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长沙方言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化的发展,新的词语会不断产生,这其中有普通话词语,也有方言词语。长沙方言的方言字“策”([ts’?藜41]),随着湖南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的热播,而为广大的湖南观众所熟知,并正向更广的范围蔓延。“策”在长沙方言中与另一个方言词“扯”为同音词,读为[ts’?藜41]。于是出现了“策”、“扯”混用的情况,两者的使用率都非常高。且看下面的例子(本文中语料除标明出处的例句外,其他的均来自百度网):
  (1)他俩通常在电话里一策就是两三个小时,朋友们都笑: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热线”。
  (2)同学聚会,还是喜欢像以前一样拿他开策。
  (3)在这他挺会策,可一到北方,就被人一顿摆忽。
  (4)扯一扯环保。
  (5)大家一起扯吧!
  (6)边走边扯。
  这些是网络上以文字形式出现的例子。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也常听到含有“[ts’?藜41]”的话语。可以看出
  “[ts’?藜41]”已经成为人们口头和网络的经常性用语。南方地区的年轻人尤其喜欢用这个词。
  
  二、“策”、“扯”之争
  
  “策”在长沙方言中读为[ts’?藜41],但《长沙方言词典》未收录“策”。《长沙方言研究》第70页有“策[ts’?藜]入声”。在《长沙方言研究》、《衡阳方言研究》、《益阳方言研究》等几部湖南方言研究的书中,我们都能找到“扯”([ts’?藜41]或[?諬’iа33]),《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二卷(中华书局)记有湘方言的“扯” ([ts’?藜41])这一词条,同样未收湘方言中的“策”。这就更使“□[ts’?藜41]”是记为
  “策”还是“扯”成为有争议性的话题。
  对于“□[ts’?藜41]”的来源,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长沙方言的“□[ts’?藜41]”应该是“扯白”([ts’?藜41 p?藜24])一词的简化,长沙、益阳片很多地区早就有“扯白”一词,读为
  “[ts’?藜41 p?藜24]”, 意为开玩笑、说假话等。从时代看,长沙话的“□[ts’?藜41]”并不是近年来刚从吴语直接借入的,应是先更早借入“拆白”一词,或写为“扯白”、“撮白”,然后再转化或简化为“策”①。“□[ts’?藜41]”的来源地我们先不去探究,但它是一个方言词是可以肯定的。
  对于“□[ts’?藜41]”写法,有人认为不一定要用“扯”,可以是“策”、“择”,甚至包括“册”,理由是像方言一类的词语,是根据不断涌现出来的口语(而且又是并不规范的方言俚语)被记录下来的。记成什么符号,从音还是从义,就要看文字记录人的不同喜好和习惯。也有语言学家认为,根据其来源“□[ts’?藜41]”不应写成“策”,而应是“扯”。②并且《现代汉语词典》(2005)“扯”收有“漫无边际地闲谈”这一义项,该义项的词条有扯白、扯淡、扯臊
  等。
  
  三、“策”与“扯”的语义分析
  
  虽然长沙方言中的“□[ts’?藜41]”是长益地区“扯白”的简化,但现今流行的“策”已不仅仅具有“扯白”一词
  的意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7)老板娘走过来跟我说:“你再策他,他就会被吓跑了。”
  (8)有一种人叫策神,他们的艺术就是神策。他说他自己呢,当然还有你呀。孤独的策神是可耻的,一个人能策的起来吗?废话!
  (9)如今《越策越开心》要“策”出湖南、“策”向全国,能否把全国观众都“策”得开心呢?
  上述这些例子中的“策”,已经不只是含有“扯乱谈、调侃、开玩笑”的意思,更有一种鼓动,策动听话对象作出积极回应,希望听者能进行互动,有意识地创造轻松、愉悦、热烈的交谈氛围的意向,其中的一方更为积极主动。而“扯”与“策”在语义上存在差异,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先看以下例句:
  (10)开头就扯得无趣,姑且再扯一段进入正题。
  (11)闲人扯闲语,上扯天,下扯地,中间扯空气。
  (12)我就很不好意思跟人家东扯扯,西扯扯,扯到最后直接说了句:“不好意思,打错了。”然后马上挂电话。
  从上述例句我们看到,“策”和“扯”虽属于同一个语义场,即“言说”义场。但“策”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对象,针对某个特定的对象或群体,目的是希望对方能做出互动,给双方带来乐趣,戏谑、调侃的意味更浓。正如“越策越开心”的制片人张一培对“策”的诠释:“‘策’是一件相互的事情,主持人不但会在节目中‘策’嘉宾、‘策’观众,还会互相‘策’,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机警和即兴的发挥。”“虽然‘策’是湖南地区的方言,但‘策’所要传达的概念是快乐诙谐。”{3}而“扯”可以是说话人单方面的言语活动,不一定需要听者的相应反应,甚至可以是一种漫无边际的瞎说,只要心里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无明确的目的性,也正因为缺少目的性,也少讲究策略。我们可以从“策”和“扯”的语义特征描述看出它们的差异:
  策 [+言说,+戏谑,+策略性,+主动性,+目的性,
  +对象性,-漫无目的性]
  扯 [+言说,±戏谑,-策略性,±主动性,-目的性,±对象性,+漫无目的性]
  
  四、“策”与“扯”的语用辨析
  
  语言的使用特征往往受其语义的直接制约,词语语用特点也是其语义特点的直接反映。
  1.“策”能与有生名词、代词搭配,而“扯”不行。“扯”同时还具有“拉”和“撕”两个义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商务印书馆),在与有生名词、代词组合时通常会产生歧义,如:
  (13)我们刚一进门,还没等她开口,就一齐开始扯她。
  (14)我们这样扯小王,他会不会有意见呀?
  (15)你居然扯你妈妈,太不像话了。
  在这样的语用条件下,用“扯”很明显会产生歧义,“扯”在取“漫无边际地说”的义项时,不能带有生名词、代词作宾语。因此是否含有表示对象性这一语义特征是导致“策”和“扯”能否带此类宾语的主要原因。
  2.“策”和“扯”同属方言词语,两者都大量使用于口语中,书面语的使用也主要出现在新闻报道、网络文体中。但是,“策”具有的调侃、戏谑的语义特征决定了“策”只能用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而“扯”在较为严肃的语境下也可以使用。例如:
  (16)汪涵碰大兵,有理“策”不清。(《三湘都市报》2003年9月23日第13版)
  (17)孕妇之死,何必扯太多。(腾讯网评论频道
  2008-04-02)
  显而易见,在例(16)中,用“策”,其语体色彩就显得太不适宜。但在例(17)中,“扯”也同样适用,这也是因为“扯”具有[±戏谑]的语义特征。另外,在使用的人群中,青年人更喜欢用“策”,而中老年人更习惯于用“扯”,这也与青年人喜追求时尚的性格有关。
  
  五、“策”流行原因初探
  
  “策”是一个具有浓厚湖南方言特色的时尚词语,它来自日常口语,口语色彩较强。“策”一词在长沙方言中早已有之,但其成为一个时尚词语却是在“越策越开心”播出之后。它能够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在人们的交际中和媒体中盛行,有多方面的原因:
  1.传媒推动功能
  湖南电视台方言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从2005年开始播出后,以其幽默、搞笑的特色迅速蹿红,这一品牌的中心词“策”也随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策”族词,如:策神、神策、策耳不忘、“策吧”、策组织等,真有“策向全国”的势头。
  2.语言的强势同化规律
  强势语言的普及是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表现为经济强势同化、政治强势同化、文化强势同化和教育强势同化等形式。一些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占有很强的经济优势,其所通用的地方方言或国家语言借助经济上的优势,逐步取得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的优势语言,这就是语言的经济强势同化现象。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是湖南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尤其是近年来长沙的经济飞速发展,广电湘军异军突起,长沙有一种引领娱乐风尚的强劲势头,在这种影响下,说长沙方言成为一种很时髦的语言现象,在一些文化艺术形式中,长沙方言频频出现,很有一种以说长沙话为荣的心理。“策”的泛化是这种强势语言同化的表现之一。
  3.求新从众心理
  青年人有追求新颖的共同心理,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力求变化创新,喜欢别出心裁地采用一些代表时代性的新词。“策”有“聊、说、调侃、开玩笑”义,但较这些词更具鲜明的个性又能合乎时代的潮流。同时,“策”一经节目使用,立即被人喜闻乐说,媒体的推广强化了这种从众心理,,以至成为年轻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
  4.语言经济原则
  “策”在日常的使用中,用来表达言说之意,除此之外,更具动感和幽默感,给人一种娱乐意味,说出来也比较时尚。并且,“策”是一种滑稽的、创造性的说话方式,又可指善意的玩笑和调侃,也指一种机警和即兴的发挥,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这种言谈的方式,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要求。
  
  六、结论
  
  在新词刚产生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一味纠缠于长沙方言“□[ts’?藜41]”到底是写成“策”还是“扯”,把它归为一个异形词的整理问题,这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新的词义的流行词汇,有很强的时尚感,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与“扯”都存在差异,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新词来看待。“策”和“扯”可共存于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共同为
  丰富人们的表达而服务。
  
  注释
  ①原帖由张派老生于2007-12-27发表于“湘里妹子”论坛
  ②此语料来自百度网“湘里妹子”论坛
  {3}新浪娱乐 2007-01-07
  
  参考文献
  [1]胡建刚《表达空位与“忽悠”流行》,《语言文字
  应用》2007年第2期
  [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
  [3]《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
  [4]鲍厚星、崔振华等《长沙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鲍厚星、崔振华等《长沙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6]李永明《衡阳方言》,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7]韩清林《语言的强势同化规律与强势语言的先进生产力作用》,《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8]李珂、彭泽润《湖南时尚方言词语及其文化心理透视》,《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9]李福印《语义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通讯地址:411105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序言    2004年1月15日,各报晨刊纷纷报道了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审议国语教育方法最终报告的内容。以往小学,每学年所教汉字的数量都有规定,广泛流行把假名与汉字交织起来书写,如把“成长”写成“せい长”,“骨折”写成“こっ折”等等。据说,最终报告提出,停止使用这种交织书写法,而采用汉字一边注上假名的方法,十分强调学生尽早接触汉字。  明治维新以来,在国语教育领域,怎样对待汉字是个争论特别激烈的议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鲞铺》就曾说:“盖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或稍丰厚者,下饭羹汤,尤不可无。虽贫下之人,亦不可免。”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题材,汉语形成了一大批民俗语汇。我们将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语汇系统和语汇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对蕴藏其背后的文化意识及文化背景进行阐释分析,以期用实证的方法来对柴米油盐酱
期刊
我是在1951年在清华大学首次见到陈梦家先生的。1952至1953年我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也是经过陈先生的介绍和指导。我一直认为,陈梦家先生在古文字界有着堪称独到的造诣和成就。在陈先生涉及的学科范围内,他总是能够全面继承和综合前人,又能作出超越前人的开拓和创新。最近,感谢中华书局陆续出版《陈梦家著作集》,使我们不仅有机会重温陈先生的各种论著,而且看到若干以前未经刊布的
期刊
陈梦家先生逝世距今已经40年。此间,中国考古学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我们不由对陈梦家的过世深为惋惜,如果他能活到今天,亲眼看到这些为数众多的出土文物,应该会向世人展示更多他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崭新见解,对此我们毋庸置疑。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日本的大学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开始接触到陈梦家的文章。当时,阅读了陈梦家的《古文字中的商周祭祀》(《燕京学报》第19期,1936年6月)、《
期刊
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生月”、“生某月”的卜辞,学术界一般都认为“生月”即“来月”。如:  兹月至生月又大雨(《合集》29995)  兹月又大雨——于生月又大雨  (《下》18.13)  但关于“生某月”指何时,各家的说法不尽相同。  《简明甲骨文词典》对“生一月”、“生二月”、“生三月”、“生四月”、“生五月”、“生七月”、“生八月”、“生十月”、“生十一月”、“生十二月”、“生十三月”分别做了解
期刊
关于第二人称代词敬称形式“您”的来  源有两种意见:(一)王力先生认为是从近代汉  语(金元时代)的“恁、您”发展而来;(二)吕叔  湘先生认为“您”是“你老(=你老人家)”的  合音,是“你老”脱落了“老”字元音,只剩下  “l”,而汉语没有“-l”,就转成发音部位相同的  “-n”。(吕叔湘、江蓝生1985:37)本文从汉语方言和历史文献两个方面来考察敬称形式“您”的来源。    一、敬称形式
期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下文简称《教程》)一书中,然而,应该如何全面地看待《教程》中索绪尔所建构的普通语言学体系,如何切实地理解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学的基本观念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历史贡献以及在当今所面临的挑战,学术界人言人殊,见仁见智。张朋朋《否定索绪尔“音响形象”概念》(《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下文简称“张文”)一文从否定索绪尔“音
期刊
“X奴”族新词是指“房奴、车奴、卡奴”这样的新出现的带“奴”的词语。近年来这类词语出现较多,增长较快,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2007年8月16日,国家语委在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并公布了《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该《选目》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在这171个新词语中“X奴”就占了7个,按音序依次为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足以看出“X奴”新词的衍生
期刊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很重要。我完全赞同刘庆柱所长、王巍副所长的讲话,他们对这次会议的宗旨和意义作了深入全面的说明。  我们今天的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大家的发言以自己切身的经历深入而简要地阐述了陈梦家先生在短暂的55岁的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在古文字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阐明了他高尚的人格、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学风。他为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
期刊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一个王国,分不清口说语言和文字的界限,因而将口说语言和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亦视为同一个,或称之为“词”,或称之为“字”。   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分析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两个王国,因而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与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不同的。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语基”——口说语言的细胞。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文基”——文字的细胞。   “语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