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阳光课堂,释放生命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那么,从哪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呢?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回答,但无质疑。这些现象在平时教学中屡见不鲜,甚至在公开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一种学习的氛围,就得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下面说说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的源泉”。不同的学生认知方式不同,思维模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尽量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尝试、猜想、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充满师生的激情与互动,涌动师生的情感波澜。在课堂上,教师要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数学学习的前台。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鼓励,忌斥责,善于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例如,我在上“工程问题”练习课时,给出这样一道练习题:“打一部书稿,小李单独打10天完成,小王单独打12天完成,小胡平均每天打64页。如果小李与小王两人合打4天,那么就剩256页没有打完。三人合作几天才能打完这部书稿?”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一会儿有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个男生猛地举起手,说:“我的答案是4天。”
  嗯,正是标准答案。我满心欢喜,笑眯眯地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样想的吧!”
  男生:“我是用256÷64求得的……”
  话没有说完,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于是我面带愠色地说:“坐下,好好听听其他同学说吧!”
  在我的责备与同学的嘲笑之下,该男生默默地坐下了。随后,我立刻意识到这将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课堂上我为什么不让他说完?于是我又询问他,他胆怯地说出了自己为什么用256÷64解题的想法:小李与小王合作4天后所剩余256页由小胡来完成,而小胡平均每天打64页,所以小胡打256页就要用256÷64=4(天),这个天数与小李、小王先前合作的天数相同,因此,他们三人合作就需4天完成。
  面对他的回答,全班同学也恍然大悟,我不禁当场为他鼓起了掌声。这是多么独到而简洁的解法呀。这不就是我们鼓励和提倡的直觉思维吗?
  在一种非常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再胆怯,对话交流也畅通了,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凸显,这何常不是教师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动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当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想买一台长虹彩电,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耀达商场标着‘彩电八折大酬宾’,苏宁商场标着‘彩电一律九折优惠’。你说老师应该到哪家商场去购买?”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在争论声中达成一致协议:先摸清商店彩电的原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然后计算出彩电卖出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到哪家去购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到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更为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疑难最容易产生探索性的反射,从而思维也应运而生。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考。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释疑的欲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价值,使学生从现有水平出发,并对所提的问题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这对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十分必要。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性质”时,先设计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上“3、30、3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300总比30和3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议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我又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议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3分米=3.0分米=3.00分米。”我接着问:“像3、3.0、3.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动了思维的闸门,并培养了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设疑,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既紧凑又愉快的展开状态,也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不断去发现、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自主发展,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益。
  四、创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猜想是一个人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推力能力等多种智力作用的结果。数学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与方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学生天生好奇,乐于猜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猜测,并在教学中合理地创设猜想情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后,我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圆可能有那些特征吗?”同学们在小组交流后提出了很多种的猜想。我又说:“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猜想了圆有那么多的特征。但是你们的猜想对吗?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请试试看。”于是全班同学各自想办法验证:有的折圆,有的量折痕,有的在圆上画直径、半径,有的列表格记录量的数据,有的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自己的新发现……
  整个课堂上气氛活跃而有条不紊,同学们大胆地展露着各自的想法并自我实践验证,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览无余。学生在这种“猜想—验证”的学习情境中,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自主探索、发现了新知。
  五、创设合作与竞争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
  在创设合作与竞争的情境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由于学习任务是由大家共同承担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处于全开放状态,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使小组成员共同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使学生从中寻找自我价值,认识自身,自我发展,充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某路口一分钟内四种车辆(小汽车,大客车,货车,摩托车)来往行驶情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看录像,把有关数据填入表格。放第一遍录像时,要学生说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大家感到录像放得过快来不及数,讨论出用做标记的方法统计。放第二遍录像时,学生都采用了自己的标记方法,但觉得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自发产生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进行小组分工。放第三遍录像时,学生分工合作,有的组每人统计一种车辆,有的组两人看车型,两人做标记,从而对各种车辆的数量都给出了准确的统计。
  这样的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的意识。
  又如,我在练习课上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口算比赛,如:夺红旗、比比谁跳的远、登高冠军等竞赛游戏。在竞赛中,学生个个热情高涨,把小小的比赛搞得热火朝天。此外,我还组织了以个人为单位的“口算大王”的评比活动,学生准备充分,摩拳擦掌,都打算在预定的评比活动中大显身手。由于学生表现欲强、竞争意识浓厚,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创设规模有大、有小的竞争情境,能够促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的这种“竞”境,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也可以是对习题速度、练习质量的评比。
  竞争是一种健康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可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惠娟.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数学.地质出版社,2000,3.
  [2]杨惠娟,高春花.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3]唐琴.创设情境激励探究.中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教师只有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能力。要提高词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按照《新大纲》的精神,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词语教学,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要抓住每个契机,“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这将为未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架起
摘 要: 两性在言语交际中遵从礼貌原则的情况不同,女性语言比男性语言更符合礼貌原则的要求。女性语言委婉得体,喜欢赞美对方,尽量与对方保持一致,使用间接性的语言,对于弱势的一方,不乏使用关爱同情的言语,而男性则相反。本文选取《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从策略准则和宽宏准则、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等方面,总结其中所体现的礼貌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礼貌原则 性别差异 《傲慢
摘 要: 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相整合的产物,它应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进行教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教育游戏的运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需求,恰当的策略在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注入情感,从而使学生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可以从教学设计情感化和游戏化学习环境情感化两个方面出发。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育游戏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感触颇深:“在现代教育中,音乐教育同样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音乐教育能培养儿童具有爱国情感,对祖国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儿童是祖国的接班人,是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逐步树立长大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为以后进一步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品质打下基础。”每个星期一学校升国旗仪式上,我都会看到这
摘 要: 英文电影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开辟了崭新的思路,因而将英文电影应用于语言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本文以好莱坞经典音乐歌舞剧《音乐之声》为例,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了说明,并以此为契机,激发、训练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英文电影 高职英语 视听说教学 《音乐之声》 教学
摘 要: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两大哲学史上两大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他们对于美学的看法,尤其是美学中关于文学艺术的看法。本文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哲学观入手,分析由此所引发的两者对美学中“文学艺术与客观现实的关系”看法的差异。  关键词: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观 文学艺术观    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生活背景  在柏拉图时代,雅典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新兴
一、教育目标的基本维度与核心  教育,顾名思义,既教又育,教育结合。教育在其手段、目标和宗旨上都应是一致的。所谓教,侧重于传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主要指科学文化知识。它指向的是学生在其人生发展上的谋生发展的手段、技能和素质,“智”育占了较大的部分。所谓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和德行,主要指道德文化修养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它指向的是学生在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立志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进行
高考《哲学常识》的主观题得分普遍低,考生在心理上存在畏惧感。自2008年至2010年,在甘肃省采用的全国统考卷中,《哲学常识》主观题始终保持20分的分值,且都以分析题和说明题的题型出现。我就《哲学常识》部分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哲学常识》部分分析、说明题的构成  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分析、说明题由情境材料和设制的问题的两部分构成。情境材料涉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
摘 要: 《归园田居》(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整个诗歌意境恬静优美,表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由衷的热爱和赞美;语言质朴、自然、平淡,却平字见奇,淡中有味;整首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首尾呼应,形式上具有音乐之美和结构之美。此外,诗歌还体现了作者率真自然、鄙视权贵、厌恶官场、傲岸不屈、洁身自好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令人敬仰的高尚人格。全诗不仅给人以文学艺术的熏染,而且给人以精神
摘 要: 当前,高校新闻网作为高校信息发布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文化宣传战线,也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新闻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功能,以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为例,针对当前高校新闻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途径,希望有助于高校新闻网更好地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高校新闻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解决策略    一、高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