒畅”“我暗暗地想,以后我也要像妈妈那样。”这些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写得真实自然,没有任何虚假的、故意拔高的痕迹。
  心理描写的真实可信还在于:要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以儿童的心理去感受,避免成人化的倾向。一位小学生在父母离异后,写了一篇思念爸爸的作文,盼望爸爸能够回来。小作者在文中写道:“记得您在家时,我很任性,有时在您面前耍娇,现在想起来很后悔,您是不是生我的气才走的呢?如果是这样,爸爸您回来吧!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再也不随便花零钱了!”正是真实的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坦露,才使这篇文章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总之,心理描写的方法方式很多,决不仅仅只是“我想”。而人的内心世界又像大海一样,蕴藏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模式化。心理描写应该能够展示人物情感的起伏,性格的变化,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他文献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节课,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新的起点,新的战斗,新的开始。正如我教的学生中下定决心说的:“未来三年,从零开始”。我经常也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无论你在这之前,语文学习成绩如何,只要有好的态度,端正好态度,就会有希望。态度决定一切。这不仅是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教会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
期刊
课堂教学活动是认知和情感发展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的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常常是通过情感功能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强烈的情感,就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时候就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比如,讲与化学有关的小故事,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直观的实验演示等。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是化学教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扭带,是联系现实生活与化学教学的桥
期刊
一、习作题目  《一次……的考试》  二、习作内容  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就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下的都是一粒珍珠。长大以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了人生珍贵的项链。  同学们,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学校或班级一定组织过许多有益的活动,如一次班会,一次春游,一次跳绳比赛,甚至是一次考试……请你从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写下来。写之前,要
期刊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的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它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
期刊
该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个性飞扬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反思,积累,提升,我认为在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个性,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文本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
期刊
为师之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之本在于德高、识博、技高;而德高、识博、技高之源在于学习。巧妇无米难为炊,教师不学习,难为人师。做为教师听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引起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不正确的认识。或曰:“这种课早以排演了无数遍,无法学习。”或曰:“这类课太一般,不值的学习。”总之,没有把听课当作一种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有
期刊
经过为期近两个月的“国培”学习,作为此次农村小学置换脱产研修的体育学员,我深深感受到足球改革的洪流把我们这批人推到历史发展的前台。  此次培训,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认识。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足球改革从社会视角看是一种在社会化,自2009年以来,国家经过六年的足球发展,虽然有了很大变化,对比国内国际形势,也只能说初见成效,为了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为了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
期刊
在高中物理阶段,新课程安排了许多课堂演示实验,原因在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直观的反映物理现象,证实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全面成长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对演示实验教学给以足够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演示实验呢,它是以教师操作为主,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教
期刊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提出的。包括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  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存在智能(加德纳后来又补充),另外,有其它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七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而适当的教
期刊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确实感受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学习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恰当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既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大力提高学生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