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美丽的秋天”安排了四篇课文。“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优美的单元导语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秋天。秋天,是天高云淡,是金桂飘香,是果实累累。秋天在诗人眼中是“最是橙黄橘绿时”,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秋天在学生眼中,是金色巴掌的小树叶,是叶丛间蹦跳的小脚丫,是虫鸣雁去的叮咛。这么美好的贴近大自然的一组课文,秋思秋雨秋声秋景,怎能不抓住这大好机会和学生一起品
秋呢?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完《古诗三首》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两篇课文后,迎来了周末,正值久雨初晴、丹桂飘香的好时节。我结合所学内容布置了一项综合实践作业——走近秋天,寻找美,记录美。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寻找并拍下眼中的美景。学生把美丽的秋景定格在相机里,传到相册。那个周末,看着他们不断上传的作品,或山间红叶,或果实累累,或胖乎乎的南瓜、甜津津的甘蔗,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一张张美景勾起了我的游兴,饭后带着小儿畅游园间小路,醉于桂花的甜美,有感于此情此景此事,诗兴大发,遂得拙句:“回首落叶萧瑟处,怡然自得满径香。”句虽拙,情却真,满意而归。
转眼上班了,星期一的语文课上,我迫不及待地和学生们分享了我的诗句,他们听了都拍手叫好,却又提出了质疑:这首诗怎么这么短,不完整啊?如果是七言绝句,那么还少两句。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趁热打铁,结合本次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想想古诗《山行》中的诗句,第一句该写什么?”学生们说要写去哪了,路况如何。在大家的议论纷纷中,我们写出了首句“登山踏园寻秋去”。再写点什么呢?我故作苦思冥想状,学生们也纷纷认真思考着,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仿佛地上掉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见。看着一张张表情丰富的小脸蛋,真让人忍俊不禁。“小诗人们,这首诗咱们再写点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室里一派积极献计的景象。
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有了“寻秋”的首句,接着是“看秋”“闻秋”,我们写下了 “不闻鸟鸣虫窃窃”。再看学生拍的美景,觉得还有很多秋天的景物没有表现出来,我们又改了一版:“登山踏园觅秋去,枫叶银杏好颜色。瓜果五谷好味道,丹桂飘香满归途。”读着改着,改着吟着,我不禁想起了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于是就讲了“推敲”这个典故。学生们听完故事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思来想去,字斟句酌就是‘推敲’啊,我们也可以当诗人啦。”学生们情不自禁地笑了。
學完《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学生们都被美的语言“俘虏”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国庆小长假,布置了“走近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续篇——走近秋天,写一写,画一画,“我也做个小诗人”之诗配画。体裁自选,字数不限。国庆小长假后收到学生们的诗配画作业,着实惊艳了我的眼球。现代诗、韵律诗皆美,怎一个“赞”字了得!你看:“不闻知了虫鸣声,但闻菊花芳香气。萧萧秋风落梧叶,寒雨连绵增凉意。”小尹的诗不觉间有了几分叶绍翁的感觉。“枫红杏黄漫天飘,秋风萧萧送凉意。大雁迁移南方去,春回大地再归来。”小林的一去一来用得颇为精彩啊!小漆以《柚》为题的诗也写出了自己对秋独特的喜爱:“落日映晚霞,秋来柚子黄。正是丰收季,儿童敲打忙。”小漆假期肯定忙着摘柚子吃柚子了。小房子的诗句颇多劝学的味道:“一夜雨过一夜秋,一点烛光一思忧。少年正当努力时,静待秋后盼丰收。”透过小房子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房妈妈正在灯下辅导小房子学习的画面。小俞的“秋”也是所见皆所画:“秋天瓜果熟,香气满山飘。秋日大丰收,农民笑哈哈。”学生们的作品还有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就能写出这么优美的现代抒情赞美诗,棒棒哒!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赘述了。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深深地被学生们的率真天性、大胆表达、细腻笔触折服。
在收集作业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小林的诗句很好但是没有给画涂颜色,我就跟小林家长聊了下。林爸爸说他看了小林的作业,建议他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调换下位置,那样更能体现季节的特点。小林跟爸爸反复读了之后也不能确定,说要找张老师看看。这个小插曲让我颇感意外,家长也参与了本次活动。这次作业就算有家长的影子又有什么不好呢?在这个过程中,从诗句的琢磨到布景的选择,这不就是家长和孩子在“推敲”吗?就像课堂上我和学生在“推敲”一样。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这不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吗?我不禁在心里呐喊:“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啊!”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后,我把学生们的诗配画作品张贴在班级学科特色展示区。透过学生们稚嫩青涩的文字,我想我已经把一颗叫“推敲”的种子慢慢地种在了他们的心里。透过一幅幅或清新淡雅或浓墨重彩的诗配画作品,我相信一颗叫“推敲”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秋呢?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完《古诗三首》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两篇课文后,迎来了周末,正值久雨初晴、丹桂飘香的好时节。我结合所学内容布置了一项综合实践作业——走近秋天,寻找美,记录美。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寻找并拍下眼中的美景。学生把美丽的秋景定格在相机里,传到相册。那个周末,看着他们不断上传的作品,或山间红叶,或果实累累,或胖乎乎的南瓜、甜津津的甘蔗,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一张张美景勾起了我的游兴,饭后带着小儿畅游园间小路,醉于桂花的甜美,有感于此情此景此事,诗兴大发,遂得拙句:“回首落叶萧瑟处,怡然自得满径香。”句虽拙,情却真,满意而归。
转眼上班了,星期一的语文课上,我迫不及待地和学生们分享了我的诗句,他们听了都拍手叫好,却又提出了质疑:这首诗怎么这么短,不完整啊?如果是七言绝句,那么还少两句。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趁热打铁,结合本次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想想古诗《山行》中的诗句,第一句该写什么?”学生们说要写去哪了,路况如何。在大家的议论纷纷中,我们写出了首句“登山踏园寻秋去”。再写点什么呢?我故作苦思冥想状,学生们也纷纷认真思考着,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仿佛地上掉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见。看着一张张表情丰富的小脸蛋,真让人忍俊不禁。“小诗人们,这首诗咱们再写点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室里一派积极献计的景象。
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有了“寻秋”的首句,接着是“看秋”“闻秋”,我们写下了 “不闻鸟鸣虫窃窃”。再看学生拍的美景,觉得还有很多秋天的景物没有表现出来,我们又改了一版:“登山踏园觅秋去,枫叶银杏好颜色。瓜果五谷好味道,丹桂飘香满归途。”读着改着,改着吟着,我不禁想起了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于是就讲了“推敲”这个典故。学生们听完故事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思来想去,字斟句酌就是‘推敲’啊,我们也可以当诗人啦。”学生们情不自禁地笑了。
學完《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学生们都被美的语言“俘虏”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国庆小长假,布置了“走近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续篇——走近秋天,写一写,画一画,“我也做个小诗人”之诗配画。体裁自选,字数不限。国庆小长假后收到学生们的诗配画作业,着实惊艳了我的眼球。现代诗、韵律诗皆美,怎一个“赞”字了得!你看:“不闻知了虫鸣声,但闻菊花芳香气。萧萧秋风落梧叶,寒雨连绵增凉意。”小尹的诗不觉间有了几分叶绍翁的感觉。“枫红杏黄漫天飘,秋风萧萧送凉意。大雁迁移南方去,春回大地再归来。”小林的一去一来用得颇为精彩啊!小漆以《柚》为题的诗也写出了自己对秋独特的喜爱:“落日映晚霞,秋来柚子黄。正是丰收季,儿童敲打忙。”小漆假期肯定忙着摘柚子吃柚子了。小房子的诗句颇多劝学的味道:“一夜雨过一夜秋,一点烛光一思忧。少年正当努力时,静待秋后盼丰收。”透过小房子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房妈妈正在灯下辅导小房子学习的画面。小俞的“秋”也是所见皆所画:“秋天瓜果熟,香气满山飘。秋日大丰收,农民笑哈哈。”学生们的作品还有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就能写出这么优美的现代抒情赞美诗,棒棒哒!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赘述了。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深深地被学生们的率真天性、大胆表达、细腻笔触折服。
在收集作业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小林的诗句很好但是没有给画涂颜色,我就跟小林家长聊了下。林爸爸说他看了小林的作业,建议他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调换下位置,那样更能体现季节的特点。小林跟爸爸反复读了之后也不能确定,说要找张老师看看。这个小插曲让我颇感意外,家长也参与了本次活动。这次作业就算有家长的影子又有什么不好呢?在这个过程中,从诗句的琢磨到布景的选择,这不就是家长和孩子在“推敲”吗?就像课堂上我和学生在“推敲”一样。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这不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吗?我不禁在心里呐喊:“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啊!”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后,我把学生们的诗配画作品张贴在班级学科特色展示区。透过学生们稚嫩青涩的文字,我想我已经把一颗叫“推敲”的种子慢慢地种在了他们的心里。透过一幅幅或清新淡雅或浓墨重彩的诗配画作品,我相信一颗叫“推敲”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