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100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桡动脉 冠脉造影术 护理
  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是一项金指标。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1]。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血管痉挛的发生等并发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2007年3月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46~84岁。术前有以下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明胸痛,心电图ST-T缺血改变等等。其中单纯行冠脉造影术69例,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31例。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右上肢外展50°~70°放于手术延長板上,手掌朝上。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鞘,同时静脉注入3000U肝素预防血栓形成。在C型臂投影下分别送入左右冠脉造影管或多功能管行冠脉造影。术后拔除桡动脉管鞘,桡动脉穿刺处采用加压止血器(一次性灭菌用品,由特殊设计的支撑板和两个球囊组成)压迫止血。腕部制动4~6小时,术后患者即可步行或轮椅返回病房。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要讲解手术的目的,优点及手术过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流,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对精神紧张患者术前可给予镇静剂。②ALLen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完好。评价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方法: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嘱其握拳数次待手部皮肤颜色变苍白或紫绀,松开尺动脉后10秒内颜色转红润恢复正常为阳性。如阴性提示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不良,则宜改为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③遵医嘱询问过敏史,做抗生素试验,术前1天做好右前臂和双侧腹股沟备皮(以备如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股动脉途径行手术)。术前避免在桡动脉穿刺点附近进行采血,输液,置管等操作。
  术中护理:①协助患者取正确手术体位,摆放好右上肢,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室内环境。②建立静脉通路。及时供给各种物品,器械。默契配合手术进行。③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护理:⑴术毕患者步行或轮椅送回病房后即可进食,嘱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以七分饱为宜,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⑵严密观察病情,向患者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如患者主诉有胸闷,胸痛,出汗,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⑶心理护理:术后常因为手术良好效果、担心并发症、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等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把握好技巧和时机进行心理疏导。⑷术侧肢体护理:①嘱患者取平卧位,腕部平直制动4~6小时。术侧肢体过早下垂也是促进出血原因之一。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和生命体征,重视个体化指导,对防止术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②观察患者穿刺处远端是否有肿胀,疼痛,皮温变凉情况。观察穿刺处有无疼痛,渗血,出血,皮下血肿。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和术侧肢端皮温,色泽,感觉,甲床颜色,手指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③止血过程中患者上肢略抬高,避免剧烈活动。术后2小时避免做屈腕动作。⑸使用止血器加压及护理:①使用止血器加压止血2~4小时。根据每个人的手腕直径不同充气量13~18ml,术后2小时若无穿刺点渗血,可进行第1次减压1~2ml。术后2小时开始放气减压。方法:每两个小时放气1次,2ml/次或每小时放气1次,1ml/次,一般8~10小时后确定局部无出血征象可拆除止血器加压带。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可给予低压维持压迫止血,8~10小时后无出血征象后拆除止血器加压带。手术创口予碘伏消毒,覆盖创可贴24小时。②在放气减压过程中如出现出血,渗血现象可重新将空气注入气囊加压止血。做好相关记录,避免因压迫时间过久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现象。放气减压后听诊桡动脉穿刺处有无血管杂音,排除假性动脉瘤的可能。⑹常见并发症:①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等。②心脏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急性闭塞,冠状动脉夹层等。本组病例术后有16例患者因术中多次穿刺,术后局部有轻微瘀斑外,其余病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应熟知手术相关知识,积累护理经验,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 罗旭芬,马柳英,屈平英.3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8,21(4):819-820.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破伤风 抢救 护理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破伤风杆菌的菌体易被消灭,但芽孢的抵抗力很强,须煮沸30分钟,高压蒸汽10分钟,或浸于50%碳酸中10~12小时,可将其杀灭。引起破伤风杆菌感染的3个条件:①破伤风杆菌直接侵入人体伤口内;②人体抵抗力降低;③有可供细菌生长繁殖的厌氧环境。当机体发生损伤,如伤口窄深,缺血,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及混有其
期刊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变态反应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卡理孜然注射液)是几十年以来广泛用于治疗白癜风的维吾尔医经典方剂之一。它具有调节异常黏液质,活血着色,增加黑色素细胞的功能。以前虽然发现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过敏体质人群的不断增多,对此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断增多。2009~2011年应用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时出现变态反应患者6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17岁,维吾尔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发生内置物断裂或失效患者18例,臨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未解剖复位或缺损未植骨支撑,内固定选择及安放位置不当,未及时治疗骨不连,术后不正确的功能锻炼,过早负重及再次外伤是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的主要原因。结论: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正确的功能锻炼及时处理骨不连,是预防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内固定物 断裂
期刊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管理 老干部  我干休所有离休老干部29人,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5人,患病率高达86.2%,年龄80~93岁,平均86.5%,平均病程26.8年。2007年开始,门诊部在对老干部高血压治疗中引进健康管理概念,实施健康管理策略,加强高血压临床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25例高血压老干部治疗率100%,控制达标率达92.1%,心脑血管事件明显下降。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建立老干部健康管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1例,实施科学护理,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1例糖尿病患者出院时血糖均良好控制,无低血糖、针头堵塞、输注装置滴漏、局部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使血糖良好控制,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能够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护理  胰岛素泵输入称持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循证应用等进行循证护理。结果:术后通过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预防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循证护理解决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气管切开 术后护理  循证护理是遵循证据,通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脑电图误判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68例报告为异常的小兒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假阳性率达30.1%,年龄越小,误判率越高。结论:加强EEG工作者及临床医师对不同年龄阶段EEG基本波形认识并了解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易出现伪差的机率是减少小儿EEG误判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儿童脑电图 误判原因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收集资料,并同时采取及时有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问题,患者经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对CHB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焦虑心理问题的护理,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焦虑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焦虑、恐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矿区糖尿病住院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方法:对11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为不同的年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文化背景、发病时间的不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同,住院通过干预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情况。结论:矿区糖尿病病人對疾病知识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将行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64例,采用常规性的麻醉苏醒监管护理措施;乙组60例,采用针对性的监护管理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術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乙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对术后老年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