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师不提问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如果老师不提问,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老师不提问,疑问从何而来?老师不提问,难道学生没有疑问吗?没有疑问,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今年四月,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用他执教《桥》的课例,解答了上面的问题。
  上课伊始,老师板书课题《桥》,同时板书:“无提问自主学习活动”。明确告诉学生,这堂课学什么,怎样学。
  老师先講《桥》的体裁是小小说,是一种以简练的语言、有限的篇幅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学样式,它具备一般小说的基本特征。继而,教师简要讲述小小说的几个要素:人物、场景、情节。之后导入正文学习。当学生自由而充分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老师引导学生从重点段落切入,紧扣关键词语。再通过“读”“思”“议”,自主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同时,指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教师没提问,不是学生没疑问,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自问、互问,问书本、问老师,老师从旁释疑、解惑、提醒、激励。
  其实课文不过几百字,无生僻词语,五年级学生不难读懂。真的有那么多疑问需要老师不断提问吗?
  老师深知,本课的重难点不是解读词句,而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自己揣摩之后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结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有独特的感悟和独特的理解。
  课中,老师相机引出文章的基本表达手法(如“悬念”),然后反扣课题,点明文中的《桥》不仅是生命之桥,也是心灵之桥、精神之桥。桥坍塌了,但老汉村支书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课结束了,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月后,重庆市秀山县特级教师黄光辉采用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方式,在渝、黔、湘边区学校,同样执教《桥》,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说明这种教法适应性很强。教学中,黄老师锦上添花,课尾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出自己希望出现的故事结局。这种读写结合的练习,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延伸了学生的思绪,而且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当前,繁琐提问和当年的繁琐分析一样,成了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习惯性病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依次提出问题,平推式地驱使学生走完教学过程。提问完毕,课也就结束了。课堂上师问生答,表面很活跃,但问题多是浅问题、小问题,还有假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可应声回答。有的答案就在课本上,学生照念不误。这些问题既无语言训练价值,也无思维训练价值,更无思想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问之何益?还由于这些问题多数是教师主观设定,既非文章的精要之点和精彩之处,也非学生内心真实的困惑和疑难。学生答问自然被动消极。从本质上看,教师用“问题”的绳索牵着学生走的做法,是一种改头换面的灌输和貌似温柔的填鸭。这样做,只会造成学生对语言的冷漠和思维的疲惫。
  如果课堂上教师不提问(少问、精问、巧问未尝不可),教学活动不沉溺于琐碎的一问一答之中,不为浅层、劣质、低效的提问浪费宝贵的光阴,也不会为课堂上外观的活跃而自我陶醉。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静心读书、沉潜思考和课堂练笔,从而实现语文知识到语文能力再到语文智慧的提升,学习阅读到用阅读来学习的转型,学会理解到学会运用的跨越。语文本应是学生心中的歌,生活的诗,当语文教学魅力四射之时,语文就进入了生活,融入了学生的心灵。
其他文献
习作指导,缺少的不仅是“文理”的给予,更是“文脉”的疏通,脱离学生实际的纸上谈兵会令学生无所适从。贴近学生的真实需要,让习作教学“走心”,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一、唤醒记忆,关注内心世界  生活即素材,然而许多生活的印迹留存在人的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隐退。如果在隐退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相似情景模块的碰撞,它就很难被再一次激活起来。习作指导中,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那些既有的生活存储,让这
文本解读  《一起做游戏》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次口语交际,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培养乐于交往的意识和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教材内容分三大部分:  一是导语。“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吧!”一句话点出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口语交际话题“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口语交际。  二是情境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这个传统游戏的场景,引发学生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课程育人、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功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如何重建教学价值观、课程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学习观,回归教学的育人本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  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校长领衔的“东林小学语文教学团队”提出的“素养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处于弱势地位。表现为习作教学内容依附于阅读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属品”,缺乏训练体系;习作训练要素不清晰,教学重点难以突出;习作目标泛化,很难体现一课一得。鉴于此,统编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习作教学,虽然内容与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编排上自成体系。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编排的主要特点是“小练笔”“大作文”“习作单元”
40年来,语文教学定位一直在变化中。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中心”、90年代的“能力本位”、课改后的“三维目标导向”,到今天“核心素养”的提出,见证了社会对于学科教学价值的认识、发展与完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定位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功能已经从立足知识、技能深化到思维、审美、精神层面。教与学的目的是为了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提起作文就心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捷径就是广泛阅读,积累语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课文读熟了吗?生字词会写吗?(生答)  师:好,那我们开始听写。这一课有三个生词,准备好,听写第一个:监生。(生听写)  师:“监生”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师:是的,你还知道古代对读书人有哪些称呼吗?  生:秀才。  生:進士。  生:举人。  师:对,这都是对读书人的称呼,
偏旁在传统汉字学范畴指合体字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形旁构成会意字,形旁和声旁构成形声字。可是,汉字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有很多偏旁不能表音和表义了,比如“工”现在读ɡōnɡ,在原形声字“江”“项”中就不能表音了;“月”是肉月旁,在“服”字中却与肉、月无关,看甲骨文,该字写作“”,左上是“凡”(盘子),右部是“又”(手)摁住“”(卩,跪人),即楷书“”(音fú),合起来以强迫跪人持盘劳动
记者:张校长,据我了解,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四年多的时间,173次活动,20余次联盟外出,55余人次专家报告,400余节研讨课……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为首成立的“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四年来走过的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发展历程。请您先简要介绍下“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好吗?  张胜辉:2013年10月15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以下简称“北二分校”)、洛龙区第二
一、语言学习离不开思维能力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术界经过漫長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第一,语言和思维都是大脑的功能,但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它们的功能、特点与生理机制都不相同,且二者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思维的功能在于认识,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语言是一种声音的符号系统,它的特点是民族性,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它的特点是全人类性;语言是在大脑语言区控制下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