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跨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初中数学太枯燥、晦涩,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造成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教材的变化。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规计算,题型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小学、初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小学降低的幅度大,而初中由于受中考的限制,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加深难度。
2.教法与学法的原因
小学时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学习,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学生心理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就知道初中数学比较难学。确实,初中数学课程一开始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有的同学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学习之中,因为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初一新生的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不少小学教师甚至把题型分类,让学生强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四基”培养能力所以,有效衔接策略在刚刚起步阶段尤为重要
三、衔接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绝对值等问题,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初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
2.兴趣至上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恶的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心理,树立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 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夏令营等)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首先,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小学、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小、初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摸清底细,规划教学。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方程概念、基本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初一新生能更快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要能做到每堂课都有方法指导与提高思维层次的训练,引导学生“见题必寻类,见点必索系”,做好方法归类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多向思维的机会。必须“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趣,让学生关注知识,乐于探索知识。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作为一名初中生,必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白学习能使他们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需要。
总之,在初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一、造成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教材的变化。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规计算,题型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小学、初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小学降低的幅度大,而初中由于受中考的限制,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加深难度。
2.教法与学法的原因
小学时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学习,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学生心理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就知道初中数学比较难学。确实,初中数学课程一开始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有的同学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学习之中,因为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初一新生的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不少小学教师甚至把题型分类,让学生强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四基”培养能力所以,有效衔接策略在刚刚起步阶段尤为重要
三、衔接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绝对值等问题,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初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
2.兴趣至上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恶的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心理,树立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 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夏令营等)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首先,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小学、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小、初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摸清底细,规划教学。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方程概念、基本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初一新生能更快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要能做到每堂课都有方法指导与提高思维层次的训练,引导学生“见题必寻类,见点必索系”,做好方法归类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多向思维的机会。必须“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趣,让学生关注知识,乐于探索知识。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作为一名初中生,必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白学习能使他们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需要。
总之,在初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