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2 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3 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角色转变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是我们日常教学值得探究的地方。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一直存在很多困惑,笔者通过对学生心态分析,发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青春期发育等因素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压力,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方式转变和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利于高中数学教学长久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 学习探究  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困惑由来已久,新课改实
期刊
【摘 要】 当代中国画创作缺少文化底蕴,技巧表象明显,风格缺失。艺术品投资热刺激中国画创作受经济价值导向,社会思想文化缓慢转型趋于西化,媒体舆论使大众国画审美世俗化,究其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应得到重视,使当代中国画风格内涵与技巧表象达到内在统一。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画 风格 技巧表象 艺术市场 中国古代哲学  国画在中国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及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甘苦皆有的工作,因而除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外,还要有相应的工作技能。那么,班主任应在工作中注意哪些问题呢?  1 亲近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要把学生教育成为正直善良的好学生,其前提条件是班主任首先要正直善良,因为,教师是教育者,在对一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生活中要与学生经常交流与沟通,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觉得老师
期刊
【摘 要】 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子电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技工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手段也在做相应的改进。作为技工学校的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不断寻找更能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Multisim是一个用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EDA工具软件,它以强大的设计和仿真功能在我国得到广
期刊
【摘 要】 7月16号上午听陆教授的课,两个故事令我印象颇深。一个是教育家陶行知在当校长时奖励犯错学生四块糖的故事,另一个是美术课上老师叫学生各画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结果有学生画到方形苹果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带给我关于教育要注意方式和沟通的思考。  【关键词】 陶行知 犯错学生 四块糖 美术老师 方形苹果  7月16号上午听了陆教授的课,使我获益良多。陆教授讲的是《新形势下教书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期刊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然而农村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导致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师资水平,稳定教师队伍,既是确保教
期刊
前几日,邻居几位家长一起聊孩子家长会的问题,他们都说害怕参加家长会。本是家校沟通最好的途径,但很多家长为什么都不愿意参加呢?他们说,家长会上,家长简直就是“旁观者”,会议程序一般都是班主任综合汇报学生近期表现,个别科任教师谈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是学生代表发言表决心,老师和学生讲话的核心都是围绕“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内容,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家长还能坚持到底,孩子成
期刊
【摘 要】 21世纪的人才素质应具有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尤其要具有创新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物理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要以人为本,着眼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物理教学改革要从实现“六化”和拓展“六个视角”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改革 素质教育 切入点 视角  1 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1 具有科学精神。  1
期刊
【摘 要】 电子焊接是通过熔融的焊料合金与两个被焊接金属表面之间生成金属间合金层,从而实现两个被焊接金属之间电气连接的焊接技术,它关系到整个电子产品的电性能,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焊接的方法,还要检查分析焊接质量,把握好每个焊点,确保整机产品正常运行。  【关键词】 电烙铁 焊料 焊接操作步骤 焊点检测  在电子电路中,焊接的方式有多种,各种方工的适用性也不尽相同。在小批量的生产和维修中,多采用手工
期刊
1 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能力的培养。没有正确的知识就谈不上转化为能力的问题,没有能力的培养,知识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的。这里用自己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作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