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与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有些家长总想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幼儿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觉得这就是对学生最大的爱,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缺失劳动技能,也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幼儿园通过劳动教育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让家长坚定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信念,共同参与進来,形成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长久的支持。
  【关键词】劳动;行为习惯;发展;家园共育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是相对忽视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及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在对幼儿的劳动教育认知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实施起来却仍存在巨大偏差,为了找出偏差的原因,笔者对本班30名幼儿家长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以上两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已经有了劳动教育的意识,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和成功经验,导致家长没有信心和耐心一直坚持下去,并且有了完全依赖学校教育的情况发生,鉴于此种情况,我园决定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幼儿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因此,幼儿园开展劳动课程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将劳动与幼儿教育融合,培养幼儿的正确劳动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促进家园共育
  1.开设劳动日,增加劳动课程,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1)开设劳动日
  将每周固定一天定为“劳动日”,并且幼儿全天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的劳动活动,主要由幼儿动手,教师作辅助支持。例如,带幼儿参观农作物的种植,并组织幼儿种植蔬菜瓜果等,让他们体会到亲近大自然的乐趣的同时也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这样每周一天的重复强化,使劳动意识在幼儿的头脑不知不觉的生根发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增加劳动课程
  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一节劳动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劳动,该如何劳动。同时,通过一些游戏来刺激幼儿劳动的欲望,让幼儿从对劳动的漠视到对劳动的渴望,从而引发幼儿自主劳动的行为意识。
  2.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逐步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
  随着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进入幼儿期后, 幼儿已经具备了参加简单劳动的能力,同时也产生了强烈地与成人一样参加实践的需求和愿望。但是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各方面能力发展不足,他所能从事的劳动还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和为班级、为家庭服务。
  (1)自我服务
  刚入园的幼儿很多都不具备自我服务能力,如,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不懂得整理自己的玩具,甚至不能自主如厕等,自我服务是幼儿走向个体独立的第一步。因此,从幼儿踏入幼儿园第一天开始,便要将自我服务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完成幼儿行为独立的目标。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可以锻炼幼儿劳动能力的小游戏。如,组织幼儿开展穿衣、穿鞋比赛活动等,幼儿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努力,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增强,同时自我服务的信心和意识也均有很大的提高。
  (2)为集体服务
  在班级设置值日表,将幼儿按四至五人一组分配并拍照,将照片贴到值日表上,每天幼儿可以按照值日表轮流来进行值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了解值日流程,并且懂得如何与其他幼儿合作一起收拾玩具、摆放桌椅、餐后清洁餐桌和地面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劳动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领导才能和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对其日后步入社会亦有深远影响。
  3.家园共育,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小部分,而对于幼儿来说,最直接的教育就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古人云:“爱子,教之以义方”“爱子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因此,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很多幼儿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究其原因是父母对幼儿的溺爱以及对自身教育的不自信,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我为家人做点事”等活动,让幼儿将在学校的劳动行为和态度带回家中,除了可以强化幼儿的劳动行为和习惯,还能让家长感受到幼儿成长的喜悦,从而坚定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信念,共同参与进来,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长久的支持,同时还要统一家长的认识: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幼儿帮倒忙,让幼儿在试错中逐步成长。
  4.通过“宝宝争章”的方法来激励幼儿努力完成教育目标
  幼儿园在开展劳动课程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保持对劳动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宝宝争章激励”法,给每个幼儿建立宝宝争章档案,并将档案张贴于教室墙面,幼儿在校园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劳动教育目标,即可获得一枚印章,回到家中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成为爸妈的小帮手,亦可获得印章,得到一定数量的印章可兑换相对应的心愿、承诺或者指定礼品,这样不仅能促使幼儿自主地去劳动,还能在与同伴的竞争中劳动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意义和长远影响
  1.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幼儿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 有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劳动课程,不仅能引导幼儿完成个体独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劳动课程,可以让幼儿学到一些劳动技能,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 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在劳动实践中,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动手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幼儿的自我服务劳动中,哪怕幼儿吃饭时会弄得一片狼藉,也让他自己吃饭,这样他才能从不断地练习中获得经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
  3.锻炼意志,提升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除了动可以训练人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还可以使人形成完善的心理能力。幼儿在劳动实践中,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再重新一次次的尝试,思维需要不停地转换去解决问题,在通过不断地尝试,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意志力和自主思维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幼儿最终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还能成为其自主劳动和解决问题的巨大动力,如此便可形成良性循环,使其一生受益。
  4.为步入小学做好准备,为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孩子在幼儿期如若娇生惯养,不热爱劳动,对其以后一生都将有不良影响, 长大以后想再培养是很难的 ,试想一个孩子在上小学时不会自己系鞋带,不愿自己背书包,吃饭弄得脏兮兮,这是一件很可怕且可悲的事情。幼儿园的劳动课程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劳动,并不一定强求幼儿能取得怎么样的劳动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其对劳动的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为以后的能力发展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劳动对于幼儿来说是可以得到快乐的游戏,是可以提高能力的锻炼,是寻求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的过程。因此,劳动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物质条件相对富裕的时代,且家庭中子女稀少,导致大部分家长对于幼儿的劳动教育十分匮乏,幼儿园开展劳动课程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技能和劳动实践的机会,还为家园共育指明了方向,因为劳动是贯穿一个人的始终,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因此,劳动教育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更容易形成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建伟.怎样加强幼儿劳动教育[J].宁夏教育,1997(Z2).
  [2]李冬梅.在劳动教育中发展幼儿个性[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3(25).
  [3]鄭娟玉.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2019(02).
  [4]陈月玲.谈幼儿自我服务劳动教育[J].学周刊,2011(15).
其他文献
【摘要】顺应时代发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合作学习理念渐渐实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展现出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理念,在各学科中大展身手,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语文,对学生在今后能否理解题目以及对其他科目考察范围能否精准理解都有一定作用。在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断教学实践和探究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与小学语文教学相适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能极大地提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课堂不再是优等生的“专利”,在实施开放教学的今天,教师肩负着使全体学生走上成才之路,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层次人才的重任。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
【摘要】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显示出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找好自己的定位的迫切性,这一切在笔者设计和使用数学预习单后有了见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单;自主学习;习惯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把学习还给学生,笔者在设计和使
无论课堂教学改革怎样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我们都绝不能脱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回归文本,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文本承载的内容、风格、情感等,还要利用文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续发展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从课文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入点,是训练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文本的题目,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质疑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从课题中提出探究性
【摘要】新课改要求学校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小学教育中,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因此,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十分受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文本阅读,只有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水平。本文主要分析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作用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达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
近年来,绘本阅读得到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绘本已经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主要支撑。但由于绘本阅读指导的方法的“缺席”或阅读指导的“缺招”,导致绘本阅读流于缺少思考的幼儿式阅读,或从头翻到尾、随意性的浏览式阅读,以及误解为绘本字少不利于写作学习的功利性阅读等现状。  叶圣陶说:“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圣陶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
【摘要】小学是人生成长、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篮球运动作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方式之一,在小学体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此,本文针对小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础,提出小学篮球教学游戏化的设计思路,即以游戏教学为主旨,借助合理创设的教学情境及教师的适当指导,构建快乐篮球课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而许多地理规律、地理现象、特点、原因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创新拓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从如何进行地图教学对初中地理课堂的重要意
【摘要】从心理教育学角度上来看,游戏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能够满足儿童对快乐和知识获取的需求。而数学游戏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将数学知识隐藏于游戏活动当中,能够兼备数学与游戏的特点,让学生在玩游戏当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本文建立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基础上,对数学游戏活动的展开和构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通过推行数学游戏教学来改善数学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0-21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学会使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 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3.情感态度:体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