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煤矿安全管理方针,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煤矿安全事故明显下降。但最近一段时间来,随着煤矿企业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目前煤矿安全形势的特点:煤矿生产稳定、但煤矿安全形势不稳定,事故的总数量下降,但单起事故性质严重,瓦斯事故、违章违纪事故居多,所以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中还应不断加强、改进。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全面落实责任,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同时,煤炭安监部门也应加强监督,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快速稳步的进行。
煤矿事故 安全管理
1.煤矿事故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煤矿的大量开采,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了造成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从煤矿环境的自然要素定义,包括煤矿工业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它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从煤矿生产的主体——人的角度定义的在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因此,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要提高职工的技术安全素质,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规范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人的操作,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增强自主保安、紧急应变的能力;二是针对煤矿井下条件变化大、下井人员多、层次复杂、工种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实行“广泛宣传、经常教育、强行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安全素质。只有提高了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且安全生产。另外,许多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企业职工众多,煤矿机械设备老化或者出现严重的磨损,矿井安全生产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安全的保障能力较差,安全隐患多,特别是乡镇、个人煤矿设备比较简陋,技术比较落后,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同时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水平不能大幅提高,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由此而造成的人为的违章违规作业现象比较多。因此,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革新投入,引进融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的投入。
通过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开发部门,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再深造,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建立创新的员工考核管理制度。
2.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首先,在实施煤矿安全管理中,管理者要严格依据实践科学发展观中邓小平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关爱生命、关心健康、关注安全。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首位,把煤炭安全生产工作及目标纳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各级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之中,进而使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把安全生产纳入煤矿经济发展全局统筹把握。
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在安全生产中深刻体会职工生命大于一切,国家财产企业财产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必须从细节做起,减少事故发生,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其次,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度是规范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就是规范企业干部和工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处理事故的依据,它对管理干部和煤矿工人的工作行为都予以规范,因此,煤矿企业若想促进安全动态管理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另外在落实责任制以后,对于有过失的责任人,必须明确奖罚,把企业安全的主体责任充分体现出来,以便各级领导更好的把安全工作做实。再次,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俗话说“没有铁打的基础,撑不起高楼。”安全工作,只有一点点地日常积累,让安全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日常的、扎实的安全工作。对安全工作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自然能够在“万变”地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面前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则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要经常性地坚持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和必要的硬件工程建设。必须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落实到安全管理当中。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都要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投入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澳大利亚的煤矿安全管理[J].煤矿支护,2003,(1).
[2]刘威.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3]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3).
煤矿事故 安全管理
1.煤矿事故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煤矿的大量开采,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了造成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从煤矿环境的自然要素定义,包括煤矿工业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它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从煤矿生产的主体——人的角度定义的在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因此,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要提高职工的技术安全素质,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规范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人的操作,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增强自主保安、紧急应变的能力;二是针对煤矿井下条件变化大、下井人员多、层次复杂、工种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实行“广泛宣传、经常教育、强行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安全素质。只有提高了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且安全生产。另外,许多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企业职工众多,煤矿机械设备老化或者出现严重的磨损,矿井安全生产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安全的保障能力较差,安全隐患多,特别是乡镇、个人煤矿设备比较简陋,技术比较落后,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同时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水平不能大幅提高,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由此而造成的人为的违章违规作业现象比较多。因此,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革新投入,引进融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的投入。
通过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开发部门,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再深造,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建立创新的员工考核管理制度。
2.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首先,在实施煤矿安全管理中,管理者要严格依据实践科学发展观中邓小平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关爱生命、关心健康、关注安全。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首位,把煤炭安全生产工作及目标纳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各级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之中,进而使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把安全生产纳入煤矿经济发展全局统筹把握。
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在安全生产中深刻体会职工生命大于一切,国家财产企业财产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必须从细节做起,减少事故发生,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其次,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度是规范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就是规范企业干部和工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处理事故的依据,它对管理干部和煤矿工人的工作行为都予以规范,因此,煤矿企业若想促进安全动态管理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另外在落实责任制以后,对于有过失的责任人,必须明确奖罚,把企业安全的主体责任充分体现出来,以便各级领导更好的把安全工作做实。再次,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俗话说“没有铁打的基础,撑不起高楼。”安全工作,只有一点点地日常积累,让安全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日常的、扎实的安全工作。对安全工作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自然能够在“万变”地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面前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则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要经常性地坚持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和必要的硬件工程建设。必须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落实到安全管理当中。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都要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投入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澳大利亚的煤矿安全管理[J].煤矿支护,2003,(1).
[2]刘威.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3]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