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实施,当前初中体育教学逐渐摒弃过去形式化、成绩化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形成终生运动的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能训练;发展策略
在新课改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初中生体能训练任务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更多从项目成績出发,忽略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导致最终的体能训练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体能训练简述
1.1体能的含义
体能也可称为体适能,指的是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健康体能、运动体能等等,可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获取[1]。初中生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就要将体能的锻炼作为目标,只有保持体能,才能确保足够的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1.2体能的分类
体育学中通常将体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和学生健康有直接关联的体能,如身体抵抗能力、柔韧性、肌肉能力、心肺耐力等等,另一种是和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如力量、速度、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能力、灵敏度、反应能力等等,这两者之间有重叠之处,而初中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的体能主要是与健康和技能相关的体能[2]。
1.3初中生体能训练的要求
首先,初中体育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开展练习。在新课标中指出,要加强发展学生的某些体能,以应对初中生面临的体能发展敏感期,这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发展不同体能对其性别差异的区别[3]。其次,要在运动技能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体能,新课标指出了运动项目训练后学生的提升重点,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性、心肺耐力、健身能力等等,这要求教师在多种运动活动的开展下注重提升学生的力量水平和心肺能力。最后要求初中生安全有效地进行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除了检查运动场所和应用器材外,还要注重采用方法的合理性,预防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2.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
2.1进行与健康相关的体能练习
首先是串联性简单练习,串联性简单练习在当前体育教学学生体能训练中应用比较常见,指串联一些简单的练习,以延迟疲劳感的方式锻炼体能,加强强度。比如练习往返跑、俯卧撑和收腹跳,三项练习比较简单,为了避免单一化的枯燥练习模式,教师可以将这三项练习串联起来。要求学生进行一组5个的俯卧撑练习,迅速跑进10米后再接8个收腹跳,跑动返回后再循环进行两次。这个练习具有一定挑战性,也摆脱了单一化练习的弊端,起到提高一般体能练习强度的目的。其次是合作性单人练习,指的是将原来单人练习的方式变为双人或多人练习的形式,同样能达到减缓疲劳,提高练习效果,增加练习趣味性的目的,还能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改编高抬腿训练,通常情况下的单人训练是靠墙练习,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快速跑步能力和改善跑步过程中蹬伸不充分的现象。练习过程中提倡两人合作,其中一人保持两腿前后开立,重心偏前,另一人通过双手顶住肩部,同样做模拟靠墙的单抬腿训练。两人在各自练习的过程中还能同时观看同伴的练习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2.2进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练习
首先,初中生进行速度练习时,教师要明确对于初中生“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的练习要求,除了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结合学生耐力、力量以及柔韧性的练习需求。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速度时关注到学生身体的承受能力,避免达到最大的负荷,并做好练习前的热身和练习后的放松工作。比如笔者常应用的各种姿势起跑、触线往返跑等辅助性速度练习,跳楼梯、跃障碍等综合力量练习以及校园越野跑、循环跑等耐力速度练习。在训练学生肌肉力量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四肢、腰腹和臀背大肉群能得到锻炼,还要注意到一些相对薄弱的小肌肉群也需得到锻炼。那么就要结合开展的具体运动项目,有所侧重点地增加专门性的力量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共同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肌肉力量。比如进行学生需克服自身重力的各种器械练习、不同姿势下投掷实心球的练习以及强调核心力量的腰腹练习。另外还有心肺耐力的练习,教师则要结合初中生成长阶段所处的敏感时期,不但要发展有氧耐力,还要重视无氧耐力的发展。无氧练习最好穿插在有氧耐力过程中交替练习,才能减少枯燥感,提高训练的效果。比如数字跑、追逐跑、自然地形跑等多样化形式的耐力练习以及行进跳绳等需要借助器械的耐力练习。
2.3综合运动技能与健康练习相关的体能练习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在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教师可将综合运动技能与健康练习训练结合起来。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师要在教学时结合运动项目发展学生的健身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每节课前十分钟时间为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练习。笔者常用的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体能训练策划,比如运球过障碍,学生利用篮球的运球提高自身的速度、灵敏性与灵活性,为了达到强化效果,还可增加练习的密度。另外还有一些对称性的体能练习,教师要结合教材发展学生的体能特点,尤其是加强对学生体能薄弱点的训练和补充,达到最好的体能训练效果。比如快速跑的练习中,重在发展学生下肢运动能力,但上肢的练习则是薄弱点,要确保学生上下肢练习的平衡,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抢球游戏,让学生绕圈跑步,争抢放置在中心的实心球,以平衡上下肢的体能训练。此外,教师还需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创新,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体能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体能[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能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能,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体能训练方式,紧密结合学生个体的身体特点及体育教学要求,有针对性且灵活地开展体能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调整策略,激发学生的体能训练参与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伟林.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J].学周刊,2014,11(9):187.
[2]姜庆军.初中体育教学体能练习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教育,2014,1(20):95-96.
[3]柳燕.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策略实践[J].成才之路,2015,3(7):50.
[4]胡建华.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策略实践[J].才智,2017,2(11):25.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丰塘中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能训练;发展策略
在新课改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初中生体能训练任务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更多从项目成績出发,忽略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导致最终的体能训练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体能训练简述
1.1体能的含义
体能也可称为体适能,指的是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健康体能、运动体能等等,可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获取[1]。初中生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就要将体能的锻炼作为目标,只有保持体能,才能确保足够的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1.2体能的分类
体育学中通常将体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和学生健康有直接关联的体能,如身体抵抗能力、柔韧性、肌肉能力、心肺耐力等等,另一种是和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如力量、速度、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能力、灵敏度、反应能力等等,这两者之间有重叠之处,而初中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的体能主要是与健康和技能相关的体能[2]。
1.3初中生体能训练的要求
首先,初中体育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开展练习。在新课标中指出,要加强发展学生的某些体能,以应对初中生面临的体能发展敏感期,这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发展不同体能对其性别差异的区别[3]。其次,要在运动技能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体能,新课标指出了运动项目训练后学生的提升重点,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性、心肺耐力、健身能力等等,这要求教师在多种运动活动的开展下注重提升学生的力量水平和心肺能力。最后要求初中生安全有效地进行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除了检查运动场所和应用器材外,还要注重采用方法的合理性,预防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2.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
2.1进行与健康相关的体能练习
首先是串联性简单练习,串联性简单练习在当前体育教学学生体能训练中应用比较常见,指串联一些简单的练习,以延迟疲劳感的方式锻炼体能,加强强度。比如练习往返跑、俯卧撑和收腹跳,三项练习比较简单,为了避免单一化的枯燥练习模式,教师可以将这三项练习串联起来。要求学生进行一组5个的俯卧撑练习,迅速跑进10米后再接8个收腹跳,跑动返回后再循环进行两次。这个练习具有一定挑战性,也摆脱了单一化练习的弊端,起到提高一般体能练习强度的目的。其次是合作性单人练习,指的是将原来单人练习的方式变为双人或多人练习的形式,同样能达到减缓疲劳,提高练习效果,增加练习趣味性的目的,还能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改编高抬腿训练,通常情况下的单人训练是靠墙练习,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快速跑步能力和改善跑步过程中蹬伸不充分的现象。练习过程中提倡两人合作,其中一人保持两腿前后开立,重心偏前,另一人通过双手顶住肩部,同样做模拟靠墙的单抬腿训练。两人在各自练习的过程中还能同时观看同伴的练习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2.2进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练习
首先,初中生进行速度练习时,教师要明确对于初中生“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的练习要求,除了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结合学生耐力、力量以及柔韧性的练习需求。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速度时关注到学生身体的承受能力,避免达到最大的负荷,并做好练习前的热身和练习后的放松工作。比如笔者常应用的各种姿势起跑、触线往返跑等辅助性速度练习,跳楼梯、跃障碍等综合力量练习以及校园越野跑、循环跑等耐力速度练习。在训练学生肌肉力量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四肢、腰腹和臀背大肉群能得到锻炼,还要注意到一些相对薄弱的小肌肉群也需得到锻炼。那么就要结合开展的具体运动项目,有所侧重点地增加专门性的力量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共同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肌肉力量。比如进行学生需克服自身重力的各种器械练习、不同姿势下投掷实心球的练习以及强调核心力量的腰腹练习。另外还有心肺耐力的练习,教师则要结合初中生成长阶段所处的敏感时期,不但要发展有氧耐力,还要重视无氧耐力的发展。无氧练习最好穿插在有氧耐力过程中交替练习,才能减少枯燥感,提高训练的效果。比如数字跑、追逐跑、自然地形跑等多样化形式的耐力练习以及行进跳绳等需要借助器械的耐力练习。
2.3综合运动技能与健康练习相关的体能练习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在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教师可将综合运动技能与健康练习训练结合起来。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师要在教学时结合运动项目发展学生的健身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每节课前十分钟时间为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练习。笔者常用的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体能训练策划,比如运球过障碍,学生利用篮球的运球提高自身的速度、灵敏性与灵活性,为了达到强化效果,还可增加练习的密度。另外还有一些对称性的体能练习,教师要结合教材发展学生的体能特点,尤其是加强对学生体能薄弱点的训练和补充,达到最好的体能训练效果。比如快速跑的练习中,重在发展学生下肢运动能力,但上肢的练习则是薄弱点,要确保学生上下肢练习的平衡,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抢球游戏,让学生绕圈跑步,争抢放置在中心的实心球,以平衡上下肢的体能训练。此外,教师还需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创新,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体能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体能[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能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能,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体能训练方式,紧密结合学生个体的身体特点及体育教学要求,有针对性且灵活地开展体能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调整策略,激发学生的体能训练参与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伟林.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J].学周刊,2014,11(9):187.
[2]姜庆军.初中体育教学体能练习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教育,2014,1(20):95-96.
[3]柳燕.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策略实践[J].成才之路,2015,3(7):50.
[4]胡建华.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策略实践[J].才智,2017,2(11):25.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丰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