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课程。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新课标需要新理念的指导,理念不同了,上课的方法就不同了。那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是每一位老师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作为一名一线老师,谈一下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以“趣”为导,使学生乐学
上好“品德与生活”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它上成学生喜爱的课。只有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趣的方式多樣,例如:故事激趣、游玩激趣、表演激趣、活动激趣等。例如,我教《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一课,我就运用了“故事激趣法”。我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导入,使学生了解长城,由秦始皇讲到秦兵马俑,由国内到国外,讲到金字的奇迹,狮身人面像以及雅典围城和罗马角斗场。这样以故事形式讲授,避免乏味,单调。既便于学生理解本科教学重点,又使他们对这一史实产生极大兴趣。
二、倡导体验,使学生爱学
1.亲自体验,完成练习
教材中设计了“我们来体验”,的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可尽情地发表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可将自己收集的信息或心得与他人交流。也可让学生亲自尝试,入情入景。例如:体验题,说说不同地方的方言,比如“鞋子”,你们那里怎样讲?做这个题,可让学生讲各地不同的方言由此引出其它词语在各方言中的不同发音。结果学生个个捧腹大笑,体验了快乐,从而也认识到我们应该尊重方言,大力推广普通话。
2.亲自实践,认识社会
社会实践是培养小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现实世界,适应生活不可缺少的形式,只有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他们认识生活,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
(1)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一单元前,我让学生向农民调查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作物,农产品及家长的特产,近年来农民菜篮子的变化,关于种地的一些常识,以及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在教学时,学生交流调查收获。使学生知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在我们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从而体农民的辛勤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感受现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观察
小学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中,应通过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更多地了解社会。如教《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一课。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了解并不多,除了通过网络查找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外,我注重学生的亲历与感悟,多创造学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观察,调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调查采访周围的生活环境,调查学校,家庭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情况。搜集资料,交流展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了让学生认识我们的水资源,我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公司考察咨询,使学生提高节水意识,通过采访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严重性,感受自己肩负重任,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立志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如教《快快参与环保行动》一课。我组织学生注意收集废纸、罐头盒、空瓶子,使这些废品能被循环利用,回收旧电池做合适处理;设计有关环保口号、漫画到街道宣传;组建环保小分队等,即培养学生参与兴趣,又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评价,使学生愿学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于是,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法,就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好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的动力,我们的评价不应单单是对与错的评价,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学生的点滴进步,作为老师应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地给予肯定。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促进学生改进。
四、鼓励合作,使学生会学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同学之间利用这一方式,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启迪,相互补充,最后统一认识,达成共识。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人人都有“想”、“说”和“做”的机会,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教《锦绣中华在我心中》《体验工作流程》《祖国,我为你骄傲》等“学习广角”的内容,就完全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老师指导分组后,各小组根据内容,自由制定计划,步骤,安排活动,最后交流经验。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真正地使“要我学”变“我要学”。
总之,在每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中,我都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发展的希望。使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学海无涯乐泛舟”。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中心小学)
一、以“趣”为导,使学生乐学
上好“品德与生活”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它上成学生喜爱的课。只有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趣的方式多樣,例如:故事激趣、游玩激趣、表演激趣、活动激趣等。例如,我教《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一课,我就运用了“故事激趣法”。我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导入,使学生了解长城,由秦始皇讲到秦兵马俑,由国内到国外,讲到金字的奇迹,狮身人面像以及雅典围城和罗马角斗场。这样以故事形式讲授,避免乏味,单调。既便于学生理解本科教学重点,又使他们对这一史实产生极大兴趣。
二、倡导体验,使学生爱学
1.亲自体验,完成练习
教材中设计了“我们来体验”,的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可尽情地发表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可将自己收集的信息或心得与他人交流。也可让学生亲自尝试,入情入景。例如:体验题,说说不同地方的方言,比如“鞋子”,你们那里怎样讲?做这个题,可让学生讲各地不同的方言由此引出其它词语在各方言中的不同发音。结果学生个个捧腹大笑,体验了快乐,从而也认识到我们应该尊重方言,大力推广普通话。
2.亲自实践,认识社会
社会实践是培养小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现实世界,适应生活不可缺少的形式,只有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他们认识生活,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
(1)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一单元前,我让学生向农民调查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作物,农产品及家长的特产,近年来农民菜篮子的变化,关于种地的一些常识,以及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在教学时,学生交流调查收获。使学生知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在我们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从而体农民的辛勤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感受现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观察
小学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中,应通过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更多地了解社会。如教《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一课。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了解并不多,除了通过网络查找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外,我注重学生的亲历与感悟,多创造学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观察,调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调查采访周围的生活环境,调查学校,家庭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情况。搜集资料,交流展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了让学生认识我们的水资源,我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公司考察咨询,使学生提高节水意识,通过采访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严重性,感受自己肩负重任,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立志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如教《快快参与环保行动》一课。我组织学生注意收集废纸、罐头盒、空瓶子,使这些废品能被循环利用,回收旧电池做合适处理;设计有关环保口号、漫画到街道宣传;组建环保小分队等,即培养学生参与兴趣,又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评价,使学生愿学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于是,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法,就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好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的动力,我们的评价不应单单是对与错的评价,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学生的点滴进步,作为老师应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地给予肯定。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促进学生改进。
四、鼓励合作,使学生会学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同学之间利用这一方式,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启迪,相互补充,最后统一认识,达成共识。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人人都有“想”、“说”和“做”的机会,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教《锦绣中华在我心中》《体验工作流程》《祖国,我为你骄傲》等“学习广角”的内容,就完全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老师指导分组后,各小组根据内容,自由制定计划,步骤,安排活动,最后交流经验。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真正地使“要我学”变“我要学”。
总之,在每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中,我都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发展的希望。使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学海无涯乐泛舟”。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