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代词it的元语篇功能在英语专业学生学位论文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带后置主语的it-clause从句,探讨了it-clause在学术语篇中带后置主语时的元语篇功能。采用Hewings在不同学科中对it-clause的功能分类法和使用频率的统计结果,调查和分析了它在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术论文中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成因。指出学生们在使用it-clause表达个人观点时,存在理解上的错误和误用现象,未能很好地达到与读者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教师应加强学术论文写作内涵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幼稚的学生作者走向成熟的学者。
  关键词:先行代词it-clauses ;元语篇;学术论文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05-0054-5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nticipatory It-Clause, and explores its function of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papers. By using Hewings?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article surveys and analyses application of this cause in the BA and MA dissertations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sserted is, that the It-Clause is frequently misunderstood and misused by student writers, who often fail to communicate appropriately with their readers. Respectively, the essay submits, that teachers should emphasize internalization and proper synthesis of published information, as factors that are of great assistance to student writers, and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to matured academicians.
  Key words: Anticipatory It-Clause, metadiscourse, academic paper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研究方法的培养,论文写作已经成为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本科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研究生的硕士、博士论文等已成为考核学生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写作已成为使学生初步接触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学术论文重简明、畅达,重条理性、纪实性和充分的论据,它强调论理的客观性,不主张作者表露个人的感情,倡导在论证中排除感情因素,尽其“解释”而非“感召”之功能。因此,学术论文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以客观和非人格化方式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语篇。但是,尽管如此,学术论文作者也需要说服读者对他们所陈述的信息和客观事实所持有的怀疑态度。因此,学术语篇不仅应包含所命题的内容,同时也需要借助具有语篇和人际交往功能的语言机制——metadiscourse(元语篇),使读者能够组织、理解以及评价学术论文的命题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带后置主语的it-clause从句,如:“It is likely that...”,“It is assumed that...”,“It is clear that...”等,探讨it-clause在学术语篇中带后置主语时的元语篇功能 ;在不同学科中的功能分类和使用频率,调查和分析它在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术论文中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成因。
  


  2. 元语篇的概念和分类
  任何形式的语言交际都包括两个方面——主语篇(primary discourse)和元语篇(meta discourse)。主语篇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它只是语篇生成的一个环节;而元语篇是为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服务的,因为阅读交流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作者如何帮助读者理解语篇,如何交代语篇的结构安排,引导或告示读者哪些命题重要、提示命题的可靠性,这个功能常常靠元语篇来完成。Williams 认为,元语篇是“关于写作的写作”(Williams, 1981),它不指向任何主题。Vande Kopple 认为,元语篇能帮助读者对命题进行组织、归纳、解读、评价并做出反应,它并不指向外在的现实或事态,只指向语篇本身的组织结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Vande Kopple, 1985:81-93)
  元语篇可分为篇章元语篇和人际元语篇。篇章元语篇包含篇章连接词和语码注解词两类。人际元语篇包含“言外之力标示词”(illocutionary markers,包括体现作者意图或目的的词、句)、“效度标示词”(validity markers,包括强调词emphatics、委婉词hedges、情态词modalities)、“态度标示词”(attitudinal markers)、“信息来源标示词“(attributors,交代信息或命题出处的词、句)和读者作者沟通标示词”(commentaries,“我的读者”,“你可以想象”)。(徐海铭,2001:54-61)
  元语篇的表达手段多种多样,但是它在结构上基本固定或半固定。
  2.1 篇章元语篇
  1) 篇章连接词
  序列词(如:first, next)、逻辑连接词(如:however, at the same time)、提示词(如:earlier we discussed, as mentioned above)、话题词(如 :in regard to, there is/are, as for)、预告词(如:what I wish to discuss now is the notion that, as we shall see in the next chapter)等等。
  2)语码注释词(code glosses)(如:for example, in other words, X can be defined as)
  3) 言中标记词(illocutionary markers)(如 : to conclude, we claim that, I hypothesize that)
  2.2 人际元语篇
  1)叙述者(narrators)(如:according to, the secretary of the state proposes that, John claims that)
  2)态度标记(attitude markers)(如:I find it surprising, it is surprising, it is noteworthy that)
  3)评注词(commentaries)(如:Dear friend, you will find it surprising, concerned citizen, rhetorical questions)
  4)效度标记(validity markers)
  逶避词(hedges)(如:maybe, may, it is likely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强调词(emphatics)(如 :it is true, certainly, undoubtedly, it is obvious that,according to Chomsky)等。
  这些固定或半固定的结构类似于程式化或套语的表达,因此,作者的自由只能灵活变动其出现的位置,不能改变其形式。
  
  3. 元语篇手段的使用与学术语篇命题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
  许多学者(Williams, 1981;Vande Kopple,1985: 81-93;Crismore, 1989;Intaraprawat & Steffensen, 1995: 253-272)都认同元语篇的客观存在,并把这项研究从句子层面上升到了语篇层面,从语法层面上升到了修辞层面,认为元语篇明确表明或暗示了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状况和交际目的。由于在书面语篇中,元语篇的特征更为明显,所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书面文体中元语篇的使用情况。
  


  Intaraprawat和Steffensen(1995: 253-272)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说明文本中使用元语篇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文章中都使用了元语篇,其中得分高的文章比得分低的文章使用了更多熟练的元语篇手段,前者的密度为11069,而后者的密度为01846。徐海铭(2001:54-61)考查了国内某校英语系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元语篇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是一到三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元语篇的使用在数量上是递减的,而到了四年级又上升了。他们归结其原因是元语篇手段的使用能引导作者更好地理解读者的需要,更多地考虑读者,在元语篇手段的帮助下能写出有技巧的、考虑周到的、让读者容易接受的文章。成晓光(1999: 4-7)认为决定语篇成功与否的是元语篇的质量而不是数量。Intaraprawat(1995: 253-272)指出不能把元语篇的使用密度作为衡量语篇质量优劣的标准。但是,不同文体、不同学科的文章需要读者参与的程度不同,元语篇的使用密度是否也应该是不同的?Williams(1981)就曾指出元语篇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很少,而在人文学科文章中的使用要多得多。比如在议论文中,因为作者更关心读者如何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元语篇手段的出现要多得多。因此,本研究主要是考查元语篇手段it-clause在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中的使用情况,从中归纳出不同学科的论文作者采取不同的元语篇手段增强与读者交流信息的方法。本研究着重探讨 :(1)it-clause在学术论文中的元语篇功能,以及它在学术语篇中对后置主语命题内容的表达方式 ;(2)调查和分析国内英语专业本、硕士学位论文中it-clause的使用频率和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3.1 研究方法
  1)分析带后置主语的it-clause从句的元语篇功能,对it-clause进行功能分类。
  2)采用Hewings(2001)的调查量表以及对不同学科中it-clause的使用频率和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英语专业学生撰写的本科和硕士学位论文中带后置主语的it-clause从句的使用频率,考查他们对本学科学术知识及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与读者沟通的技巧等。通过比较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论文中it-clause所传递的metadiscourse类型的使用情况,揭示学术语篇的这一表达特征是否以同样的方式应用于这两组学生的论文中 ;随着在这一学科领域的学习时间的加长,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阶段是否有所变化。
  3.2 研究工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1)研究工具
  对it-clause的语法及元语篇的功能分类,主要依据Quirk等(1985)和Hewings(2001)对先行代词“it”在不同学科中的指示性作用的分类方法。
  2)it-clause的功能分类
  先行代词指把处于正常语法位置上的主语后置,而将代词“it”插入正常的主语位置。此处不包括具有分裂句中代词和介词等其它功能的it。本研究集中探讨的是修辞以及非修辞性功能的it-clause。 非修辞性的it-clause是基于通常概念中的较长主语更多的被置于从句后部的假设 ;而修辞性的it-clause,主要是根据Quirk等(1985)的分类法,即 :第一,对评论性从句,包括it-clause(如: It is said..., It is reported..., It is claimed...)等逶避性的表达法修辞功能的分析。考查it-clause在拉开作者对它后面所带的that-从句所表达的命题内容的距离时的功能,对报道性的动词的选择使用可以对作者所持的立场带来极大的接受、反对或保持中立的自由 ;其次,以形容词作补语的it-clause从句,如:it is surprising, it is important等,使作者可以对其后的从句的诠释作出评价;第三,使用it-clause而非人称代词的表达结构,如:it is of interest to note代替I propose可以使作者的表达避免个人化倾向,更加客观。
  调查量表
  本研究采用Hewings(2001)对元语篇手段it-clause的分类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如下:
  Hewings采用该调查量表对工科、理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学术语篇的研究表明,it-clause 作为逶避词在工科和人文学科的航空学和历史学科中出现频率最高 ;态度标记词在工科的航空学中出现频率最高;强调词在人文学科中出现频率最低;信息来源标识词在社会学和人文学科中出现频率最低。Hewings 认为这种差异是各学科的实质性不同造成的。
  3)数据采集和成因分析
  本研究同样依据Hewings (2001)对元语篇手段it-clause的分类量表,对中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撰写的学士和硕士论文进行统计和调查。
  我们从国内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位论文中选取了9篇论文,其中被评为优秀的3篇、良好3篇、合格3篇,总字数为83200;从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随机选取了9篇硕士学位论文,总字数为98750。统计方法为计算每千字中it-clause的出现频率。结果详见下表:
  具有元语篇功能的it-clause的总使用量在两类学生中大致相同,硕士论文每千字的出现频率相对要高一些,但是各类元语篇手段的使用数量在两类学生中确实存在差异,尤其是在逶避词和强调词的使用频率上,与Hewings对不同学科的调查相比有明显差异。由于逶避词的首要功能是用来强化作者对命题的服从性,因此对于学科内涵价值的阐释具有极高的指示性作用 ;它的另一功能是能有效地使作者表达命题内容以及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这两大功能在学术界被广泛阐述。正如Hewings所说:
  “逶避词是作者故意模糊性地表达命题内容的策略。(Channell, 1990、1994;Lakoff, 1972)逶避词是作者用来表示礼貌及避免丢面子的表达命题内容的策略(Myers,1989);逶避词能策略地表示作者与其所表达的命题内容的距离(Nash, 1990; Skelton, 1988);而Hyland精辟地概括这些不同的功能 :“这些途径使作者能把命题内容作为意见而不是客观事实来陈述……(1998a: 5)”。(转引自Quirk, 1985)
  本科生的学位论文中较多地使用了逶避词,尤其是1b(It is assumed that..., It seems that..., It is argued that...),并常常伴随情态动词+appears一起使用。例如一位本科生的学位论文:
  例1. It is assumed that knowing more about grammar is to give learners greater choice and control over the target language as an expressive and interpretative medium, and is to empower learners to use grammar as central to the creation of meanings.
  该学生在论文的最后一句中使用了逶避词,似乎是表示总结全文论点,可是这些论点却尚未清晰而有逻辑地在正文中出现,that后的命题内容似乎表明学生被鼓励认为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性,但是她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并未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些论点。因此逶避词的使用可以看作是作者试图从本学科学者的观点中概括出结论,而非挑战这些观点,甚至可以看作是对命题的认识不充分而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该篇论文的得分为及格。
  本科生这种对使用逶避词的初始尝试与硕士论文中强调词的大量使用呈鲜明对比。硕士论文中强调词的使用频率较高,3b,3c使用频率显著高于本科生。两组学生都使用强调词来强调结论或推论(3a),较之本科生,研究生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但是本科组学生较少使用3b来引导读者关注某一特别之处。例如:
  例2. It must be emphasized that all this takes time in order to build trust and confidence.
  对于硕士学位论文中强调词的使用频率呈上升的趋势,可能是因为学生把强调词的使用作为不显示作者身份而作出强烈评论的一种手段。这可能既是出于礼貌策略,又表明学生们认为学术语篇中应客观地表达个人观点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在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被告诫要以公开出版的学术论文为样板,要建立自己的观点并因有个人观点而受到表扬或肯定。因此学生们便把it-clause作为一种表达观点的手段,并把它作为在学者——即要给他们的论文打分的学者老师面前来抬高自己较低的学术地位的策略。因为他们没有基于原始创作的研究报告,他们论文中的主要观点都是来源于对已公开出版的语言学家或研究者的论文的综合或评价。如果得分较低,他们为了避免丢面子的技巧便是尽力强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采取尽量不表露自己作者身份的、非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采用这种非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为了与学术论文倡导的客观风格保持一致。学生们经常被批评使用如“in my opinion...”,“I think”的表达法,他们被告诫论文中的任何论点都是他们自己的观点,不必再罗列这些赘语。这既是学生们对学术文体的错误理解,也是学者们非常无奈的叹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是命题的内容和别人眼中的学科观点,但是却视而不见他们自己的观点的作用。他们总是在论文中综合别人的信息和观点,而没有很好地内化这些观点和信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综合的独特性而被他们的评分者视为个人观点。硕士研究生较之本科生的成熟化,使他们在论文中更多地采用修辞方法, 因此,他们更多地借助非人格化的it-clause来达到必须的客观性并且强烈地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而职业的,或者说是成熟的学者在表述确实是自己的观点时,却可以在论文中恰当地表露自己的身份,如下例:
  例3. In the present study, first we conduct a simple statistical analysis...second, we focus on...
  他们认为同行们自会从他们的论文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而且并不会认为他们使用了过多的第一人称表达法而感到厌倦。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先行代词it及其后置主语从句在不同学科学术语篇中的元语篇功能,探讨了它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学士和硕士论文中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和探讨了其成因。本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it-clause的词汇语法特征的考察上,部分原因是基于它自身就是构成学术语篇中元语篇功能的一个手段,同时也是基于对不同学科语料的考查可能得出it-clause的变异性具有一般性特征的特点。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it-clause的元语篇功能的使用情况,揭示了学术论文写作中学生作者与读者沟通,表达命题内容的方法。It-clause只是作者对学术语篇中表达学科命题,适度表示自己对学术观点的自信心的一种语言表述手段。对它的分析和研究对高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作用,它能够帮助教师清楚地解释学术论文写作的内涵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根据学科特点,从幼稚的学生作者走向成熟的学术论文作者。
  
  参考文献
  Crismore, A. Talking with Readers: 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M]. New York: Longman, 1989.
  Hewings, M. Anticipatory in Academic Writing: An Indicator of Disciplinary Difference and Developing Disciplinary Knowledge[A]. In Marting Hewings (ed). Academic Writing in Context: Papers in Honor of Tudleyy-Evans[C]. Birmingham: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2001.
  Intaraprawat, P & M. S. Steffensen. The use of meta-discourse in good and poor ESL Essays[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5(4): 253-272.
  Quirk, R. & S. Greenbaum & G. Leech & J. Svartvi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Williams, J. M. Literary Style The personal Voice[A]. In T. Shapen & J. M. Williams (eds). Style and Variables in English[C]. Cambridge MA: Winthrop, 1981.
  Vande Kopple, W. J. Some explan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5(36): 81-93.
  成晓光. 亚言语的理论与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9):4-7.
  徐海铭. 元语篇的理论和市政研究综述[J]. 外国语,2001(6):54-6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已有的知识图式对读者的阅读活动有着指引注意、促进编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形成合适的图式,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12-0029-3   
期刊
摘要: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雪夜驻足林》、《荒野》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倍受人们的喜爱。他通过描写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反映一个主题:即用自然景物作象征,调动读者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表现出诗人的感受,显示出自然超越主义的朴实和象征主义的美感。  关键词:雪夜;树林;荒野;自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12-007
期刊
摘要: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英汉成语文化内涵具有一定共性,更显其个性。成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译成语时,不仅要重视体现原语成语的涵义,还要准确传达原语中蕴含的文化色彩,最大程度体现原语的“神”。  关键词: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翻译对策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12-0076-3     Abstract:
期刊
摘要:近年来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开始受到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主体,而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本文尝试通过阐述反思性教学及其提倡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提出教学中可以同时出现两个主体 :教师与学生,之后分析“两个主体”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关系的影响和各自扮演的新角色,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反思性教学对外语教学中的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反
期刊
摘要:本项调查是基于Google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搜索到了45个美国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网页,对这些网页内容进行了分项统计,归纳出一些网页所蕴含的较为明显的美国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课程大纲 ;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12-0059-4    Abstract: Based
期刊
摘要:“Against”是经贸英语中使用频率极高和使用范围极广的一个介词,其意思往往令人难以琢磨。本文利用大量可靠和权威的例证论述了介词“against”在经贸英语中常见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和熟悉该词的这些含义和用法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该词,而且对正确理解和使用经贸英语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介词against;用法;译评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
期刊
摘要:如何加强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仍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写作是英语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本文拟从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出发,结合2007年高考中的“基础写作”题型,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策略;基础写作;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05-0025-4    Abstract: How to e
期刊
本刊在2006年11月号上刊登了一则征稿启事(详情见当期第64页)。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本刊从来稿中择优选五篇,请国内的几位专家作匿名评审。  本刊编辑部综合了各位专家的意见,现在,正式公布此次征稿活动的结果。  结果如下:  第一名:对联英译的美学标准——陈奇敏,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二名: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之两个译本,张菊芳,武警学院基础部  第三名:
期刊
摘要:语义模糊,是指语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要准确、全面地对语义的模糊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说,就必须明确语义模糊的实质和特征、语义模糊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本文将从语义模糊性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基本特征以及与其他语义学概念的区别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 :语义模糊;基本特征;界定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
期刊
《上海翻译》杂志于2006年第2期上刊登了廖晟先生的一篇讨论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英译的文章,廖先生认为目前已经由北京奥组委确定、国际奥委会认可的“福娃”的官方译名——“Friendlies”有缺陷,宜改译为“Fuwa, Five Friendlies”或“Fu Wa”。读罢此文,笔者心中感慨颇多:“福娃”的英文名字在其一问世就受到诘难,在网上争吵一段时日后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了。廖先生一文又激起千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