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使思想品德“活”起来。
  【关键词】 激发 兴趣 积极性 增强实效性
  
  学生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空洞、晦涩,老师所讲内容多数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甚至部分教师也有类似同感,认为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如其他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质量又何谈提高呢?怎样才能扭转思想品德课“死气沉沉、无精打采”的课堂气氛呢?怎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呢?
  本人通过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认为欲改变这种“半死不活”的政治课局面,必须在教改中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说、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落实“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使思想品德课“活”来。
  1 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品德课上,教师过于注重“授业”,即理论说教,才导致所讲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必然无精打采,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责任感,对国家、世界所发生的事非常关心。学生课下聊天时,一谈起伊拉克战争、奥运会等时事,热情高涨,群情激昂。如果政治教师在讲课时,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时事结合起来讲,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讲《维护国家统一》时,最好联系的是香港、澳门问题以及现今的台湾问题,还可以联系“海空卫士”王伟的事迹等。这些时事新闻生动形象,充分激起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知识的传授自然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教学效果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这样,就要使教师外在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学习主体——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例如对话、小品、社会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正当防卫》时,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种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我让学生扮演了四个场景:①合法权益受分割场景。②非法侵害正在进行时的场景。③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场景。④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场景。在每个场景中,均分为两组:一组同学演正确的行为,另一组演错误的行为。在鲜明的对比中,学生对“正当防卫”的理解会更加透彻。通过表演,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知识的传授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3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实效性
  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传统的“黑板——教材——教师一张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落伍。新的教学模式的革命正在进行。教师灵活恰当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政治概念、原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也可“省点口舌”。例如,在讲《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可以播放某次选举的全过程,使学生对选举的条件和选举程序等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又比如:在讲《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会更加明白子女不但要从经济上承担父母的安度晚年,还要在道德上对父母尽孝,正像歌中唱的那样“父母只图个团团圆圆”。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上能灵活地做到上述几点,我相信: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此一来,思想品德课会真正“活”起来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自然能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如何与时俱时、推陈出新,关键必须实现七个突破。本文结合了笔者的长期德育实践,试着从德育外部气候环境的营造、德育内部流程的科学化、德育评价的体系保障三大话题、七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德育要创新说到底还是个观念的问题,要真正把学生当独立的人来看,从保护培养其良好个性出发,通过科学的、人性化的德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建立
期刊
现在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中应该怎么做。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
期刊
回顾多年来的中职班主任的工作,让我感慨万千。在班主任工作中,有取得成绩的喜悦,也有失误带来的遗憾;有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刻,也有让人苦恼的短暂瞬间;有在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有取得成绩后得到的回报和快乐。正是这些喜与忧、苦与乐、付出与收获让我变得更加成熟。  在班主任工作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断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用关爱敲开学生的心灵之
期刊
【摘 要】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数学知识掌握和应用的基础,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以“角的概念”教学为案例,通过学生和文本、作业、材料,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等方面,阐述了教学中优化互动的四个策略,进一步阐述了优化互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深化概念,内化知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优化互动 角的概念 策略    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生数学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阵地,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才能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阵地战,提高课堂德育实效性呢?为此,我经过多年的探索,发表自已的一点浅见:  1 “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性的综合课程
期刊
【摘 要】 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家长式”教学,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设 设疑 求异 营造    优化课堂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需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来得以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终生发展的必备知识和必要技能,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快的发展。笔者就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让
期刊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速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改革。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
期刊
家园共育一直是我们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今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了解家长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发挥幼儿的纽带作用,从“欣赏”到“分享”;让环境与家长对话,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整合教育资
期刊
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一下子很难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出现的共性之一就是幼小衔接——幼儿园为小学做准备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起步较晚,至今,许多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儿童入学不适应现象。  1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过去,我园未从幼儿身心发展
期刊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包括生物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怎样才能把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极大热情,这是广大高中生物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一定效果,现与同仁们分享:  1 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悬念就是让读者在读某个有设悬念方法的文章时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