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读者,让我们用爱抚慰你的伤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cj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期,我们救助的目标是我们的几个老订户。做这个主题的心愿由来已久,就是想对我们的老订户真真切切地提供一些帮助,以答谢他们这么多年来对我们杂志的厚爱与支持。20年来,如果没有这些朋友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那么我们的杂志,就不可能有这么长久的生命力和这么巨大的影响力。这几个订户,最长的订我们杂志有18年之久,较短的也连续4年都在订阅我们的杂志。他们对杂志的深厚感情,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订户,更是我们历久弥坚的朋友。也许,他们的故事不是那么曲折,他们的经历也不是那么惊心动魄,他们所遭遇的,我们每个平凡的生命都可能遇到。当命运之神眷顾的眼光忽略他们时,我们惟有相互帮助。而当他们向我们伸出求助之手,便向我们传递了一份信任与企盼,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份信任漠视。
  我们希望,能给这些暂时遇到困难的朋友一些他们想要的帮助,让他们能感觉到,人世间的爱心与脉脉温情,一如明月,让他们的心也能感受到鲜花与果实的甜美与丰润,在风雨人生路上,与杂志一起前行。
  救助人之一:徐雪昌 江苏省启东市合作镇新义村14组(226214) 订阅本刊18年
  徐雪昌订我们杂志已有18个年头了,对于我们这个创刊20年的杂志,这个数字意味着默默无语的陪伴与支持,他见证了杂志的成长与发展,自始至终,不离不弃。
  1986年,徐雪昌去镇上办事,经过当地邮电所的时候,随意翻开一本杂志,一下子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这一翻,使他从此与《人生与伴侣》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当即决定订这本杂志,这一订就是18年。
  徐雪昌家并不富裕,一家人的收入仅靠几亩薄地,一年也不过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老伴十几年来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从没离过药,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一直坚持订阅杂志。因为生活的艰难,他非常喜欢看杂志上那些在苦难人生中奋发的故事。每当心情烦闷的时候,看到这些故事,就会觉得与书中的主人公有了共鸣,感到心胸顿时开阔起来。他说,是杂志给他带来生活的无穷乐趣,也带给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在他本来单调贫乏的生活里,盛开出艳丽璀璨的花朵,令他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徐雪昌和老伴都已年过花甲,2004年,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雪上加霜,危难重重。身患糖尿病、盲肠炎、胆囊炎等病达十几年的徐雪昌的老伴,胆囊炎发作,急需手术治疗,手术费需要3000元左右。这3000元,对于有钱人来说,不过是一顿饭,一件高档衣服,对一般人而言,也只用紧一下手就可以凑出,然而,对于徐雪昌一家来说,却无疑是天文数字。老伴十几年的病情已将这个家折腾得一干二净。每个月几十元的医药费尚且难以为继,徐雪昌的儿子只好去外地打工,可在别人的城市里,身无一技之长又没有知识的他,吃尽了苦也挣不到几个钱,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祸不单行,这一年女儿又下岗待业在家,更是失去了惟一的经济来源。这样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万般的无奈与无助。3000元成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陡峭的崖壁,无法翻越。徐雪昌为此辗转反侧,想尽了办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着与自己同甘共苦几十年的老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一筹莫展。他祈求上苍能够垂怜,能有这样一笔钱,让自己的老伴赶紧好起来。
  救助人之二:订户陈越良的哥哥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民政局(024200)订阅本刊7年
  陈越良的信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她在信中这样说道:提出这样的申请,我内心很惭愧,因为,作为一个老读者,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这种权利,可以要求杂志给予帮助。
  如果不是出于无奈,陈越良也不会向我们提出这样的申请。陈越良的哥哥去年突然患病,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如今已不能行走,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医生说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费需十几万元。哥哥的病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本来,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家人日子虽然不宽裕,可也安宁幸福,而此时,巨额的医药费像一块大石压在他们一家人的心头。陈越良每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块钱,做民办教师的嫂子一个月只有72块钱,周围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们,并不是人情凉薄,而是知道他们一家根本没有偿还的能力。陈越良的父母和陈越良的哥哥住在一起,因为陈越良的嫂子要上班,73岁的老母亲,反过来要伺候42岁的儿子,为他敷药,端茶倒水。因为家庭经济比较紧张,营养不够,再加上得病之后心情极为郁闷,陈越良的哥哥四十刚出头已是一头白发,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的人。一家五口人,最壮的劳力是陈越良的13岁的侄子,到院子里压井打水,稍微重一点的活儿都是他来做。
   5月底,陈越良的哥哥还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因为身体太虚弱,同时也为了换药方便,一向个性刚强的人,在困难面前,彻底地被击垮了。对于生活,陈越良没有过高的奢望与企盼,她只是希望哥哥能和正常人一样下地行走,嫂子和侄儿能像其他人一样,在每天早上醒来,都能够对着朝阳露出笑脸。而如今,面对这一切,她觉得自己是那么无能为力,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觉得难以承受,她希望能有什么人帮她分担,哪怕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语。这样一个微小的愿望,陈越良相信上帝能够成全她。恰在这时,她看到本刊登的救助启事,对照一下哥哥现在的状况,感到眼前仿佛亮起了一盏灯。
  陈越良也是我们杂志的忠实读者,喜欢看书看报的她从1990年便开始订阅本刊,后来因为地址原因无法及时收到杂志,只好中断了几年,2000年,陈越良申请了自己的信箱后,马上恢复了订阅本刊。断断续续,至今已有7年之久。
  救助人之三:梁信祥 黑龙江省通河县祥顺乡向阳村(150912) 订阅本刊4年
  梁信祥是本刊连续4年的老订户和老读者。不仅他爱看,而且全家人都很爱看,有时候,全家人会在一起讨论杂志上刊登的某个事件和某个人物,有些东西会深深地打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土地以外的一些东西。这是他们平淡生活中比较有亮色的地方。几年前,梁信祥外出干活,在公路上不幸被疾驶而来的汽车轧伤,左腿致残。梁信祥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17岁的儿子还在读中学,仅每年学费就需要800多元,老伴身体也一直不太好,患有心肌梗塞、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而他们家全年的土地收入也不过1000多元。去年和前年通河县连着两年遭受旱灾,灾情极为严重,每亩地仅收入300多斤粮食,刚够糊口。为了生活,梁信祥已借了1万多元的高利贷。祸不单行的是,春节前腊月二十四,邻居家因为不小心,房屋失火,梁信祥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在劈啪的烈火中,惊恐万分的梁信祥一家竭尽全力抢救出了一些家具和财物,却再也没有能力保住自己住了十几年的老屋,住房被烧毁,熟悉的居住地变成了一片瓦砾和焦黑的炭土,梁信祥一家欲哭无泪,只好暂时住在亲戚家。遭受这样的打击,梁信祥的老伴一下子病情加重,躺在床上,再也无法下地。看着老伴一瘸一拐地到工地上干活,十几岁的儿子因为家庭困难过早地品尝人生的苦涩,梁信祥的老伴彻底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她说:躺在床上也就是等死了,可又舍不下他们父子俩。如今,一家人的生活只有靠亲戚的救济,梁信祥到工地上打工去挣点钱。五十多岁的人,左腿又行动不便,用梁信祥老伴的话说,和乞讨也差不多少了。本来学习成绩极好的儿子也不想念书了,要强的他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可梁信祥相信,生活在共产党的天空下,一切总会好起来的。目前,他最大的心愿是赶紧能筹措到钱,盖一座房子,全家能有个栖身之所。
  2004,梁信祥又订了本刊。当时家里条件极为困难的他因为手头实在没钱,48元的订费是他向邮递员借来的。他向邮递员许诺说,只要他收到稿费,马上就还钱。今年已50多岁的梁信祥一直喜欢文学,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而自己,能够栖息在文字的梦想里,四处翱翔。
  救助人之四:孙德林 黑龙江省阿城市平山镇绥中村二组(150324) 订阅本刊8年
  同其他家庭一样,孙德林的家也是在并不富裕的农村,全家6口人,只有六七亩地,一年净落钱满打满算也只有1000多元。爱人患有常年性偏头疼,四处求医治疗。2003年10月份,孙德林自己也因胃出血、十二指肠炎等住进县医院,治疗十几天后,花去4000多元钱。因为经常性的入不敷出,孙德林家现在欠外债9000多元。这些钱,压在他们的心头,令他们感到非常不安,不知道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一家人,靠什么来还完这笔巨款。而现在,孙德林爱人的偏头疼因为家里没钱,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
  在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村,孙德林因为长年订阅杂志而被村人视为怪人,他们都说,那东西不当吃不当喝,花那钱有啥用?可孙德林却觉得,只花几十块钱,便可买来一年的知识与快乐,他觉得很值。
  当接到我们求证电话时,孙德林十分激动,在电话里,能感觉到他的声音在颤抖。他说,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当时,看到杂志上刊登的04号爱心行动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按要求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寄出去,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回应。这样的一份意外之喜,令他觉得生活中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采访后记:做完这期采访,我们的心情很难平静。在接到解困申请的老订户中,有很多人家在农村,本身生活并不富裕。有些人可以说生活得非常拮据,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挤出钱来订阅我们的杂志。当然,因为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我们只能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对他们每人给予1000元的救助。其实,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要一间房,或者一笔能够治疗亲人病痛的救命钱。也许我们所能给予的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帮他们解决全部的困难,但无论怎样,它都代表了杂志社全体员工的一片真情,我们愿意和我们的朋友,患难与共,无论什么样的痛苦,都一起承担。
  在盛世的明亮里,我们往往会忽略还有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那样悲凉的一隅,也应该有欢乐的笑声随风飞扬,也应当有孩子奔跑追逐的无忧身影,只要伸出你的手,他们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其他文献
一    在我的私人生活中,最关心我的是我的姐姐,姐姐是我一生最爱最亲的人。  在我小时候妈妈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在外地工作,不方便照顾我们,因此我和姐姐只能在婶婶家里搭伴过日子。尽管婶婶和叔叔待我们不错,可小小心灵里,我和姐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而且婶婶家房子紧张,因此直到12岁的时候我还和姐姐睡一个被窝。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大十八变的姐姐已经出落成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了,我还是不愿和姐姐
期刊
主持人语:一个女人对曾经无情背弃自己的男人不能做到“恩断义绝”,而是在他落魄时施以帮助和温暖,这是女人善良的本能,也是一种宽厚的人性情怀。但这种宽厚应该吗?是否会滋长另种薄情与不负责任?也许,关涉到情感的事,最难以用是或非来定义。我们只希望,在家的港湾内,更多一些忠诚与尽责,更少些日后的悔悟与遗憾!     宽容,是幸福的源头     朱小红,女,店主   李朵母亲令我感动。我亦是个离异女人
期刊
一    夏天,老莫跟我摊牌,他不会离婚。  我等过三年,闹过哭过。  他妻子在上班途中拦截我,二话不说挥手就打。那张苍黄的脸愤怒得扭曲,冷冷教训道:“他不会为你离婚,你以为男人会用前途来打赌?妄想!”  我没有哭,因为知道这天迟早来临。我只是推开围观的闲人,快步离去,逃上出租车,才抖着手给他打电话,到底是心虚的。  为着他妻子打我那一耳光,他愿意买下一套房子作为补偿。我接受了,两个人和平地分了手
期刊
在外生活期间,他常常萌发一个念头,就是想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把真相告诉妻子,让她心里有数。家里的电话是专门为他出海而安装的,好在偶尔上岸时报个平安。有好几次,他甚至都抄起了电话,但最后都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妻子一旦知道真相,肯定会不顾一切地找他回去,那样,他的吃苦和努力都将是枉费心机,他们家这次脱贫致富的机会也将付之东流。  对亲人的思念让他感受到一种椎心噬骨的难受。2004年春节期间,节日
期刊
一、孩子为何不愿让爸爸接送     某县银行信贷部主任卢红蔚的家,在当地早已摆脱了贫困,二层楼房住着,每天上班车接车送,可谓早就奔了小康。但卢红蔚这看似人人羡慕的日子背后,也有不顺心的事,那就是她的丈夫。丈夫姜伟良下岗已多年,不愿意找工作,整日游手好闲,和一群狐朋狗友喝酒打牌,连孩子也不管不问。卢红蔚吵过闹过,但无济于事。  可2002年元旦过后,赌博已有10余年的姜伟良突然一反常态地“改邪归正
期刊
1969年11月10日,周学元出生在洞庭湖畔的湖南省津市。她自小是只旱鸭子,在省体委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后,周学元参加第四届远东残疾人奥运会,一举夺得了三块金牌,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此后的游泳生涯中,她更加勤学苦练,赛事也捷报频传,在1989年9月第五届远东残疾人奥运会上,周学元获女子100米仰泳、蛙泳、蝶泳和自由泳4枚金牌。  1997年10月10日,在省体委担任助理教练的周学元告别运动生涯
期刊
和丈夫葛鸣结婚时,他只是勘探公司一名普通工人。虽然我的父母极力反对我们的婚事,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  结婚伊始,我们住在租来的16平方米的房间里,做饭在门口的过道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很相爱。葛鸣不止一次内疚地说:“让你跟我过这种日子,真是委屈你了。”  我常常用手捂住他的嘴,告诉他一切都是我自愿的。  一年以后,我们的女儿出生了。这时的葛鸣当上了队长,由于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时
期刊
若干年前,因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火车开不动的冬天,再次邂逅了冬尼娅,彼时,冬尼娅身着裘皮大衣,是资产阶级的阔小姐,是保尔革命的对象,故而裘皮大衣成了变修的证据,是奢侈的,劳动人民是不屑于穿这玩意儿的。  但是,时光荏苒,裘皮大衣同珠宝首饰、高档化妆品等一起成了女人们的时尚,是女人梦寐以求的名贵东西,是身份的象征。香港女作家亦舒更是小资的代表,她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几十万元的裘皮大衣雨里
期刊
  
期刊
因为太爱,所以想看到你的隐匿  暗访对象:向丽丽,女,公务员,31岁,婚龄4年  与老公认识的时候,好多女友都说我找了一个相当好的人。这一点,从她们看我的艳羡眼神里,都可以感觉出来。老公在大学里就是众多女生明里暗里追求的对象,毕业没多久,就进了本地一家电子公司,很快就成了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年轻、潇洒、成功的男士,谁不愿意追求呢?  我承认,自己爱他,而且爱到不能自拔的那种地步,将他像个孩子似的捧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