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把脉人”白占孝 22年坚守高原地震监测台站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推荐理由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关注那些把青春献给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地球把脉人”。湟源地震台,海拔2829米,条件艰苦,空气中含氧量只有零海拔地区的55%,气候恶劣,经常风沙弥漫。台长叫白占孝,藏族,从防灾技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地震台工作,“怎样有效提高测震成绩,怎样使地震分析更准确”,这成了他毕生的追求。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地震监测台站,但它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数据、一个现象,需要长年累月的观察记录,稍有疏忽全年的努力便付之东流。22年如一日,他默默坚守着地震监测台站,以台为家,让青春与寂寞相伴。在生活中,他完全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仪器坏了,也是他一个人修,直到修好为止;甚至排污管道不通,也是他带领大家疏通的……他平易、随和,就像一个邻居的大哥。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独有的魅力,带出了一支响当当的队伍,确保了台站仪器的正常运转和产出数据的连续可靠。普通台站斩获多项殊荣,平凡岗位写忠诚。
  (彭立昭)
  一座二层小楼,静静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波航乡的大山深处,小楼四周的围墙上绘满地震宣传画。这里是白占孝工作的湟源地震台。怎样有效提高测震成绩?怎样使地震分析更准确?他和监测员们常年面临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挑战,尤其是在气候十分恶劣的青藏高原上。为了及时监测分析地震,世界上数以干计的地震台站日夜不停运转着,无数像白占孝和他的同事一样的地震监测员默默坚守在仪器旁,担当着“地球把脉人”的角色。
  台站24小时有人值守
  虽然已过立夏,青藏高原依下寒风袭人。晚上10点,台站一楼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白占孝坐在电脑前认真检查每一分钟的波形数据,保证每个地震分析数据都准确无误,这是他日复一日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43岁的白占孝是青海地震局湟源地震台台长,该地震台海拔2829米,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60公里,是中国地震局基本台站之一。
  青海是我国强震高发省份之一,地震构造带密布、活动断裂带强烈等诸多因素,使青海地区具有地震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等特点。
  “以前台站周围住着农户,2015年易地搬迁,农户陆续迁出,我们台站就成了大山里孤零零的院落。”湟源地震台台长白占孝说。白占孝介绍,台站24小时有人值守,具备测震及前兆观测手段,拥有超宽带地震计、测氡仪,还架设了钻孔应变仪、井下倾斜仪、气氡、地温仪、地磁仪等.相关数据还服务于中国地震台网。其中,模拟水氡测项的取样点在台站北侧山沟,值班员每天早上9点得准时取水样,往返须徒步3公里。
  “前兆值班的全是女同志,为了定时采样,一年四季酷暑严寒,从未间断过。”白占孝说。而离台站5公里之外山顶的“麻尼台”,是水化观测点,有时不得不徒步上山检修,来确保儀器正常工作及观测资料的完整性。有一次,山洪暴发,白占孝和同事蹚过暴涨的河水,远距离绕道麻尼台检修仪器。
  普通台站斩获多项殊荣
  台站地理位置偏远,在同事眼里,白占孝里里外外是个多面手。“当时排污管道不通,刚打开井盖时,里面臭气熏天,没人愿意下去,白台长第一个下去用工具疏通,一待就是半个小时。”有同事说,白占孝上来时,身上已经充满了恶臭。
  白占孝2007年担任湟源地震台台长后,他发现,湟源地震台里的日常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工作等存在许多不足,“地震数据的人工记录分析的错误率很高,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精准性差。”
  2008年,他自主研发了适合本系统的集纠错、编辑、上报为一体的综合软件。“软件应用后,之前两个小时的工作任务只需半小时就可完成,且数据更为准确。”白占孝介绍,在大家的努力下,湟源地震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10年来,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普通台站斩获多项殊荣:2008年全国地震监测预报质量评比地震观测第一名、2012年青海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白占孝和同事们的艰辛付出。为了一个个的数据,他带领员工,坚持精益求精地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一年又一年的监测任务。“地震监测是不间断的。我们台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工作,节假日期间也照常。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地震监测员,我们所做的工作能为以后人类预测地震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白占孝说。
  每天定时定点取水,一做就是二十几年
  湟源地震台人烟稀少,这里昼夜温差大,经常风沙弥漫,监测员们常年面临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挑战。陈永花负责湟源地震台模拟水氡观测,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定时定点取水,而这个工作,她一做就是二十几年。“从台站到取水点来回大概要走上50分钟,有时候山里面就自己一个人,还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但也没觉得害怕。”陈永花说。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陈永花就带着四个水瓶赶往取水点,在路上踢踢腿,唱唱歌,有时候小鸟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遇上下雪天,山上还会有动物的小脚印与她相伴。与大山相伴,总得找点乐趣。
  出生于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罗自浩,闲暇之余的爱好是自学日语。罗自浩说:“我觉得日本的地震预警机制很好,全民对地震的认识也比较充分。我想看看他们的地震网站,看看他们的工作是怎么做的。”2009年,罗自浩进入青海省地震局,迅速调整状态,开始学习各种观测仪器,目前,已经成为台里的业务骨干。2011年,台站围墙重新修缮粉刷,看着空荡荡的围墙,罗自浩觉得能利用这些墙做些什么。于是,她和同事们开始在围墙上精心绘制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科普宣传画。但看起来容易的活,做起来才知道要准备很多材料。购买涂料,收集素材,确定主题……罗自浩和同事们利用工作之余,连续工作将近一个月,终于完成了科普宣传画。罗自浩认为,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防震减灾宣传很有必要。它可能在未来挽救一条生命,也有可能影响一个人今后的防震意识,这种影响都会慢慢积累,影响更多的人。”罗自浩说。
其他文献
“甜美利落、爽朗大气”,这是外界对唐嫣的一贯印象,出道十多年,唐嫣仍旧是那个带有韧劲儿的简单女孩。在新戏《归去来》中,正是因为看中了唐嫣身上这股“大大咧咧的韧劲儿”,导演刘江在剧本未完成之时,便盛邀她来出演。如今,《归去来》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剧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诸多变故,唐嫣将萧清的委屈、悲伤演绎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几处哭戏,令人“心疼”。近日,唐嫣接受了北京卫视的独家专访。  《归去来》是目前唐嫣拍
期刊
5月21日,北京电视台“欢聚一堂”系列社区活动携《归去来》中的青年演员代表于济玮、王天辰、马程程来到香河园北里社区,与现场观众近距离互动。在山东出生长大的青年演员于济玮,身上自带着山东人淳朴耿直的憨厚气质。此次在《归去来》中饰演的宁鸣一角,面对观众对宁鸣“呆萌可爱”的评价与肯定,于济玮憨笑回应,“我跟宁鸣其实差不多,都有淳朴的一面。宁鸣是普通家庭出身,条件没有那么好,靠自己努力考上清华,对爸妈很孝
期刊
团扇在2015年被纳入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过七旬的梁季兰作为传承人,专注团扇已有60余年。多年来,她对团扇的热情只增不减,她以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塑造了上百个精美绝伦的作品,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匠人精神,为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创造着非同寻常的价值。  梁老师能有今日的成就,得益于她年轻时的刻苦用功,梁老师钟爱工笔画多年,从年轻时就经常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到天坛、中山公园等地写生,捕捉生趣
期刊
继谢军、诸宸、许昱华、侯逸凡、谭中怡之后,居文君是第六位登上世界棋后宝座的中国女棋手,也是上海的首位国际象棋棋后。  5月18日,2018世界国际象棋女子锦标赛冠军对抗赛在重庆闭幕,在此前的半个多月里,经过10盘棋的激烈麈战,27岁的挑战者居文君以55比45的总比分,战胜了谭中怡,加冕国际象棋历史上第十七位棋后。也许在少年英雄辈出的国际象棋圈,27岁摘冠并不算早,不过对于居文君而言,从7岁的时候第
期刊
【第四十一辑】41池子里儿『跑』着呢  其实,口语带儿化韵,并不是北京土话所独有的现象,比如东北人说话就离不开儿化韵。  “热”,东北人会说“热儿乎儿的”;凉,东北人会说“凉儿嗖儿的”;“痛快”,东北人会说“痛儿陕儿的”(“快”,变音为一声);“实在”,东北人会说“实儿栽儿的”(“在”,变音为一声)。  咱们前文已说,古典小说《金瓶梅》里的人物对话,有许多儿化韵,因为作者写作使用了大量现在北京、河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十年前的那一刻,顷刻间摧毁了无数家庭的梦想,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如今,十年了,当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到这个令人熟悉又悲痛的“5-12”时,人们想得更多的是,我们能做什么?本文中的军人李振波,10年前临危受命带领15名勇士空降灾区,连续7昼夜救援,徒步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危难时刻展现军人本色。如今他一直在从事着空降兵投放技术、空降装备的研究,也在创造
期刊
张小娴现在爱情的味道是什么呢?她说,那是一种白水中带甜,有时酸甜苦辣,有时甚至麻辣的味道。翻开张小娴的微博,这样的文字映入眼帘:  “幸福是自己的,离开任何人,你也依然可以幸福”。“有时候,你不是对离开的那个人一片痴心,而是对自己情深一往”。“为了忘记一个人,我们又做了多少伤害自己的事,夜夜买醉、长夜哭泣、孤零零出走,甚至跟—个不爱的人在一起,可惜这样的遗忘却常常都是徒劳的”。“懂得治愈的人,必然
期刊
老魏,我发小儿,处女座,和我一样,也是一个极爱收拾家的人。随着生活的富裕,老魏搬了几回家,房子是越位越大,但我无论什么时候去,屋子里都整洁得让人舒心,而后,我们俩就可以在沙发里,各自一个“葛优瘫”,天南地北不知疲倦地神侃。  去年,老魏又搬家了,他打来电话让我帮他收拾一房子大了,一个人收拾不过来,况且,我也有收拾屋子的好儿。不过,老魏倒是说了一句:“这回,住到死也不搬了,搬一次家,太累,太麻烦——
期刊
指甲桃不是一种桃子,而是一种草本的开花植物,小时候在东北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常见这种“草花”。植株一尺左右,叶子碧绿细长,跟桃树叶相似,或许因此有了指甲桃的名称吧。  该花学名不知为何,那时人们常管它叫指甲花。之所以跟指甲扯上关系,大概与花的功用有关。盛夏花开时节,摘下指甲桃的花瓣,捣碎,将红红的花泥糊裹在手指甲上,像上药治灰指甲一样,待到风干去掉花泥后就可以得到十个红指甲:如果花泥足够多的话,也可
期刊
今年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在经历了四次挑战失败后,于北京时间5月14日10时41分,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登顶珠峰的残疾人。站在峰顶的这一幕,他心心念念了43年。他用自己追逐梦想的一生给人们诠释着一个现实版“老人与山”的故事。  “要平安下来”,夫人隔着电话不断叮嘱  此次陪着夏伯渝冲击珠峰的柯庆峰正在珠峰南坡大本营。作为夏伯渝纪录片《勇者》的负责人,柯庆峰第一时间拨通夏伯渝的
期刊