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文章追溯历史,概述年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在战争频繁的年代,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背景,结合中国的年文化,试论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历史起源,浅析朱仙镇木板年画流露出浓厚的中原民间风情。
关键词:朱仙镇;年画;门神;战争;太平;中原;民间。
1.朱仙镇木板年画概述
朱仙镇,因其木板年画而闻名于世。朱仙镇木版年画木板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
门神画既是年画的起源,也是年画里最为重要的一支。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由门神画起,后来又加入了以祈福为主的神祗画。门神画的诞生于一个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行军途中,夜遇小鬼侵扰。秦琼和尉迟敬德主动请命,守护在大帐外,一夜相安无事。如此一连数天,唐太宗疼惜爱将辛苦,令人将两位爱将画像贴在门上,从此再无小鬼敢来。
那么朱仙镇木板年画为什么会始于唐兴于宋?本文将试从历史与百姓心理背景做一些浅析。
2.朱仙镇木板年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心理背景
基于朱仙镇木板年画始于唐朝,笔者以唐朝为中心时间轴,分别向唐朝以前和唐朝以后分析年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东汉末年至唐朝建立,期间三百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政权频繁更迭,生灵遭到涂炭,生产遭到破坏。在人类所有的苦难中,没有什么比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大了。曾经温馨美好的家园成为残垣废墟,本该绿色葱茏的田野,尸首遍横。渴望有序,渴望太平,渴望安定,可以说是人们当时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
唐统一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任何艺术形式的诞生,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环境。统一安定的社会在人们实现了和平心愿的同时,也加剧着人们对于曾经战乱的恐惧与憎恶。于是,人们假借着一个传说,将对于这种安定生活、太平盛世的珍惜,对于战乱的拒绝,都表现在了门神画上:祈求门神守护自己家园的平安,祈求来年能够继续安居乐业。从来都是以战争终止战争,以武力制服武力。秦琼和尉迟敬德既是武艺高强的代表又是正义忠勇的象征,人们用当时唐朝这两位既是开国大将又是战神的画像贴在自己家门上,于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年画诞生了。
从唐的结束,到五代十国,再到宋朝的建立,又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当宋初定,人们对战乱的诅咒,对太平的期盼,借助雕版印刷技术的改进,使门神年画迅速普及推广,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门神年画犹如战乱的咒符、安定的旗幡,表达着人们远离战乱、永葆太平的心愿!
年,从来都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在人的思想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人们在过年时候将旧的抛弃,把所有美好的愿望期许给新的一年,祈求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随着生活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在门神画的形式外又加入了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祈福的神祗图案,使得朱仙镇木板年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平实的生活。作家冯骥才先生说:“中国农耕的文明跟大自然的节律有关系。过年的时候,更多的理想和愿望要进入人们的心灵里边,这种心理就体现在年文化里。中国年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生活尽量地理想化,使理想更多地生活化,它反映到了年画里面。年画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有大量的吉祥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传说;……这方面没有一种中国艺术可以和年画相比!”朱仙镇年画正是反映了中原劳动人民渴望平安幸福生活的朴素心愿。
3.朱仙镇木板年画中流露出的中原民间风情
鲁迅先生曾给予朱仙镇木板年画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朱仙镇地处中原,木板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有着北方劳动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北方,借用苏轼一句诗词来描述:“春色三分,两分泥土一分流水”, 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风沙漫天、干燥晴朗。
朱仙镇木板年画对于对比色的大胆运用,是它的又一特点。关于配色,有“黄配紫,丑到死”的说法,在朱仙镇的木板年画中,黄色和紫色的搭配却处处可见,不仅没有丑陋的感觉,而且出乎意料的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黄色和红色搭配显得喜气洋洋,加上紫色更显得尊贵且有跳跃感。以暖色为主,多数人物脸部采用白脸,眼皮却是红色,这是朱仙镇木板年画特有的装饰手法。
朱仙镇木板年画中,人物多是头大身小,比例夸张,将人物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体构图讲究均衡,人物形象高大而坐骑较小,主题人物高大,随从人物则较小。完全抛弃了透视和常规比例的艺术手法,也是年画所独有的,劳动人民的稚拙使人更有亲切感。
总结: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富足是人们永远的追求。相信朱仙镇木板年画这源自民间的古老艺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只要看看我们现在过年,在合家欢庆、喜气洋洋的同时,家家户户都忙着张贴年画,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者简介:高 亮,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隆梦琪,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10级研究生 。)
关键词:朱仙镇;年画;门神;战争;太平;中原;民间。
1.朱仙镇木板年画概述
朱仙镇,因其木板年画而闻名于世。朱仙镇木版年画木板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
门神画既是年画的起源,也是年画里最为重要的一支。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由门神画起,后来又加入了以祈福为主的神祗画。门神画的诞生于一个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行军途中,夜遇小鬼侵扰。秦琼和尉迟敬德主动请命,守护在大帐外,一夜相安无事。如此一连数天,唐太宗疼惜爱将辛苦,令人将两位爱将画像贴在门上,从此再无小鬼敢来。
那么朱仙镇木板年画为什么会始于唐兴于宋?本文将试从历史与百姓心理背景做一些浅析。
2.朱仙镇木板年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心理背景
基于朱仙镇木板年画始于唐朝,笔者以唐朝为中心时间轴,分别向唐朝以前和唐朝以后分析年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东汉末年至唐朝建立,期间三百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政权频繁更迭,生灵遭到涂炭,生产遭到破坏。在人类所有的苦难中,没有什么比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大了。曾经温馨美好的家园成为残垣废墟,本该绿色葱茏的田野,尸首遍横。渴望有序,渴望太平,渴望安定,可以说是人们当时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
唐统一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任何艺术形式的诞生,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环境。统一安定的社会在人们实现了和平心愿的同时,也加剧着人们对于曾经战乱的恐惧与憎恶。于是,人们假借着一个传说,将对于这种安定生活、太平盛世的珍惜,对于战乱的拒绝,都表现在了门神画上:祈求门神守护自己家园的平安,祈求来年能够继续安居乐业。从来都是以战争终止战争,以武力制服武力。秦琼和尉迟敬德既是武艺高强的代表又是正义忠勇的象征,人们用当时唐朝这两位既是开国大将又是战神的画像贴在自己家门上,于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年画诞生了。
从唐的结束,到五代十国,再到宋朝的建立,又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当宋初定,人们对战乱的诅咒,对太平的期盼,借助雕版印刷技术的改进,使门神年画迅速普及推广,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门神年画犹如战乱的咒符、安定的旗幡,表达着人们远离战乱、永葆太平的心愿!
年,从来都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在人的思想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人们在过年时候将旧的抛弃,把所有美好的愿望期许给新的一年,祈求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随着生活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在门神画的形式外又加入了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祈福的神祗图案,使得朱仙镇木板年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平实的生活。作家冯骥才先生说:“中国农耕的文明跟大自然的节律有关系。过年的时候,更多的理想和愿望要进入人们的心灵里边,这种心理就体现在年文化里。中国年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生活尽量地理想化,使理想更多地生活化,它反映到了年画里面。年画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有大量的吉祥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传说;……这方面没有一种中国艺术可以和年画相比!”朱仙镇年画正是反映了中原劳动人民渴望平安幸福生活的朴素心愿。
3.朱仙镇木板年画中流露出的中原民间风情
鲁迅先生曾给予朱仙镇木板年画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朱仙镇地处中原,木板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有着北方劳动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北方,借用苏轼一句诗词来描述:“春色三分,两分泥土一分流水”, 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风沙漫天、干燥晴朗。
朱仙镇木板年画对于对比色的大胆运用,是它的又一特点。关于配色,有“黄配紫,丑到死”的说法,在朱仙镇的木板年画中,黄色和紫色的搭配却处处可见,不仅没有丑陋的感觉,而且出乎意料的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黄色和红色搭配显得喜气洋洋,加上紫色更显得尊贵且有跳跃感。以暖色为主,多数人物脸部采用白脸,眼皮却是红色,这是朱仙镇木板年画特有的装饰手法。
朱仙镇木板年画中,人物多是头大身小,比例夸张,将人物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体构图讲究均衡,人物形象高大而坐骑较小,主题人物高大,随从人物则较小。完全抛弃了透视和常规比例的艺术手法,也是年画所独有的,劳动人民的稚拙使人更有亲切感。
总结: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富足是人们永远的追求。相信朱仙镇木板年画这源自民间的古老艺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只要看看我们现在过年,在合家欢庆、喜气洋洋的同时,家家户户都忙着张贴年画,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者简介:高 亮,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隆梦琪,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10级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