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责不让 全面当责管理

来源 :管理知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管理中,“当责”相对于负责是一种更精准的责任定位,当责与负责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追求的是更强、更高的自主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挹注承诺、激发心力、授权授责,以经营自己、领导团队达成目标,并让聚焦成果成为责任的灵魂。
  
  “当责”(Accountability)出现在华人管理世界比较晚,出现时通常又直译为“负责”(Responsibility),意义通常交叠不明,Accountability是Accountable的名词,最恰当的中译名是“当责”;相对的“负责”的英文是Responsibility,其原意是:Response+Ability;是指回应、回答的能力,所以“负责”与“当责”字源原意就有不同,在应用上固有其交集、联集,但不可混淆在一起。
  进一步来说,负责是指:“有义务去履行”。当责则是:“担起责任确定该去履行的义务。”所以,除非仔细查考原文,否则在这个有关责任的关键点上,翻译通常就如此这般蒙混过关,读者不可不察。
  
  当责的五个方面
  
  在古罗马时代,元老院议员行使投票权是非常慎重的。他们要“自由地站起来,走到前面去,被清点他们的立场与承诺”,然后投入票才算数,才算一票,才“count in ”。这也是当责较原始的原意:是可信赖、愿负责的一票。现代管理中对当责的“count on”(依赖、信赖)也有较多着墨。
  美国赢派(IMPAQ)顾问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与当责有关主题的顾问公司,创立人撒姆尔(M.Samuel)对当责的简洁定义是:“people can ‘count on one another’ to keep performance commitments and communicationagreements”就是说:承担了当责,人们能够相互信赖而信守对绩效的承诺及对沟通的信约。
  Accountability在Counting(计量)上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艾普斯坦(Marc J.Epstein)博士在其著作《计量真正重要的》(Counting What Counts)中,开宗明义说明承担当责要计算、计量清楚,亦即对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要说明清楚、要能数字化,才能计算清楚、才有计量管理、才能清晰负责。
  根据美国橡树岭科学与教育学院与加州大学一群学者们在提升“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即GPRA)所做的研究报告,倡导当责有五个方面:
  一、当责是一种关系(relationship):
  是一种双向沟通(a two-way street),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合约,而不是只对自己的承诺。
  二、当责是成果导向的(Results-Oriented):
  不是只看输入与产出(Inputs and Outputs),更要看成果(Outcomes);当责与成果常常是焦孟不离的,如为成果负当责的“accountable for results”在英文管理论文上宛若连体婴;以英文来说outcomes就是results;但outputs(产出)并不一定是Outcomes(成果)。
  三、当责需要报告(Reporting):
  要报告中间进度及执行与完成的成果,或没完成的成果;如果没有报告,当责根本没有屹立的理由,报告是当责的脊骨(Backbone)。
  四、当责重视后果(Consequences):
  当责意味着一种义务乃至债务,假如不必承担后果,当责必然失去正当意义。“后果”,应在事先由双方商量清楚。
  五、当责是要改进绩效(Performance):
  当责的目标是要采取行动、改进绩效,确定完成任务;不是指责、推错,或惩处。当责已由过去式的反应性(Reactive)当责,转变成积极性(Proactive)当责了。
  
  当责是自主性抉择
  
  


  从另一个相对的角度来看当责,与“当责者”相对的是“受害者”。成为“当责者”与成为“受害者”其实只有一线之隔。美国领导力伙伴顾问公司创立人康诺斯与史密斯(Roger Connors & Thomas Smith)提出了“水平线上”与“水平线下”的概念,“水平线上”是向上提升,走向当责的阶段;“水平线下”是向下沉沦,陷入交相指责的受害者世界。这一条细线也代表一种心灵的挣扎、一种困难的抉择。
  康诺斯与史密斯对“当责”下了如此的定义:“当责是一种个人抉择(A Personal Choice);是选择要提升个人处境并展示拥有权(Ownership),并借以达成所制定的成果(Results)。”
  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别无选择才成为受害者。事实正相反,是他们自己选择成为受害者。选择成为受害者是很自然的,因为难以改变目前所处的环境,无法回应该环境下的各种状况;无法坚定价值观、掌控态度、改变行为。没有了企图心,不知道所追求、所渴望的成果是什么,宛如大雪崩中的片片雪花,总是不曾感受到些许责任,当然也不知所终。
  介乎中间的,还有一类型的人则陷入“保护者循环”(Entitle-Ment Cycle)中,这些人认为因循前例与上意而享有特权,受之无愧。或者天赋我权,不容侵犯,两种状况下,都得倾力保权,职责则属其次,这些有官僚体系、有工作保障、希望保持现状、有许多教条例规,总是由上至下指挥,讲求单一技能,工作绩效不是摆在第一位,每个人在组织内定了位置就享有固有权利,顺理成章,于是大家进入循环,依样画葫芦,像在一个轨道上运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也常尸位素餐。
  这种类型“因循怠惰员工”(Entitled Employee),他们紧抓权力与权利,表面上也努力工作,因循组织体制与运势,也总有些成果,但没有成果时也不会有多大关系,因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工作是志在参加,不在得奖。
  然而“负责任”是要对自己所处的状况,能够同时完整拥有因和果,不是单纯视自己为果,别人或环境为因。一个真正负责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具有100%的责任感者,他100%拥有整个状况,100%倾注心力,一心交付出最后最高的成果,不只是Do something,还要Do More,也就是西方人常说的“One More Ounce”(多一盎司),他们如是说:“如果尽责尽职,那么你就是称职员工,如果多加一盎司,你可能会成为优秀员工,工作与成长环境也会变的大不相同。”
  从前文所述,依其深入了解自由意志与自由抉择的真谛后,将会更有助于去接受抉择后的承担责任的意愿。当发现责任无法避免时,将会促使我们会更愿意去做好准备,以接受这个责任。当我们愿意对行动及其应用,接受整体责任(Full Responsibility)时,我们就承担了当责(Accountability),当我们不可避免地承担起当责,我们就不会倾向于把责任加诸他人,或加诸我们所无法控制的环境。
  言简意赅,当责就是一种允诺、一种义务,不只是对自己,还要对周遭其他人,交出一个特定的、已约定的成果。所以,“当责者”是有义务确定“负责者”在执行任务,并对其执行成败负有“责任”,不是说已全力以赴,对得起自己良心、做多少,是多少就好;“当责”更是一种个人自主性的抉择,进一步地发自内心,以正面的方法立即拒绝借口,去执行任务并交出成果。
  
  当责组织的基本要素
  
  因此将“当责”文化推广至企业组织中是现今大势所趋,“组织当责”的作用是要整个组织成为一个“当责组织”(Accountable Organization),让组织能通过当责更有效地完成组织对内与对外任务。一个当责组织必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坚实的当责文化;一是坚强的当责领导。
  在当责的企业文化里,从董事会到收发室的每一个人都能认清并认同当责,都能体会并执行个人当责、个体当责与团队当责中应有的角色与责任。董事会里的人会监视/辅助CEO经营一个公开、透明、信任的现代组织;收发室里的人在寄出重要物件后,会再确定对方是否确实收到。
  然而大家所关心的,还是当责能否变成特立独行的单独概念或工具,进而成为风气、相互鼓舞。因此从“塑造企业文化”做起就成了一条最明确的路。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都做“最受尊崇公司”的调查,前些年他们在调查完成后曾整理出一个结论:“越来越多的公司,更加关心的是公司不能只靠数字而活,有一件事,让这些顶级公司在大调查中脱颖而出的是他们坚韧的企业文化。”
  重塑员工行为真是一项艰辛的任务。连心理学家都承认,人类超过一个年龄后,行为改变是很困难的。企业界除了小心谨慎一开始就找到“对的人”之外,“不太对”的人还是得借助训练、教育、辅导、教练等等方式,再加上坚实的企业文化的长时间熏陶,或许可以让“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也才有重新塑造行为的机会。“不对”的人,迟早必然是公司的负担。重塑员工行为不易,因此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越来越讲究“Hire for characteristics,train for skills.”,也就是聘请人才时,选人格特质,专业技能进来再训练吧!
  美国著名的“创意领导中心”(CCL)与杜邦公司曾发展出一套行为改变的基本三角形模式(参见图一),三角形顶端是一个人的“行为”,这个“行为”是会受到底线“价值观”与“个性”两项因素所影响。
  而三角形中间的一道水平面。正处水平面的是态度(Attitude),态度是一个人感受事物后的一种情感、情绪反应,但仍无行为可言。态度的下一步发展是行为,行为经系统化、组织化、目的化后,就有了行动(Action),以及一些特定事业活动(Activities)。通过这些行动与活动,来追求的是:一定要有绩效(Performance),一定要有成果(Results)展现。
  在态度的水平面之下,隐藏着的正是“价值观”及“个性”等隐性影响因子。从价值观到态度,有一步步的发展、一步步的影响;这些一步一脚印,都将成为行为改变的重要历程。
  而这个“价值观”包括:对自己价值观的发掘、确认、重新确认,或改变,以及所处企业或环境价值观的认同、熏陶与教化。这两种价值观不一定相合,越来越多的人在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有强烈冲突时,开始选择离开,或被迫离开。
  因此,如果要塑造当责文化,就要激发当责的行动与行为、塑造当责态度,这也是为什么IBM前CEO郭士纳(L·Gerstner)在惊涛骇浪中接任后,在救亡图存过程中,能很快地整合价值观与信仰,很快地宣布了八点“我的管理哲理”,约半年后又公布了八点,“以原则为领导”,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吾道一以贯之”的行动了。在救活IBM后,他亲手撰写的传记《谁说大象不会跳舞》(Who Say Elephants can’t Dance?)一书中,有2/3的篇幅是在谈如何改变员工行为,如何以“新企业文化救IBM”的事。
  
  塑造当责文化Step by Step
  
  在塑造当责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确立“当责”为“价值观”,要经过思考、整理、争辩、澄清,以及生活体验,再加上组织内专题处理,及企业的优先次序决策等的淬练,才能形成。
  对于“核心价值观”,很多长青企业是百年不变的,杜邦公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所以,推动组织当责,企业应首重当责的企业文化,要建立当责文化第一步,就是把“当责”列为组织的“价值观”,甚至是“核心价值观”。
  第二步是定义、澄清、慎思明辨,训练各阶层所有人,说明当责真义、当代价值及实证功能,让当责成为公司共同语言,让ARCI模式成为团队解题工具,汇成动量(Momentum)推动组织向前行。
  第三步,融入工作与生活中,日日行之,不断自问、也问他人: “What else Can I do?”“怎样做会造成更大的贡献?”
  第四步,要有具体方案推动“团队当责”,明定个人、部门、项目,乃至流程目标,勇于授权授责。明决策、做评估、追后果。
  第五步,一定要有奖励。要肯定或奖励当责的成果、行动、行为、态度,甚至思维,从思维、态度就开始给予肯定或奖励。
  第六步,当责的态度、行为与实务绝非一蹴而就,亟需主管们担任“教练”(Coaching)的角色。有反馈(Feedback)也有前馈(feedforward),方法包括:
  ■同理心倾听。
  ■承认/接受对方的事实、痛苦与挣扎。
  ■常问:What else can you do?以超越、克服目前处境,能逐渐转向“当责”挑战。
  ■提供实践当责的具体方法与流程。
  ■承诺诚心相助,鼓励报告进度,定下追踪时刻表。
  ■没有为什么,去做就是。
  
  领导人是当责文化的灵魂
  
  组织领导人是建立当责文化的灵魂人物,这位领导人除了对当责、个人当责、个体当责、团体当责及其应用工具了然于胸之外,还要带领组织接受外界有关“企业/社会当责”的挑战。
  领导人在领导“当责文化”时也有一些原则,如下可供参考:
  ■采取与别人一样的当责标准。
  ■经常自问,也要求别人自问:What else can I do (to get results)?
  ■请求别人给自己“反馈”。当别人反馈时,不宜事事辩解,显得虚心些;也给别人诚挚而具鼓励性的反馈,乃至“前馈”。
  ■化教训为数导,不必一直等到别人的进度或成果报告,对自己上司的报告也不延迟。讨论时,集中在“可控制”的事件上,不要在“不可控制”的事件上浪费时间精力。
  个体当责可以蔚然发展成风气、成文化,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当责要校正、引导、滋养、茁壮个人、个体,与团队当责,让当责成为组织的竞争优势。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有效经营者》一书中,对“领导人”的挥洒空间有一段精彩论述。他强调,经营者要“聚焦在贡献上”(focus on contribution),不是“聚焦在力气上”(focus on efforts)。他说:“当经营者聚焦在贡献上时,他会把他的注意力移出自己的专攻领域、自己的狭窄技能、自己的所属部门,然后,转向整体绩效。所以,他的注意力必然转到‘外界’——因为只有‘外界’才是唯一可以获得成果的地方。”
  德鲁克又说:“聚焦在力气上的人,总是强调位阶的权威。但不管他的职称与位阶有多尊崇,他终究仍只是一位部下或从属。然而,一个人如能聚焦在贡献上,对成果负责;那么,不论他多年少,以管理学名词上最简单的字意来说,他就是‘最高管理人’——因为,他为他的整个绩效担起当责。”
  下面所述,我们要思考一些领导人——尤其是当责领导人,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中,几个重要据点与实际行动,有些确实是需要热烈迎战的。
  一、领导人不是被委派的,领导人存在于各组织、各阶层之中
  如果不能为成果担起当责,再资深的人也是从属、部属,他总是在看老板脸色、仰人鼻息。如果,能为成果担起当责,再年少的人也在顶端、是最高管理人,他知所当为、为所当为、全力以赴,并交出成果。
  对华人世界来说,“聚焦在力气上”还另有个潜在危机,那就是:“力气”将为所谓的“虽败犹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留下伏笔。
  二、 “当责领导人”把当责列为“价值观”,甚至“核心价值观”
  领导人的字意与含义都是领之、导之,亦即能对“跟随者”在思想、心态、行为、行动、活动、执行、成事之间,领之、导之,并在恰当时管之、理之。
  因为,“价值观”经进一步理解澄清后,可成“信仰”;信仰课以生活经验印证后,可成“哲理”;哲理佐以各种切身攸关的议案项目,即成“原理”;原理中配合事件之优先次序,即成“概念”,“概念化”后态度转化与应用于活动中,就进入行动致果的最后阶段了。
  这段“概念化”的过程,西方人称之为“概念化能力”,通常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具备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有时如电光石火、即思即用;有时是细火慢炖、陷入长久思考。但领导人由“价值观”出发,则思想、行动再博大、庞杂,终究是一以贯之、前后一致,这构成了领导人的重要特质。
  孔子学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着几十亿人几千年,孔子却说:“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以现代管理学名词来说,这个“忠恕”就是孔子思想与行动的“核心价值观”了。
  如果,当责成为“核心价值观”,在许多企业活动的反复激荡,与不断粹炼、煎熬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下列领导特质:
  ■信任、可信度——负责到底、没有借口、当责不让。
  ■诚信——有报告、有后果、有承诺、有成果。
  ■透明度——愿报告、能赋权、具平衡目标。
  ■一致性——发达自个人当责、身教言教、一以贯之。
  ■执行力——兼顾战略、战术、战斗、战技,及心理、文化战;并用个人、个体、团队、组织,及企业、社会当责。
  ■互信互赖性——授权授责、知己知彼、诚信互动。
  ■权责分明——有“责任图解”,用当责的纪律与工具。
  ■领导力——当责不让。
  “当责领导人”领导一小组人、一团队人、一个事业单位、一个庞大机构,会发挥当责的影响力,形成一小组、一团队、一个事业单位、一个庞大机构的当责文化,以当责为价值观之一。企业建立了当责文化,就形成了企业在竞争上难以模仿的“当责优势”。
  三、“当责领导人”在未来竞争中将具有“当责优势”
  说“当责”是领导力大拼图中“最大一块”拼图的,是美国前德士古石油公司CEO彼德·毕哲(Peter I.Bijur)。他不仅身为当责典范,还在公司推动“全面当责管理”;他无法忍受平庸之才,严格要求部属承担当责。
  21世纪初的现在,“当责”正快速进入各种形式领导系统的心脏区,当责领导人正通过当责的纪律、流程、架构、以及工具,以领导自己、领导组织,并将进而提升企业与社会价值。
  没有当责的跃动与驱动,很难看清楚人类亘古以来内心的价值与呐喊,以及未来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脉动、趋势;没有当责的跃动与驱动,很难有真正有生命、有效果的领导。“当责领导人”知道何从、何去,在未来大竞争中,将具有“当责优势”。
  从个人成功、团队成功、组织经营成功,乃至社会贡献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当责领导人”。这个趋势之后有压力,压力不仅来自内在的驱策,也来自外界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急的驱策。让我们有志一同、当责不让、后发先至、交出成果,做个现代与未来的领导人。
  (资讯来源:台湾《能力》杂志)
其他文献
“九斤老太”是鲁迅在短篇小说《风波》里塑造的一个人物,她本人生下来时重九斤,而她的儿子、孙子和曾孙女出生时则分别是八斤、七斤和六斤重,由此她得出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结论,“九斤老太”不仅成为看不惯下一代的人们的代称,也成为年轻人讨厌的长辈。柏拉图在2400年前也曾说过:“现在的孩子喜欢奢侈的东西,没有礼节和教养,蔑视权威,不尊重老人。”  实际上,每一代都有其特点,在美国就把战后及20世纪50年代
期刊
统一超市在实体渠道发挥极佳的经营效益,也不断采取延伸创新策略,成功扮演长尾理论中筛选者及整合者的角色,创造可观收益,也巩固了实体渠道优势……    2006年8月底,统一超市开始在台湾北部地区门市陆续架设多媒体资讯站“ibon”,规划有缴费、旅游、兑换等8大功能,最特别的是“行动办公室”功能,让商务人士可以随时利用这台机器,接收e-mail、下载简报资料,甚至可以用连接的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  隔
期刊
美国车垄断全球汽车业龙头宝座的时代即将结束,丰田将成为新霸主。为何身为美国汽车业三巨头之一的通用(GM)会节节败退?丰田又用什么样的思考模式,让自己迈向日本第一、世界第一?    全球汽车业的版图变化,今年引起市场极大的关注。因为,市场预测,丰田(Toyota)将取代通用(GM)成为全球汽车业龙头,就在2007年;这意谓着,美国车垄断全球汽车业龙头宝座的时代面临结束,日本车即将登基为新霸主。  总
期刊
为适应我国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财政部正式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 (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48项审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中的变化将对我国管理软件提供商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企业都将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简称DCMS)顺时而动,其ERP产品以其在功能上的前瞻性设计,
期刊
【本刊讯】2007年2月14日——普华永道最近发表了《如何在以客户为中心的世界中利用新生活广告创造商业价值》的研究报告。在此报告中,普华永道指出企业通过利用“新生活广告”进行推广和宣传时,能最有效地促进其品牌交流,从而推动客户的购买行为,并从持续的客户关系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我们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根本性的媒体应用方式转变。”普华永道娱乐媒体咨询业务亚太地区总裁范翎斯在接受访问时介绍,“现在,无
期刊
【本刊讯】3月18日,由深圳知名网络公司深圳市互联时代网络有限公司自主开发、运营的大型商务平台——中国商业圈(okvip.cn)、行业导航——中国商业网址(www.okvip.cn)正式上线。  中国商业圈(okvip.cn)是一个全新的大型商务平台,它在吸收了其他商务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融入了更适宜商家的因素,使得中国商业圈成了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定位精确的综合性商务平台。而中国商业网址
期刊
黄远伸,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证号:190203112208)。法学、经济学双学士。专业精熟,知识结构新,拥有系统全面的法律、财税金融、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复合知识结构。执业经验丰富,接待过大量社会咨询,办理各类诉讼案件百余宗,为众多企业和大型商务活动提供了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办案水平高,业务扎实,深受好评,多次受赠锦旗和感谢信。社会活动活跃,是“法律进社区”律师,在互联网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是《
期刊
制造商抱怨经销商不能有效执行销售计划,经销商则质疑制造商根本不懂市场,两者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弭平?    1000万辆的差距,是制造与销售之间的差距!2005年全球汽车生产量为6500万台,但实际销售量仅5500万台,以这样的数字来观察,目前汽车制造商和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歧见,从目标、营业模式,到他们想卖些什么,都不尽相同。  制造商总是抱怨经销商没能有效执营销售计划,而经销商则时常得
期刊
如何统驭领导市值1.67兆、员工人数超过2万人的台积电王朝?台积电首席执行官蔡力行自谦自己不是策略大师,却用最平易浅显的话语,分享他从基层的管理执行,到策略制定的心路历程。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从执行到策略”。通常一般管理学界谈这个主题,都是从策略到执行。   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从基层往上发展,顺序反而应该是“执行→策略→执行”。  一般人刚进入职场的前10年,都是以学习为主,如果有
期刊
在企业中要如何发挥所学,让自己有机会成为企业“接班人计划”的候选人,必须强化下列8项修炼。    不论你在学校念什么科系,最终将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就业时不知从何开始?好像有专长但又好像没有。好像什么部门的工作都可以做,但又怕不会被录取,学什么在企业中有用吗?  这样的问题或是疑虑是多数人都有的问题,而问题的本质是你有没有准备好,有没有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以过来人的经验而言,念什么不是重点,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