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诵读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经典诵读反响热烈,越来越多的小学举办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本研究以合肥市T小学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该校的经典诵读情况,发现该校的诵读目标明确,诵读材料丰富,诵读活动多样化,有着良好的诵读基础。该校师生虽然对诵读活动认同程度高,学生受诵读活动影响进步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多数师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一般,学生诵读经典主动性不高,经典诵读过分强调背诵,教学与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等等。本研究认为,端正对经典诵读的态度,选择内容多样且具有代表性的诵读内容,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改进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调查研究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李培培,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新鲜的事物充斥着人们的大脑,不少青少年热衷快餐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相对受到了冷落。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合肥市T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优秀经验加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明确经典诵读的价值,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一、经典诵读活动概况
  经典诵读活动最初的发起者是台中师范大学的王财贵教授,他提倡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应接触经典诵读的内容,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记忆好,从小诵读经典可以增加古诗文的积累量,提升文学素养[1]。南怀瑾先生较早提倡经典诵读,并实施有关经典诵读的项目[2]。教育部在2007年就推出一系列经典诵读活动,赋予其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为诵读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3]。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得到重视,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多数地方和学校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学者认为,现阶段实施经典诵读不符合现实需要,是倒退的教育[4],其原因在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人们对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于诵读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还有些迷茫,不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诵读活动,诵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如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合肥市T小学经典诵读现状调查分析
  合肥市T小学有着开展经典诵读的良好基础。该校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博雅趣情”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熏陶下体悟优秀文化的魅力,成为博学儒雅的中国人。T小学于2002年被评为“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并将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该校为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编写了《T小学经典诵读指导纲要》,还被评为“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一)T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之概况分析
  1经典诵读阶段目标明确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T小学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学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学段目标(见表1)。
  表1经典诵读阶段目标
  [XB,HT9.H,J*2;Z2#<续表>]学段目标低段
  (1~2年级)①喜欢诵读经典,对古诗词有兴趣
  ②能够养成每日诵读的好习惯
  ③能够基本理解经典古诗词的基本内涵中段
  (3~4年级)①热爱经典古诗词,养成坚持每日诵读的好习惯
  ②能够理解经典古诗词的内涵,积极采取多样方法理解古诗词
  ③能够学会把经典古诗词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高段
  (5~6年级)①能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词,养成坚持每日诵读的好习惯
  ②经典积累量不断增加,能够背诵名文名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③能够通过诵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T小学确定的分学段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日有所诵”的习惯,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加强了各个学段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有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
  2经典诵读内容丰富
  T小学经典诵读内容分为必背内容、必读内容、选读内容和推荐内容四个维度。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作为主要教材,内容多为古文和古诗,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诵读逐步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教师在课上以小故事、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方式讲述诵读内容。
  3经典诵读活动多样化
  T小学为了让经典诵读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学校把经典诵读融入“文化艺术节”“游戏节”和“满江红”等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经典。如学校会在中秋节举办“中秋夜,月乐阅”活动,让学生赏花灯,猜灯谜,欣赏传统音乐,还举行传统服饰大比拼比赛。
  4采取家校合一方式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的十分钟为晨诵课,由学生誦读经典。诵读形式多样,有全班诵读、小组比赛诵读、个体诵读等形式。在早上的晨诵课,班级都会选出一名学生维持诵读课秩序,并领读经典内容,全班学生集体参与,积极性很高。在课外时间,该校采用家校合一的方式,提倡家长和学生一起诵读古诗词,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有关经典诵读的社区活动,形成诵读经典的家风。
  (二)T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之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T小学师生对经典诵读活动的认同程度,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设计了“小学经典诵读现状学生问卷”和“小学经典诵读现状教师问卷”,对T小学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1调查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为合肥市T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此次调查随机抽取四年级1个班级,五年级2个班级和六年级2个班级的学生,保证样本的随机性。本次调查的教师对象是T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部分教师,语文教师共32人,占多数;另外还有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美术教师和英语教师,共14人。
  (2)问卷题目设计
  在“小学经典诵读现状学生问卷”和“小学经典诵读现状教师问卷”中设有封闭式题目和开放式题目。封闭式题目的内容是关于学校实施经典诵读细节问题;开放式题目旨在深层次地了解教师在教授经典诵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态度及原因。
  (3)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发出学生问卷248份,收回245份,其中有效问卷240份;发出教师问卷50份,收回46份,有效问卷46份。因此,收回问卷的有效率都超过90,统计结果可信。
  2调查结果分析
  (1)师生对诵读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认同程度高
  由图1可知,学生和教师都认为经典诵读活动有必要开展,而且认为“经典诵读工程很有必要开展”的比例值最大,这说明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经典诵读工程开展的重要性,这就为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师生对经典诵读开展的必要性理解程度
  (2)学生通过诵读活动取得的进步大
  由图2可知,经典诵读对学生的经典积累、行为习惯的变化和对传统文化感情变化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从这三个方面对比来看,经典诵读对学生的经典积累量和对传统文化态度变化影响最为显著。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尊敬师长,互帮互助等道理。因此,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经典诵读的多元价值。
  图2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影响
  (3)“对经典诵读喜欢程度为一般”的师生仍占多数
  由图3可知,学生和教师对经典诵读的喜欢程度远远大于不喜欢的程度,说明学生和教师都能接受经典诵读。但是,“对经典诵读喜欢程度为一般”的师生仍占多数,这说明师生还没有透彻地感受到经典诵读的乐趣,不能很好地把经典诵读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图3师生对经典诵读喜欢程度
  把图3中教师和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喜欢程度做比较,我们发现,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喜欢程度低于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发现其中原因,笔者在学生问卷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学校的经典诵读课程吗?如果喜欢,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喜欢,原因是什么?”由图4可知,学生对经典诵读喜欢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一些难懂的古诗词理解不透彻,难以背诵;图4学生对经典诵读喜欢程度低的原因分析二是诵读内容太多,学生觉得枯燥、脱离实际;三是经典诵读时间少,不够用;四是学习经典以后,运用太少。但主要的原因在于诵读内容过于庞杂。因此,经典诵读内容既要精简,也要有启发意义。
  (4)学生诵读经典的主动性不高
  本次调查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关于学生诵读主动性的题目:“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经典诵读?”由图5可知,绝大多数学生是在教师要求下诵读经典,而学生自己主动阅读经典的积极性较低。此次调查的学生为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还没有养成每日自觉诵读经典的好习惯。
  图5学生诵读经典主动性程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经典诵读中,教师教授经典诵读方法的科学性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经典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图6可知,教师在教授经典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以素读法、指导法、读议法为主。从学生选项中可知,配乐法、表演法和展示法采用的频率太低。
  图6经典诵读教师教学方法
  (6)经典诵读过分强调背诵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经典的要求是影响经典诵读活动实施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在问卷中设置“您/你认为经典诵读的学习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经典诵读要求的理解是否一致。由图7可知,学生(50)和教师(49)都认为学习经典需要达到背诵水平即可。一部分师生认为学习经典需要达到理解和熟读就行。只有极少数师生认为学习经典需要达到运用的水平。
  图7经典诵读学习要求
  (7)评价方法较为单一
  在进行经典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地采取合理多样的方法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予以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图8可知,师生的答案大致相似。背诵法是教师和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多的方法,因为其简单易行;而竞赛法和运用法采用的频率很低,一方面这些方法比较耗时,难以把握,另一方面这些方法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比较高。
  图8经典诵读教师考查方法
  三、经典诵读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以T小学为例,从学校层面对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从对待经典诵读的态度、经典诵读的内容选择及开展经典诵读的形式进行研究探讨。
  (一)诵读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校在没有明确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的情况下,就效仿别的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程,这样很容易使经典诵读流于形式。而有的学校开展經典诵读活动也只是片面地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或者单纯地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些做法往往只看到经典诵读带来的短期效应,为了经典作品的功利价值,把经典作品当作一种工具,达到目的后即丢弃,忽视了经典作品的核心人文价值。
  (二)辅助诵读的教学内容少
  根据对T小学学生对经典诵读喜欢程度低的原因分析,364的学生是由于诵读内容枯燥,因而不会主动诵读经典,积极性低。学生在接触一篇难懂的古文时,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还需要一些辅助的学习资料。而市面上关于这方面优秀的经典诵读材料很少,有些辅助性资料内容很生硬,只是单纯地解释意思,没能考虑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不愿意去看与读,因此,他们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很低。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有些学校把经典诵读单纯当作一项作业,让学生整节课都在背诵古诗词。根据T小学的调查,教学方法也主要采取素读法、指导法,达到诵读的背诵要求即可,对于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表演法、配乐法等方法采用较少。如果只强调识记背诵,学生很难对诵读感兴趣,久而久之会产生厌恶感,感受不到诵读的价值。
  (四)评价方法单一
  学校对学生经典诵读情况的评价,会影响学生对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态度、对诵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及自身的诵读积累量。根据T小学的调查,教师采用运用法、竞赛法的频率极低,很多学校教古诗时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评价诵读情况时会以背诵作为单一的标准,根据学生会不会背经典、会背多少首经典来评判学生,而不考虑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结果就会使诵读活动流于形式。
  四、关于完善经典诵读活动的对策
  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从态度和行为两方面着手完善。一方面,要从态度上正确认识经典诵读活动的价值,明确诵读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目的,从而保证经典诵读活动能得到师生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要从行为方面规范并完善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博雅的校园氛围,选择多样且具有代表性的诵读内容,丰富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一)端正态度:正确地对待经典诵读
  1明确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经典,可以理解为经过历史洗礼,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历史悠久的名著,它已得到大众的认可和重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著作,它们是新思想的源泉,不仅对国家治理有重要作用,对个体的教化作用更是影响深远。经典诵读可以让人们真实地认识自我,提升个人的品质,理性地追求人生理想。就像赫钦斯所言,名著是永恒学习的一个部分或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们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著作,并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5]。因此,经典是历史回馈我们的珍宝,我们要不断学习,领悟其中的奥秘。
  2明确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目的
  学校在实施经典诵读活动时应坚持以“继承优秀文化”为主要教学目的,合理地选择诵读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6]。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根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优秀的经典文化,而不能把经典诵读当作一场“秀”,否则就会使经典丧失应有的价值。因此,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要端正师生的态度,正确对待经典诵读。
  (二)规范行为:完善经典诵读活动
  1营造博雅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要意识到经典诵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而应该萦绕于整个校园之中,将校园的文化特色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衔接起来,这样学生踏进校园就能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并能够与之相伴于学习过程中,让经典文学真正浸润师生的心灵。合肥市T小学积极打造博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以这种隐形课程的形式教育学生。刚进入T小学,笔者就看见彩绘历史典故的校墙,一台干净的黑白键钢琴,教学楼台阶贴着的经典古诗词,墙壁上挂着的学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学生把走廊上温馨的阅读广场亲切地称为“读书角”,那里丰富的课外读物满足了学生多样的阅读需求。此外,在每间教室,都有书法墙与墙报,学生们会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定期更新。走在校园中,书香气弥漫其中,仿佛畅游在诗词的海洋中。T小学还开设多样的“博雅”课程,以显性课程的形式辅助学生诵读经典,培养学生成为博雅的现代少年,如具有特色的陶艺课、书法课、古筝课、绘画课等,以此引导学生领悟文学、艺术和哲学的魅力,打下学习经典内容的基础,让诗词进校园。营造博雅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意识,让经典常伴身旁。
  2诵读内容多样且具有代表性
  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既要类型多样,又要具有代表性。其中包括主要的蒙学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庄子》《孙子兵法》《史记》等,以及“四书”、唐诗宋词等。在选择内容时,低年级阶段要选有插画、彩绘的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学校还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选编适合各阶段学生诵读的内容。篇幅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可将内容分为必背内容、必读内容、选读内容和推荐内容,给学生提供多样选择的教材资源。如学习内容从《孔融让梨》到《孟母三迁》再到《苏武牧羊》,就表现为从强调个人品德到体悟家庭的用心,再到爱国情感的升华,内容和意义双重加深,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当代的英才。此外,教师可以在书本上添上相关的歇后语问题,如以“赵括打仗——纸上谈兵”类推,让学生举出其他歇后语并把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还可以添加视频和纪录片的内容,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经典内容与时俱进。但要注意各个年级的诵读内容要有衔接关系,低年级的诵读内容应能帮助学生理解高年级的诵读材料,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加深其对内容的掌握。
  3丰富诵读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
  (1)选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趣味教学,可以游戏形式教授古诗词,如借鉴一些国学综艺节目,如《中华好诗词》或《诗词大会》的流程,开展“唐诗宋词擂台赛”或“诗词大比拼”等活动,以比赛方式教学国学内容。在低年级还可以开展“《三字经》大本营”“《百家姓》神秘岛”“《笠翁对韵》连连看”等活动,将学习内容融入活动过程,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在讲述人生道理时,还可以优秀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为例,这样说服性更强,学生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如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用一些具有意境的古诗句作为上课的导入。如在低年级数学课上,可以以诗教数数,如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科学课讲解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可以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为例。各科教师将诗句引入课堂中,既加深学科之间的联系,利于教学,又能增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选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教师要选择丰富多样的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的诵读情况,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背诵层面,而要注重学生对诵读内容的运用。一方面,评价方法的选取标准,可以从识记到背诵再到应用,从读古诗词到理解其内涵,最后学会用一些诗句应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选取多种评价方法,如运用法、表演法、互动法等;鼓励学生在学习新的古文和古诗词后,回家给父母讲其中的大意、对自己的启发作用;还可以让学生试着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应如何做等问题。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经典诵读的活动或者参观具有历史意义的旅游胜地,讲讲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如到山东曲阜,联系孔子的经典语录,谈人生道理,或到湖南岳麓书院,感悟宋代书院的兴衰及朱子倡导的“忠孝廉节”之内涵,学会把经典诵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会诵读的内涵。
  五、结语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新鲜的事物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小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被娱乐性报刊或冗杂信息所占用,有些学生不愿意把时间用于经典诵读,更不愿意去欣赏、领悟经典。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阶段倡导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在開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明确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恰当选用诵读内容,丰富经典诵读的形式,真正实现经典诵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蕴哲.“经典诵读”问题研究:以扬州地区“经典诵读”活动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2.
  [2]张甜甜.小学生经典诵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120.
  [3]韩庆艳,韩庆龙,邱发荣.小学生经典诵读障碍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8):24.
  [4]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质疑:与南怀瑾先生商榷[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3.
  [5]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叶蓉蓉.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市S小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评价任务”可以看作“学历案”课堂教学的监测系统,时时引领并调控着课堂活动的进行。在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为目标,其设计自然也应以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基于明确的问题、特定的情境、预设的行为表现进行任务的设计,于生物学科而言,可以提高指向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学历案;评价任务;教学设计;生物学核心素养  评价是教学的透视点
期刊
【摘要】完整讲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形成的对所讲内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在课堂讲授中主要参照的文字材料。笔者尝试呈现一篇讲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所使用的完整讲稿,对完整讲稿做具体说明。  【关键词】完整讲稿;备课;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完整讲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形成的对所讲内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在课堂讲授中主要参照的文字材料。一份完整讲稿要体现如下几个特点:首先要明确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
期刊
【摘要】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内容丰富,景、理、情水乳交融,美不胜收,是进行语文美育的优秀素材。教师从审美心理入手,从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能力五个方面,研究《春江花月夜》的美育价值,帮助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  【关鍵词】《春江花月夜》;美;审美心理;美育  【作者简介】彭思,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2017级研究生。《
期刊
【摘要】提高英语教与学的实效是广大教师持续探索的课题。笔者在英国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分析发现,英国小学英语教学采用多角度的学习和操练夯实语言基础知识,通过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精泛结合的阅读,不仅注重语言的精准性,更注意系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并通过形式多样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习能力。这些务实且扎实的做法对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摘要】“数感”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大核心词之一,一直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数感”是一个人对数字和运算的一种灵活运用的倾向和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建立数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数字事实基础上建立联系,不必过早引入标准化竖式计算,同时重视学生心算的策略,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关键词】联系;数感;
期刊
【摘要】解题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承接本专题的系列研究,本文以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Ⅰ第21题为例,尝试运用波利亚数学解题的基本思想进行数学解题创课设计,期待为优化中学数学解题的教学设计或数学解题创课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解题表;数学解题创课;导数;零点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不乏“教师题海讲解
期刊
【摘要】数学公式的创课是基于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型。承接本专栏的系列研究,本文基于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以“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为例,尝试应用其思想进行数学创课设计,期待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或创课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学化;再创造;数学创课;梯形的面积  数学公式的创课是基于數学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公式的教学
期刊
【摘要】英语口语阅读流畅度,即传统的朗读能力,是影响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整体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北京市F区某乡村校27名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分钟英语朗读测试法及问卷调查法,调查该学生群体的英语口语阅读流畅度及其情感因素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学生朗读虽然准确性均值较高、语速较为适中,但朗读韵律普遍较差,意群断句、语音语调等普遍不恰当,且学生之间差异明显;(2)学生尽管
期刊
【摘要】反思是数学解题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基于对解題教学过程中许多师生不知解题应反思什么、为什么要反思、怎么反思的问题,我们构建了解题反思“从何→是何→为何→与何→变何→有何”的“六何”认知策略。本文以一道高中数学概率题为例,从题目出处、思想方法、错误成因、知识结构、问题变式、共性特征六个方面进行反思,体现了解题反思的系统性、具体操作性和目标导航性,为解题反思教学提供新视角,最后针对“六何”解题
期刊
【摘要】承接上期分享的《基于5E学习环和HP工具的数学实验创课设计》一文,本文探讨基于自然学习理论和HP的数学创课设计,首先概述自然学习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然后以“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为例,尝试基于自然学习设计理论,设计应用HP工具的数学实验创课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创课;数学实验;自然学习设计  一、自然学习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然学习设计(Nature Learning Des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