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达的经济文明,带来了道德的沦丧,道德的沦丧引起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开始思考,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堪,地沟油、毒胶囊、牛肉膏、胶皮蛋……甚至肯德基、海底捞这些在我们身边响当当的品牌都开始让人不再放心,而今就连国际性的联号酒店也在中国悄然“变味”了。
1982年,国内某饭店首次引进了香港半岛管理集团40余人的管理班子。如果以此为开端,今年已经是国际联号进入中国的第31个年头。从最初的攻城略地抢地盘到今天深耕中国,在国际联号越来越懂中国的同时,有些东西却悄然变味了。流于表面的精细化管理、供给不足的人才瓶颈,承诺不能给予最终的兑现……酒店的高端服务大打折扣。
当“国际崇拜”的魅影消散,见过世面的围人也会恍然大悟,原来外围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与此同时,国际酒店集团的“管理神话”也在破灭……
那么,是什么让国际酒店在中国悄然“变味”了呢?
一、高速的扩张
当前,在中国大环境的刺激下,中国酒店业正在迎来一轮新的“圈地运动”。在中国酒店市场价值5-10年会超过美国的预期下,全球酒店业都看好这里巨大的市场份额,雅高、凯宾斯基、凯悦、万豪、希尔顿、喜来登纷纷宣布要加大在中国抢滩布局的力度和速度。而高速的扩张,势必要引起人才的短缺。现在各大酒店品牌不管没有充足的人资源储备,都在忙着扩张。揽下一家酒店就四处拉人进来,这根本不能传承酒店集团的先进文化和管理,渐渐地,酒店的发展也就离企业文化的精髓渐行渐远。
二、人才的缺失
如今,酒店招聘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广州为例,从前一家经营不错的国际五星级酒店服务人员岗位竞聘可能是数十里挑一,精挑细选。因为在过去广州还没有那么多高星级酒店时,当酒店服务人员是件十分体面的工作。但现在找个外形不错,英语不错也能交差了,竞聘人员远没有过去那么多,更何况随着酒店数量越来越多,市场蛋糕被分薄,酒店为压缩人力成本,通常聘用的员工都要“一职多能”,工作强度增大,但薪酬却没有随之上涨。向随着新升酒店越来越多,一个酒店服务员的选择空间也比以前大得多,只要哪个酒店提供稍微高的薪水,或是提供更高一级的职位,就能很轻易地挖走老酒店的员工,特别是这些在国外高星级工作过的员工。
酒店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员工,随着新开酒店越来越多,房价卖不起,也直接导致基层员工工资低。当然,到了管理层,工资会大幅提高,但现在很多人大部分都熬不过管理层,就跳槽或离开这个行业了,这就导致这个行业流动性大,而国际酒店更是难逃此厄运。
酒店人才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酒店服务质量下降。
酒店业服务人员的流动,和劳务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关。流动率过大,势必会导致酒店服务质量下降。一家新的酒店开业,不管是管内酒店还是国际酒店,亟需补充大批有经验的酒店员工,这也就意味着一些老酒店就要流失一部分员工,这对于老酒店而言无疑不利,因为他们又要用时间培训另一批新员工,这个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不可低估的。
三、不当经济利益的驱使
以涉黄事件为例。就在多数人惊讶涉外高星级酒店的“涉黄”“涉黑”丑闻之时,另外部分人则是暗自庆幸自己的好运。
“有没有这样的‘增值服务’?这不过是行业里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某外资酒店高管直言。此类“服务”在高星级酒店圈子里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有专人打着“招聘”的旗号,招募“品貌端庄、个性开朗、有英语沟通能力”的健康女性前往酒店从事服务工作,并保证月薪不低于3万元。
这些情况酒店管理方难道都不清楚吗?通常,只要不过分,管理方都不会过多地干涉理会。有时候,这些“服务”其实就是酒店业主方在主营,或者是业主方把酒店的娱乐休闲场所租给了第三方,至于业主或者第二三方要怎么经营,管理方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唯一的底线就是,“服务提供商”不能直接把此类服务的“销售”电话打到客房,而这一切都是经济利益的趋势。
“业主方就像是城堡的主人,管理方就像是城堡的管家,看起来都是管家在管事,甚至还挂着管家的名字,但城堡永远是主人的,”业内人士如此比喻国内酒店业主方与管理方的关系。
四、弱势管理方
正是这种产权和管理权分开的模式,使得外资酒店在中国是表面上风光,但实际上却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上述外资酒店高管表示。
“作为酒店的管理方,我们相对于业主,实际上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得罪了业主,业主可以叫我们走人,”他说。“以前管理方和业主方的合约都会长达10年到20年不等,现在短的只有3、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在外资酒店初初进入中国市场时,情况并不是这样。“原来中国的酒店业主方多为国资,现在则是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民资。第二类业主往往有很多副业会安插到酒店里,而且对酒店行业也并不了解,这就让经营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他表示。
在输出管理这种模式下,理论上,业主方应该不负责运营,但是现在酒店业主方通常会与管理方就人事、财务、运营进行协调。其中,运营业务仍然几乎由管理方全部负责,酒店主要部门的总监位置由管理方派人担任;在人事、财务上,业主方则会倾向于安排一些自己人。
在一轮又一轮风光的扩张高潮之下,外资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管理压力骤增,为了与业主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往往不得不对业主某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资酒店管理集团正进入中国大举扩张,这让业主方有了更多的选择,竞争自然激烈;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每年的扩张目标,酒店管理集团必然会尽可能地与业主保持好合作关系——业内人士如此解读外资管理方为何甘愿身处弱势。
国际联号酒店在中国的“变味”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各大因素外,市场的监管、酒店的服务意识、企业文化等等都在影响着服务的层次和质量。在此,笔者希望国际酒店在进驻中国市场的同时,能够传承国际酒店应有的服务精髓,给住客以满意的服务。
1982年,国内某饭店首次引进了香港半岛管理集团40余人的管理班子。如果以此为开端,今年已经是国际联号进入中国的第31个年头。从最初的攻城略地抢地盘到今天深耕中国,在国际联号越来越懂中国的同时,有些东西却悄然变味了。流于表面的精细化管理、供给不足的人才瓶颈,承诺不能给予最终的兑现……酒店的高端服务大打折扣。
当“国际崇拜”的魅影消散,见过世面的围人也会恍然大悟,原来外围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与此同时,国际酒店集团的“管理神话”也在破灭……
那么,是什么让国际酒店在中国悄然“变味”了呢?
一、高速的扩张
当前,在中国大环境的刺激下,中国酒店业正在迎来一轮新的“圈地运动”。在中国酒店市场价值5-10年会超过美国的预期下,全球酒店业都看好这里巨大的市场份额,雅高、凯宾斯基、凯悦、万豪、希尔顿、喜来登纷纷宣布要加大在中国抢滩布局的力度和速度。而高速的扩张,势必要引起人才的短缺。现在各大酒店品牌不管没有充足的人资源储备,都在忙着扩张。揽下一家酒店就四处拉人进来,这根本不能传承酒店集团的先进文化和管理,渐渐地,酒店的发展也就离企业文化的精髓渐行渐远。
二、人才的缺失
如今,酒店招聘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广州为例,从前一家经营不错的国际五星级酒店服务人员岗位竞聘可能是数十里挑一,精挑细选。因为在过去广州还没有那么多高星级酒店时,当酒店服务人员是件十分体面的工作。但现在找个外形不错,英语不错也能交差了,竞聘人员远没有过去那么多,更何况随着酒店数量越来越多,市场蛋糕被分薄,酒店为压缩人力成本,通常聘用的员工都要“一职多能”,工作强度增大,但薪酬却没有随之上涨。向随着新升酒店越来越多,一个酒店服务员的选择空间也比以前大得多,只要哪个酒店提供稍微高的薪水,或是提供更高一级的职位,就能很轻易地挖走老酒店的员工,特别是这些在国外高星级工作过的员工。
酒店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员工,随着新开酒店越来越多,房价卖不起,也直接导致基层员工工资低。当然,到了管理层,工资会大幅提高,但现在很多人大部分都熬不过管理层,就跳槽或离开这个行业了,这就导致这个行业流动性大,而国际酒店更是难逃此厄运。
酒店人才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酒店服务质量下降。
酒店业服务人员的流动,和劳务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关。流动率过大,势必会导致酒店服务质量下降。一家新的酒店开业,不管是管内酒店还是国际酒店,亟需补充大批有经验的酒店员工,这也就意味着一些老酒店就要流失一部分员工,这对于老酒店而言无疑不利,因为他们又要用时间培训另一批新员工,这个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不可低估的。
三、不当经济利益的驱使
以涉黄事件为例。就在多数人惊讶涉外高星级酒店的“涉黄”“涉黑”丑闻之时,另外部分人则是暗自庆幸自己的好运。
“有没有这样的‘增值服务’?这不过是行业里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某外资酒店高管直言。此类“服务”在高星级酒店圈子里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有专人打着“招聘”的旗号,招募“品貌端庄、个性开朗、有英语沟通能力”的健康女性前往酒店从事服务工作,并保证月薪不低于3万元。
这些情况酒店管理方难道都不清楚吗?通常,只要不过分,管理方都不会过多地干涉理会。有时候,这些“服务”其实就是酒店业主方在主营,或者是业主方把酒店的娱乐休闲场所租给了第三方,至于业主或者第二三方要怎么经营,管理方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唯一的底线就是,“服务提供商”不能直接把此类服务的“销售”电话打到客房,而这一切都是经济利益的趋势。
“业主方就像是城堡的主人,管理方就像是城堡的管家,看起来都是管家在管事,甚至还挂着管家的名字,但城堡永远是主人的,”业内人士如此比喻国内酒店业主方与管理方的关系。
四、弱势管理方
正是这种产权和管理权分开的模式,使得外资酒店在中国是表面上风光,但实际上却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上述外资酒店高管表示。
“作为酒店的管理方,我们相对于业主,实际上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得罪了业主,业主可以叫我们走人,”他说。“以前管理方和业主方的合约都会长达10年到20年不等,现在短的只有3、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在外资酒店初初进入中国市场时,情况并不是这样。“原来中国的酒店业主方多为国资,现在则是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民资。第二类业主往往有很多副业会安插到酒店里,而且对酒店行业也并不了解,这就让经营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他表示。
在输出管理这种模式下,理论上,业主方应该不负责运营,但是现在酒店业主方通常会与管理方就人事、财务、运营进行协调。其中,运营业务仍然几乎由管理方全部负责,酒店主要部门的总监位置由管理方派人担任;在人事、财务上,业主方则会倾向于安排一些自己人。
在一轮又一轮风光的扩张高潮之下,外资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管理压力骤增,为了与业主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往往不得不对业主某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资酒店管理集团正进入中国大举扩张,这让业主方有了更多的选择,竞争自然激烈;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每年的扩张目标,酒店管理集团必然会尽可能地与业主保持好合作关系——业内人士如此解读外资管理方为何甘愿身处弱势。
国际联号酒店在中国的“变味”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各大因素外,市场的监管、酒店的服务意识、企业文化等等都在影响着服务的层次和质量。在此,笔者希望国际酒店在进驻中国市场的同时,能够传承国际酒店应有的服务精髓,给住客以满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