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教育者,对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是司空见惯,经常可以在校园或大街上看见一对对早恋中学生的身影。经过长期观察、多次接触此类学生后,发现早恋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现将其根源、危害及处理方式作以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一、早恋现象的成因
  1.社会原因。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市场也随之开放,一些书刊、影视、网络等传媒大量大胆地宣传爱情及西方性生活自由的观念,特别是黄色书刊,三级片,黄色网页的冲击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诱惑力,致使还缺少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求和模仿。
  2.生理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明显呈早熟趋势。生理发育的半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导致青少年在中学就有了对性的蒙眬渴求,愿意与异性交朋友,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生理变化只是性的萌芽时期,带有很强的盲目性。
  3.心理因素。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够健全完善,教育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弱,家长和学校不能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有苦无处诉,心理长期处于空虚,孤单,压抑状态,渴望纯真的爱情,希望找人倾诉,这种倾诉有很强的隐蔽性,不会随意向家长、老师或同性朋友吐露,在这种情况下异性就成为了最信任、最可靠的倾诉对象。
  二、对早恋现象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中学生的爱情与成人以婚姻为归宿的爱情是截然不同的,中学生的早恋是盲目的,不成熟的,是青春发育时期的少年在一定的认识层面上和特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中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对此老师和家长应当依据社会发展形势、学生发育特点及其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循序渐进地教育,为此我们应明确以下几点:
  1.用科学的发展观与学生一起探讨“爱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对异性充满健康思想,形成一种良好的交往模式,以互励为交往目的,学习对方的优点,帮助对方改掉缺点、错误。转移学生的交往内容,帮助这类学生理智控制情感,认清人生价值,与异性适度、健康交往。
  2.树立学生崇高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让学生明确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其次,加强学生的社交修养,充实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开阔中学生的眼界、视野,拓展中学生的人际社交面,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对人生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兴趣。
  3.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特点,能够成熟、理智地控制情绪,坦然面对异性。提高中学生心理教育辅导水平,用健康的观念和知识武装自己。完善校纪校规、法制观念建设,净化文化环境,防止文化污染,坚决杜绝黄色书刊、影视、网页等不道德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给中学生一个宽松,健康的发展空间。
  4.善待已发生的早恋现象。有人说“教师的语言是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深地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对待早恋的问题上,作为老师应在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权的前提下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认识到恋爱的危害性,提早悬崖勒马,理智处理自己的情感,顺利度过这一段青春迷茫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对待已发生的早恋现象切忌粗暴对待,冷漠处理,讽刺挖苦。
  古人治水尚知用疏而不是用堵,堵,水患加剧,疏,因势利导。同样,对于中学生的早恋采取压制或回避的态度是一种最为愚蠢的办法。罗素曾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一言以蔽之,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中,中学生的早恋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最终要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教研室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语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要“多看、多读、多背、多写”。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高考中应付自如,立于不败之地。语文学习,总体来说可分为三大板块:即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诀窍,只有平时的积累和练笔。这学期我主要抓了学生小作文的写作,让他们在课前十分钟,朗读或演讲自己的作品,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收获之一:经常动笔,思维敏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课程理念中又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就必须有乡土素材相配合。  一、教材分析  《城市化》是人教版地理
期刊
初识李镇西老师其人,缘于他的文章《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师生感情,他不但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这篇文章,李镇西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因此记住了李镇西这个名字。  暑假期间,我偶尔在书店看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并急忙回家阅读。从一开始阅读,这本书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了吃
期刊
编者按:  “优秀教学能手”是陕西省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立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教育工作是行为影响行为,生命润泽生命的过程。优秀教学能手,自然在该学科业务非常精湛,不仅是学科改革的引领者,更是学科改革的实践者。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优秀教学能手的作用,带动和引领辖区内的教师呢?本期让我们带你再一次走进教学能手的世界。  “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热切的期盼,扎根学校
期刊
古代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近年来高考试题出现了由单诗向对比阅读转换的考查形式。笔者试图从高考真题中探究对比阅读的类型。  一、同一作者的写景差异  2015年新课标卷I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课本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诗歌进行了比较。这两首诗均出自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作中的离别诗,但前一首为即将赴边塞任职的留别诗(自己远行,作诗赠友),后一首为在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送别诗(友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途径、手段和方法,是人们思维过程的反映,能够将人们对于数学的理性思维体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数学思维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方法的指导下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下面我就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课堂引入,归纳渗透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同学们在观察的过
期刊
做一名受人爱戴的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梦想着辛勤浇灌每一朵鲜花,使之茁壮成长。如今的我,梦想正在实现。回顾这九年的教书育人生涯,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痛苦,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传道授业解惑”,应当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样一堂课,不同文化素养的教师上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上课语言单调,内容
期刊
“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孩子终生幸福和谐发展。  养成教育的意义  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周易·蒙卦》指出:“蒙以养正,圣功也。”把养成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教育评价为圣人的功德。孔子则进一步指出:“性相近,习相远
期刊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密切,充分协调好课堂教学多重关系,能促生教学资源,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一、解读教材,拓展学习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学习内容展开深度解析,要从教材解析中找到教学设计突破的角度,通过学习旧知展开引导,形成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教师深入教材内容研究,为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也为课堂教学生成做好预设。  如在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时,为让学生有更多直观感知,教
期刊
“认识厘米”是小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第一次接触,教学要指向于“单位”意识的确立和培养,而基本的单位“1厘米”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者都是把“1厘米”与“长度单位”割裂开来教学,这样学生形成的认知便不是完整的,甚至会产生偏差。  一个前后呼应的提问引发的思考  执教二年级“认识厘米”的课初,在统一測量工具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提到了直尺,于是教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