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育人价值调查与反思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亟待挖掘。浙江省武义县“希望之光”团队的班主任通过对中国农民丰收节育人价值的调研和开发,有效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核心素养,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振兴。
  【关键词】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班主任;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48-03
  【作者简介】程露,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浙江武义,321200)教师,一级教师。
  中国农民丰收节于2018年设立,时间为每年的“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項重大决策,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教育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公益清单”中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公益任务:号召中小学校在丰收节前后,结合劳动教育、社会综合实践,组织引导中小学生体验乡村生活,培养学生从小热爱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尊重农民,感恩自然。这更明确了开发中国农民丰收节育人价值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的乡村班主任团队对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所具有的丰富教育价值进行了校本化的开发,以加强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发展的互动,提升学生、家长、教师的相关素养,推动乡村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战略之中。

一、乡村班主任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认知现状分析


  本研究团队于2019年8月27日开始对乡村班主任对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知晓度、参与度等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最终回收69份,问卷的相关信息采用Excel表格进行归类整理,并生成分析图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乡村班主任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了解较少。
  在“是否了解有关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相关信息”这一问题中,仅1位班主任表示非常了解,9位表示比较了解,还有28位班主任表示只是听过,不知道具体内容。而在知道中国农民丰收节的38位班主任中,仅4位参加过相关的活动,其中1位参加了学校幸福农场的活动,1位参加了村里关于农民丰收节的庆祝活动,1位现场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最后1位是带领学生参加了劳动实践体验活动。这些都反映出乡村班主任对中国农民丰收节了解较少。
  2.乡村班主任普遍认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教育价值。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知道中国农民丰收节的38位班主任中,有27位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非常值得研究,有11位认为不太确定其中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乡村班主任还是对中国农民丰收节感兴趣的,并且愿意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对学生开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援乡村班主任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实践建议丰富,仍待挖掘。
  与此同时,班主任们针对2019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班主任提出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农村,组织开展农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种植的意义,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有的则认为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活动或班级节气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以此宣传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些班主任认为可以先了解相关政策及当地的做法,同时开发一些地方性课程,发动家长、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走进田园;还有的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们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关注农村新气象,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虽然这些实践建议很丰富,但仍停留在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体验的阶段,缺少了对中国农民丰收节所包含的历史及文化的了解,亟待班主任们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进行深挖。

二、乡村班主任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育人价值开发


  在前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就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育人价值开发对一些班主任进行了访谈,访谈结论如下:
  1.结合劳动教育传承乡村农耕文化精神。
  王老师是武义县S小学的一位班主任,近50岁的她,经历了从务农到定居城市的过程,总会感慨“现在的孩子真的是特别不爱惜粮食”,而笔者也确实感受到了———每天中午食堂最满的地方不一定是学生的肚子,而是装剩菜剩饭的垃圾桶。学校有农场,学生也会定期去实践,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时候的劳动任务由父母代办,孩子基本上就是去拍几张照片就算完成任务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种点菜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王老师认为:“新中国是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共同建立的,作为中国人不能忘本,我们总得知道农民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东西吧。”作为老一代的班主任,王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比不上以前的孩子,不是在成绩上,而是在吃苦耐劳这一精神品质上,这也正是新时代农民身上仍保有的。因此,乡村班主任可结合劳动教育开展相关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2.结合亲子活动形成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世界;家长与教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关键人。而现实是,乡村家长大多时候是缺位的,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孩子和学校的责任,自己只需要努力赚钱养家就好。
  涂老师是武义一所乡村小学的“80后”班主任,她就“如果您来挖掘丰收节的教育价值,您会做哪些工作?您觉得可以结合什么来开展?或者说您觉得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给学生带来什么?”这几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理解与设想。从她的班级来看,务农的家长不在少数,家长对于农事非常在行,这样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这些学生对农事并不陌生,但对父母却没有敬佩和欣赏之情。因此,涂老师希望通过亲子劳动实践活动———认识农作物、采摘水果、家长课堂等,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感受父母的优秀与高尚,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和谐,真正形成家校合作的育人新模式。
  3.结合校本特色开发实践课程。   任何的实践活动都需要与课程体系相联系,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陈老师是武义县乡村D小学的一位90后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何老师是武义县S小学的教科室主任兼班主任,两位老师都热衷于课堂教学改革及教科研工作。笔者对两位教师进行了线上访谈,就“如果您来挖掘丰收节的教育价值,您会做哪些工作?与语文教学、课程开发可以怎样联系起来?您觉得可以结合什么来开展?”这几个话题进行了交流。
  陈老师提出可以尝试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带着学生走进农家,与农民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次农家生活,引导学生将心目中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写出来、讲出来、唱出来,例如: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和学生一起来认识和粮食有关的字词,共学庆丰收、珍惜粮食的诗词;从传统节日角度,了解中国古代的农耕习俗、农业知识,进行文化积累。何老师想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点,开设农耕课程。
  四位教师虽出生于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但对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有着丰富且有价值的思考。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确实有着丰富且多元的教育资源,这些值得班主任们深入挖掘。

三、中国农民丰收节带来的思考


  1.让农村成为学生劳动实践的基地。
  武义县对社区的划分仅是地域上的,城区的社区资源远不及乡村集中,武义的新农村建设各有其独特性,农村的学生需要这些丰富的社区资源来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让农村成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基地,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主人翁意识,烙下“我是中国小公民”的印迹,应当成为乡村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之一。
  2.让学生成为推动农民发展的新力量。
  自媒体时代,网络购物给农民的营销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许多农民不会使用微信、支付宝,不能利用网络将自己的农产品成功推销出去,只会守着那块田、那座山辛勤劳作着。但学生们能成为农民的小老师,学生可以手把手地教农民使用微信、美篇、淘宝等,并协助写好营销文案,让农民享受足不出户交易的同时,感受学习带来的便利。
  3.通过传承农耕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育的繁荣,乡村班主任要努力让学生们感受新农村建设正改变着人们头脑中对农村“贫穷、落后”的思维定势。同时,不同的乡村总会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学校可以更深入地开发校本资源,将当地的乡村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尝试形成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从而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乡村班主任们加强对中国农民丰收節所具有的丰富教育价值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发展的互动,提升学生、家长、教师的相关素养,努力推动乡村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战略之中。
其他文献
【关键词】经典诵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1-0026-02  【作者简介】金月昌,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教师,高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1.《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关于加强和改
【编者按】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是我省首批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之一。该校从课程的理念构建、教学环境、互动平台、课程资源、学习方式、师生成长等方面入手,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优化了语文教育生态,逐步形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文化。  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和教育厅原副厅长胡金波都对该校的语文课程基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使学生快乐学习贯穿始终,不是就语文教学而教学,而是渗透了人文关
【摘 要】活动班级的内涵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借助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个体或者群体教育,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设计班级活动时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班级;活动;适合的教育;个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3-0061-03  【作者简介】1.陈玲,淮阴师范
【关键词】毒品教育;法律法规;抵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1-0074-03  【作者简介】顾婵,南京市宁海中学(南京,210024)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国际背景:毒品问题全球化。当前国际毒潮持续扩散,吸毒人群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毒品生产和消费数量连创新高,因毒品衍生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国内背景:毒品发展快速化
【摘 要】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就是铸就高品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用生长型的课堂结构,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进而积累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学会思考。品质课堂的建构与形成,不仅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生长,而且还能让教师凝神炼魂,厚物载德,发展成长。  【关键词】生长过程;数学思维;课堂品质;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导读】本期刊发的一篇调查报告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呈现了乡村学生的寒假生活现状,突出了乡村学生的教育期待。另一篇论文以齐齐哈尔市一所乡村小学为背景,通过生日会研究,突出了乡村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体现了乡村班主任的专业性。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实现美好生活的内在力量,有着成为自我教育主人的能力。乡村班主任是乡村学生的理解者、发现者、信任者、合作者和成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课程开发;创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0-0063-02  【作者简介】董琰,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05)教师,高级教师。  1.课程设计思路。  创中学是以真实问题为基础构成的任务式、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头脑风暴、创造实践、展示与评价等方式进行创造性活动。政史地跨学科课程作为创中
主持人语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活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功利性太强。因为高考试题中语篇阅读权重很大,所以才重视阅读训练。这就导致英语阅读活动经常演变成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字面释义、对词句进
【摘 要】“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第74期主题新颖、内容与形式丰富,很典型地反映了沙龙的日常图景,既呈现出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又印证了“艺友制”的运行机制及“文化岛屿”这一社会学概念。“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小而美的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模式,为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制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随园夜话;情境学习;班主任实践共同体;文化岛屿;艺友  【中
【摘 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创建校本化实施系统,从课程模块建设、探究平台创建、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进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力求从根本上改变生物学科的课程生态、教学形态和课堂样态,努力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教学变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3-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