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 时尚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媒体情境,构建激情课堂
  1.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语文新课导入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掌握语文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新课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教师巧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能大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思维,诱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致。
  2.运用媒体,渲染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课堂。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给学生多重感觉刺激,让他们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迅速而敏锐接受并处理信息,从而在多媒体创设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感受文本,学生心灵和作者的心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心心相印,达到一种不用言传的默契,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插播电影片断,把孔乙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再现给同学们,学生注视着画面倾听教师范读。孔乙己自恃知道“茴字有四样写法”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的狡辩,说明他自命清高、自欺欺人、死要面子;“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出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反映出他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的人。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演示,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思想、心理的分析,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悲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之心。高尔基曾说过:“艺术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用图画来描写现实。”运用音像材料,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激励学生去认知、去探究、去思考,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感受媒体魅力,打造时尚教学
  1.自主学习,焕发活力
  自主学习是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也是语文学习能力形成的标志。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人为本,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抽象变成具体;使有些乏味、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鲜明。多媒体突破了文本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超大平台。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愿望更加强烈。当然,作为教师要把多媒体用在细微处,细化教学内容,慢化学习过程,深入对文本探究,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探真语文,追求时尚
  多媒体可以为语文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悦耳的声音、精彩的图像和丰富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有目的地创设具有生动、形象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在短时间内获取栩栩如生的画面和互动功能,探索真实、有效、互动的语文课堂, 使学生兴趣盎然,对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父亲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这是怎样的背影?可从衣着、走路的姿势、爬月台的动作去引导。"我"联想到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够解除,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多久呢?学生质疑: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买橘子一事应让 “我”去,不应该让年老多病的“父亲”去。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浏览,合作交流,经过激烈的讨论,理解语文和家庭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悟孝心,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恩情,深切地感悟到父爱的伟大,知道了珍惜父爱,感恩父爱。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扩大授课范围,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时尚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教师了解教情与学情的重要途径。同时,合理的作业布置、科学的作业评价,更是能为作业插上高效的翅膀。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重复作业、应付作业、抄袭作业成了常见现象,低效甚至无效;教师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缺乏长效的评价机制,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作业已经沦为“鸡肋”;教师的激励性评语不能因生而异
期刊
一、重视质疑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在创新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需要教师善于挖掘、设计。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抓疑难点质疑问难呢?那么教师就应巧妙引导循序渐进,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只有在消其忧,练其胆的宽松学习环境下,授其法才能让学生在乐学、善学、
期刊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位置,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而自主学习是学生取得学习、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作为求知者,要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培养出自主学习、探讨以及运用的能力。  一、中学语文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
期刊
“氛围”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作文中的氛围是指笼罩在文章中的一种韵味,一种情调,是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一股文气。这种氛围的创设,可以使文章蒙上一层特殊的面纱,给读者以品味、咀嚼的空间,赢得心灵的共鸣。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如何创设文章的情感氛围呢?  第一、环境渲染法。一部电影或戏剧要打动人,总少不了背景音乐的配合,或激昂,或舒缓;或欢快,或忧伤。如果离开了音乐的渲染,也许作品就失去了震撼力。同样,作文要
期刊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想象,真挚的情愫传颂千载,成为中国文化最瑰丽的珍宝。 如此厚重而丰腴的文化土壤,当是我们培育优秀民族的优越基础。故此,我们不能不重视诗词的教育与传播。  一、学诗的门径当在吟诵  首先,吟诵是学生学诗之兴味之所在。朱自清《论诗学门径》对此讲得很精当,他说“据我数年来对于大学一年级的观察,推测高中学生学习国文的情形,觉得他们理解与鉴赏旧诗比一般文言困难,但对于诗的兴味却比文
期刊
家庭作业,是教师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完善。传统的家庭作业,主要流程为:接受任务——回家各自完成——隔日上交——教师批改——评讲。从完成到反馈完成的结果,周期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疑难亦得不到及时解答,有错误还得等到第二天老师批阅完后才知晓,得不到即时反馈,而且个体千差万别的问题亦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引领。长此以往,逐渐消钝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作业
期刊
一、以读带动全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浓浓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有它的特殊意义。诵读指导得法、得当,自能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时,把学生引入更深次的赏读领域,课堂自能洋溢浓浓诗意。  1、应注重诵读的技巧指导,诵读吟咏逐步深入,力求引向“美读”的境界。  首先应指导学生读准节奏。四言诗二字一顿,五言七言的在此基础上小有变化。句有节
期刊
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许多人对朱自清先生《春》的结尾早已熟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每每读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感慨,朱自清先生想像的笔触竟将春描摹得如此真切具体,生机勃发,美丽动人。  想象往往才能产生美。有了想象,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能腾飞,就能点染、创造出具体、鲜明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班主任则是这个家的家长。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成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在学校成长,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
期刊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就必须广泛吸收和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从日常生活和玩嬉中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农村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没啥可写。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其实,农村孩子有着城市孩子惊奇和羡慕的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